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中药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论文

中药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论文

2

2025-09-11 16:50:1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加入中药柴葛解肌汤,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进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加入中药柴葛解肌汤对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1月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收治的96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患儿是否采取中药方案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取物理降温及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增加使用中药柴葛解肌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系统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加入中药柴葛解肌汤,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进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柴葛解肌汤,免疫应答,炎性反应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原菌引发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疾病一般会侵犯咽喉、鼻咽等处,儿童由于免疫力较差,患病风险较高。西药方案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药物本身易增加患儿的胃肠道负担,极少数患儿有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上的问题[1]。在中医理论中,上呼吸道感染属“感冒”,病机为外邪入体,正邪交争而致热性病证。小儿属纯阳,加之脏腑娇嫩,外抗能力较差,因而感冒以热病居多。柴葛解肌汤见于中医经典著作《伤寒六书》,柴胡、干葛等药共奏清热解肌的功效,在心烦不眠、肢酸头痛及感冒风寒等病症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2-3]。从既往临床应用来看,柴葛解肌汤不仅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良好,但在已有的临床研究中,针对小儿患者的研究相对较少。为在弥补研究空白的同时,找到更有效的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将对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收治的96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通过临床对比的形式,探讨该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1月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收治的96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一性。见表1。

  纳入标准:(1)满足《儿科学》[4]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的相关标准,(2)心率、血压、脉搏、呼吸正常,(3)家属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脏器功能不全及免疫、血液、神经系统疾病,(2)合并其他部位感染,(3)药物禁忌、依从性差。研究经贵阳市花溪区中医院伦理会批准(伦理编号:S2024-0110-12)。


  1.2方法


  两组均适量增加饮水量,用纯棉毛巾轻拭躯体;同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00395)5~10 mg/(kg·d)口服,6 h/次,持续用药至体温正常。


  观察组加用柴葛解肌汤,药方:大枣2枚,生姜6 g,甘草6 g,桔梗10 g,芍药10 g,白芷10 g,羌活10 g,黄芩10 g以及葛根、柴胡各20 g。对症加减,若患儿有鼻塞、恶寒则加入百部10 g、防风10 g;咽喉痒痛则加入玄参10 g、桔梗10 g;干咳则加入百部10 g、款冬花10 g,咽喉充血则加入牡丹皮10 g、生地黄10 g,水煎取汁200 mL,分2次口服,持续用药5 d,若症状未缓解则改用其他方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根据主要症状的缓解情况分为:显效,患儿接受治疗后48 h体温正常且症状消失;有效,72 h体温正常且症状消失;无效,72 h后患儿体温依旧在37.5℃以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离心处理后借助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


  抽取外周血提取单核细胞,经离心处理后,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CD3+、CD4+、CD4+/CD8+。


  采集静脉血并以ELISA检测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


  比较两组腹泻、消化不良、皮疹、恶心反胃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免疫应答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轻度腹泻1例、消化不良2例,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恶心反胃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05)。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小儿因免疫功能尚在发育,不仅患病风险高于成年人,由于脾胃不足邪热蓄积还容易导致脾胃积热、心火亢奋、肝风内动,因此患病过程中合并腹泻、惊厥症状的概率也更高[6-7]。在中医理论中,“凡热病者,皆生于火,火本于气”病理为气郁、气乘,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主,但考虑到儿童形体未充,易受邪毒而致高热,出现表里俱热证,当选择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记于中医经典《伤寒六书》,基础药物包括大枣、生姜、甘草、桔梗、芍药、白芷、羌活、黄芩、葛根和柴胡。葛根和柴胡为君药,中医认为柴胡具有“祛寒肌表,除潮热”的功效,是和解要药,可振奋清扬而积滞自化,同时柴胡又属于半里半表的要药,宣通阳气并祛散外邪[8]。桔梗、芍药、白芷、羌活和黄芩为臣药,桔梗可宣通肺气,白芷和羌活联用可解肌肤、腠理之邪而祛寒发热,芍药能够敛和诸药,避免汗过。大枣、生姜和甘草为佐药,大枣生姜可调和脾胃,甘草则中和药性,诸药联合共奏清热解毒、退热解肌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9-10]显示,柴胡具有抗炎和镇静的效果,葛根具有清热解肌的作用,同时药物中的黄酮类物质还能够有效改善人体外周血液循环。黄芩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对流感病毒有良好的抑制效果[11]。甘草有类肾上腺素的作用,大枣中丰富的维生素和有机酸,能够对肝脏、脾脏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12-13]。


  本研究对两组的Ig水平进行了比较,在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机体为了应对病原体的入侵和炎症反应,免疫系统可能会大量消耗Ig,特别是在病情严重或感染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Ig的损失可能会更加显著,导致其水平下降。此外,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影响Ig的分布和功能,例如,IgA是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的Ig,其水平下降可能会影响黏膜的防御功能,增加病原体的侵袭和感染风险[14-15]。再者,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会释放出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如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IL)等,这些介质可能会抑制Ig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其水平下降[16]。Ig的水平是否正常能够直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消灭病原菌微生物的能力,这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吻合。患儿治疗后Ig水平恢复越明显,说明其康复进程越理想[17]。CD3+和CD4+值偏低提示免疫功能下降,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CD3+和CD4+细胞的数量会相应的降低,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CD3+和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示中药柴葛解肌汤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改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这与孙露等[18]的研究吻合。


  PCT和CRP是炎症指标,其水平通常会随着炎症的加重而升高;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IL等,从而促进PCT和CRP的合成和释放。另一方面,上呼吸道感染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这种免疫系统的激活会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疾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激活可能导致周围组织的损伤,损伤的组织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可以刺激PCT和CRP的合成和释放。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PCT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成反比,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提升,疾病引起的异常炎性反应相应地得到更好的控制,这也从侧面提示了柴葛解肌汤的临床效果。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中药方案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分析其原因为,中药通常采用天然植物、动物等自然成分,相较于一些西药化学成分来说更加温和,这些天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儿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因此,中药处方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降低了对小儿不良反应的风险。其次,中药治疗通常注重调理整体健康,通过调节患儿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抵抗力,从而提高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这种综合调理的方法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感染后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问题和炎症反应,在加快患儿的症状改善的同时,该方法本身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GIOVANNI B,ARIANNA D,RICCARDO J,et al.Immune response against adenovirus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immunocompetent children[J].Vaccines,2020,8(4):103-104.


  [2]李玲艳,莫娟,田优德.柴葛解肌汤化裁方治疗风寒郁表型急性感染性荨麻疹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23,39(8):15-17,27.


  [3]陈湘芸.柴葛解肌汤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3):133-136.


  [4]李家邦.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2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6-20.


  [6]温燕.苯巴比妥钠与地西泮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比较[J].妇儿健康导刊,2023,2(9):56-59.


  [7]马文献,邵婷,侯园园.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3,18(3):52-55


  [8]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2):143-150.


  [9]欧阳炜,董玉娟,洪笃云,等.中药汤剂改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9):120-124.


  [10]王新汝,储小毛,童佳兵,等.中药葛根汤及其制剂抗流感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2):271-274.


  [11]梁铭林,王上,陈晶,等.不同制备方式的柴胡—黄芩药对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环球中医药,2023,16(4):583-590.


  [12]夏明月,崔向宁,司国民,等.基于"四位一体"探析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218-225.


  [13]孙玉振.甘草、清炒甘草和炙甘草的差异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14]缪韩,张小华,许冬梅.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3):312-315.


  [15]孙红启,黄闪,杨俊梅.免疫球蛋白M检测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感染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0):1775-1777.


  [16]叶健康,顾黔琳,季美芸.支气管肺炎反复发作患儿外周血中乳酸脱氢酶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24,45(2):190-193.


  [17]OHORI J,JIMURA T,KURONO Y.Role of phosphorylcholin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M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19,128(6):111-116.


  [18]孙露,李莲嘉,黄宝驹.柴葛解肌汤治疗风热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5):1034-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