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

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

2

2025-09-11 16:22:1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摘要】目的:研究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武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西医治疗)与观察组53例(西医治疗+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针剌,逍遥散,脑卒中,抑郁症,神经功能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急性意外导致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1]。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抑郁心境的情感障碍,据研究显示,至少有40%~50%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有抑郁经历,多发生在卒中后2个月~1年,严重者可产生轻生念头,对疾病治疗、恢复及预后起到不利影响[2]。临床对卒中后抑郁症主要通过西医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其起效慢、疗程长,存在一定副作用。脑卒中后抑郁兼属中医学“中风”“郁病”范畴,该病的发生与中风相关,其本在瘀血阻络,其标在肝阳上亢,治宜标本同治,以滋阴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为主[3]。针剌是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具有疏经通络、益气行血、消炎止痛等功效;逍遥散属于中药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既往有研究报道[3],针剌及逍遥散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具有良好疗效,少有对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武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西医治疗)与观察组53例(西医治疗+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84±4.89)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25例。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7.96±5.36)岁;脑出血22例,脑梗死3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脑MRI检查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脑CT扫描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局部脑组织肿胀,致密动脉影;中医诊断符合《卒中郁证合病辨治》[5]中相关诊断标准,主症为抑郁善忧、表情淡漠、情绪不宁,次症为失眠善忘、痛无定处、腹胀纳呆、易烦善哭。(2)无其他基础疾病。(3)能正常沟通交流。(4)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存在听觉以及视觉等感知障碍,(2)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3)近1个月进行过相关抗抑郁治疗。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同时进行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与心理-社会支持,做好心理疏导,抗抑郁药使用拉法辛(川大华西药业,H20094118)口服,25~50 mg/次,2次/d,剂量随症状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针刺:指导患者取坐位,对百会穴、印堂穴、足三里穴、太冲穴、合谷穴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后,用手绷紧两侧皮肤,右手持针刺入穴位,得气后留针30 min取出并压迫穴位防止出血,1次/d。逍遥散组方:柴胡、白芍各30 g,白术、茯苓各15 g,当归9 g,甘草6 g,生姜3片,清水煎煮至100 mL,1剂/d,早晚服,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依据中医症候积分对患者疗效行评价。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60%,经治疗后患者相应症状明显好转;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25%,经治疗后患者相应症状得到改善;无效:中医证候积分≤2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9]。


  (2)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7]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SAS共20项,总分≥50分为焦虑,分值越高焦虑越重;SDS总分<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抑郁倾向,>60分为抑郁,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3)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共11个条目,<8分为神经功能的轻度缺损,8~14分为神经功能的中度缺损,>14分为神经功能的重度缺损。


  (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悸、胃部不适、头晕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心悸,2例胃部不适,3例头晕,不良反应率为8.83%;对照组出现2例心悸,1例胃部不适,1例头晕,不良反应率为9.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0.05)。


  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常是由于疾病对患者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及神经损伤,从而引发精神类后遗症产生,临床常使用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拉法辛是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第一类精神药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重摄取,增强中枢功能,从而发挥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其治疗虽有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如心悸头晕、胃部不适等[9]。脑卒中后抑郁症属中医理论的因病致郁,其病机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有关,其初病在气,久病后累及血再至五脏,治则宜滋阴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为主[10]。针刺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通过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扶阳驱邪等作用。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古籍中的逍遥散是疏肝健脾经典名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等证[11]。有相关研究指出,针刺与逍遥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具有良好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2]。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疗效、心理状况更优,分析原因在于通过针刺百会穴、印堂穴可激发机体督脉精气,可有效疏通肝气郁结之证从而振奋阳气;足三里穴为胃经的合穴,对其针刺可调理脾胃而使肝血充足,进而使肝气顺畅;太冲穴、合谷穴位针刺之可疏肝理气、宁心安神,另外逍遥散组方中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为君药;白芍可止痛柔肝,当归可活血行气,两药为臣药;白术、茯苓可疏肝解郁、通气机,生姜具有温胃合中的作用,三药为佐药,甘草对诸药进行调节,为使药,整个组方相辅相成,配伍使用,使血虚得养、血脉得调、肝郁得疏,共奏疏肝解郁之效。


  脑卒中致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引发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可出现意识、认知、运动等神经功能的障碍,给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针刺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分析原因在于,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针刺疗法具有双向调节的功效,可通过神经与免疫系统对大脑中枢兴奋与抑制进行调整,使神经递质水平平衡,且逍遥散组方中柴胡与白芍可镇静安定,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可抗肝损伤、疏通肝气;白术、茯苓可起到镇静利尿、抗凝血、抗肿瘤的作用;当归为补血药,可促进血液运行;甘草具有解痉抗炎的效果,与生姜在组方中主要调和各药性,整个组方可促进血液运行,对肝脾进行调和,改善脑血流量,从而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外,本研究结果发现针剌配合逍遥散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谢霞,李文娟,潘燕君,等.针药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20,37(1):92-95.


  [2]高慧,冯柏阳,张少玲,等.补气解郁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J].环球中医药,2022,15(3):515-518.


  [3]赵世初,卢艳丽,田志军,等.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肝郁化火型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0):97-100.


  [4]肖波,刘鸣.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4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8):732-733.


  [5]徐光宇,石景洋.卒中郁证合病辨治[J].中国医药导报,2009,6(6):60-61.


  [6]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7]苏占清,康冰,邵伟波,等.脑卒中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的临床研究[J].现代康复,2001,5(3):20-21.


  [8]蔡业峰,贾真,张新春,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7):494-498.


  [9]王晓霞,赵颖丹,王明利.电项针结合逍遥散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155-159.


  [10]杨婧雯,巩子汉,孟丹华,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逍遥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J].世界中医药,2023,18(7):953-958.


  [11]纪立霞,毕春露,李腾,等.逍遥解郁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P1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6):1228-1233.


  [12]田明,郑丹.醒神开郁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SAS及HAMD量表评分、5-HT水平影响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6):51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