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2025-09-11 14:48:2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多数患儿家长选择通过中医治疗避免承担手术的风险。
【摘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多数患儿家长选择通过中医治疗避免承担手术的风险。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优点,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其治疗方法可分为推拿、针灸、中药治疗三种,可单独使用,也可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但其疗效评价标准仍存在不足。文章对推拿为主治疗CMT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总结推拿为主治疗小儿CMT的概况,探讨推拿为主治疗小儿CMT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研究进展,推拿治疗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种之一。CMT的发生率位列新生儿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第三位,仅次于髋脱位和马蹄足,为0.2%~8.2%[1]。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颈部主动或被动旋转受限,患侧胸锁乳突肌(SCM)可触及肿块或挛缩。病情进展后可出现各种继发肌肉骨骼畸形,如颜面不对称、斜扁头形成、双侧肌张力差距大等。在祖国医学中,小儿肌性斜颈属“痉病”“筋缩”范畴。筋缩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筋脉缺乏滋养,这主要与肝、脾、肾的功能有关;另一种是因寒凝瘀滞,瘀血阻塞导致筋脉不通,通常与外邪侵袭和产伤有关。现代医学对于CMT的病因仍存在不少分歧,有些人认为可能与外伤有关,也有人认为可能与外伤、局部缺血、宫内发育异常、孕产过程或者母体妊娠3个月内感染病毒等有关[2]。目前治疗CMT的方式主要为手术和保守治疗,推拿按摩疗法在非手术治疗方法中居于首位,它以中医独有的无创、便捷且安全的特质著称。本文将推拿治疗CMT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及参考。
1单纯推拿治疗
丛中笑等[3]观察研究了84例以何氏健脾益肾法推拿治疗的发育不良型CMT患儿,试验通过牵拉提捏、推抹患侧SCM,接着施以端提旋转法及牵伸侧抻法治疗,最后加以补益效果类的按、揉、提、捏。按照该步骤操作,充分松解肌肉粘连部位,治疗后21例CMT患儿痊愈,19例好转,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方芳等[4]将71例CMT患儿分为优化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推拿治疗,而优化组则采用“颈部五线”联合抻颈肌、轻点体穴的推拿手法,其认为肿块型属于实证,但小儿娇弱,不可耐受重力,所以治疗法则为软坚、散结、消肿,但在和缓的同时又要保持足够的刺激性,才可矫正继发性畸形,然后依序施以点摩法、按揉推法、弹拨法、提捏拿法及牵拉法。非肿块型治疗准则为舒筋活血,调整受累肌肉;先后施以点摩法、按揉推法、提捏拿法及牵拉法。治疗后优化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陈凌菲等[5]对传统的推拿手法进行改进,对CMT患儿施以揉推法、拿捏法、牵拉法、旋转法等综合治疗,名为揉捏牵转法,治疗后患儿SCM明显松缓,与传统手法相比,治疗效果有显著提升。该法为先用示、中、无名指三指沿SCM起止点往返按揉,再以捏拿法局部痉挛或包块为主,反复捏拿、弹拨、牵拉,再施以旋转法将患儿头部水平转向患侧旋转,提出早期诊断对康复的重要性,且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地治疗肿块型、非肿块型或发育不良型。在治疗操作上选择相对轻柔的手法,以减轻患儿恐惧心理,减少患儿对抗动作,以增强疗效。王建红等[6]运用“三步九法”对102名CMT患儿进行推拿治疗后,两组患儿颈部的主被动旋转度均大于治疗前,SCM挛缩的长度、厚度均较对照组小。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实了该推拿治疗法对患儿的颈部旋转功能及侧屈功能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做到了内病外治、左右并治,调理筋脉并内调全身,重视辩证论治。治疗前对于不同发病因素进行相应调整,且治疗过程中结合经脉调理,注重以“顺”法和“理”法松解经筋,且关注到患儿年龄尚小,三脏不足,形气不充,需适当调整脏腑之气,予以补益法。如此巧妙组合三步九法,手法轻巧力专,临床疗效较好。张太行[7]将55例CMT患儿分为对照组27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捏揉颈肩部,接着弹拨颈肩部、SCM,并施以点揉穴位法、牵引技巧等。经检验,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赖雪如[8]在治疗CMT患儿时精心研究王*峰的“脊背六法”,在此理论支撑下创新性地提出“脊背四法”,融合了推拿学独特的捏脊法,总结为掌根揉法、捏脊法、背部按揉及拍背法,在常规的诸如按揉法、捏拿法、牵拉板颈法等推拿治疗之外提供了补充。其治疗时注重对膀胱经以及脊柱部位的操作,幼小激发小儿阳气,这一综合疗法带来了显著成效,结果表明优化手法的疗效显著高于传统手法。
2推拿治疗联合其他疗法
2.1推拿联合针灸、针刀治疗
杨振艳[9]使用推拿结合揿针的方法治疗CMT患儿。揿针属于针灸疗法之一,其针柄呈环形,这一形状使得它能够紧密贴合皮肤,保证在治疗过程中不易脱落或移位。当揿针刺入皮肤并留置时,因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巧的操作方式,使患儿所感受到的疼痛感极轻,且能温和而持久地作用于局部皮内,且为穴位提供长期、有效的刺激。这种疗法不仅有效,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毫针的不足。与毫针相比,揿针的留针时间更长,能够在长时间内持续为患儿提供治疗效果。此外,揿针的操作比腧穴埋线疗法更为简便,降低了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和复杂性。这种简便性不仅操作便利,也减少了患儿在接受治疗时的恐惧感。不仅如此,与毫针疗法相比,揿针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出现针下涩滞、折针、针体弯曲或其他不同状况,揿针治疗患儿的安全度更高。患儿可以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进行日常活动,不受到任何限制。经治疗后,结合揿针的试验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其具有操作手法简便、治疗周期短暂、效果显著、经济高效等优点。朴银晶[10]采用一指禅化裁的禅揉推拿法联合针刀治疗60例CMT患儿,先后使用捻、揉、提、捏、振颤等复合手法刺激患儿患肌,以柔克刚,以顺化结,这种治疗方法不仅深度体现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特色,又吸收了西医外科手术的理论精华,形成一种综合性和创新性兼具的疗法,通过平衡肌肉组织,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进而使治疗效果显著。
2.2推拿联合物理疗法治疗
小儿推拿里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音频、微波、超声波、蜡疗、中药外敷、药物熏蒸、颈托牵引等。
2.2.1推拿联合音乐疗法治疗李国庆等[11]参考国内外文献后指出,有节律的推拿手法与音乐治疗相结合,当两者处于同频状态时,可以更有效地调节患者的情志。这种综合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在物理层面上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还可以在心理层面上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这种结合了推拿联合音乐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全面地照顾到患儿。推拿手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身体的生理状态;而音乐则可以通过声波来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该疗法在调节患者身心状态、促进脑部发育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有节律的推拿手法与音乐治疗的结合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为患儿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2.2推拿联合物理波声治疗王亚飞等[12]采用推拿患侧SCM的同时配合超声波治疗CMT患儿,1次/d,15 min/次,5次/周,治疗6个月。该法使用超声波的振动功效可有效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使紧张肌肉的纤维组织放松,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及炎症的吸收。经治疗,最终观察组痊愈26例,有效18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明该治疗手段具有显著成效。晏林华等[13]结合微波治疗仪(WB-3100,功率8 W)松解77例患儿的挛缩患肌,选用型号为WB-3100,功率8 W,距离SCM患侧距离3 cm左右,维持5 min,该法可通过热感效应促进挛缩SCM上的肿块吸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赖冬冬等[14]利用超声波的缓痉软结消散的效果治疗62例肿块型患儿,其选用HB810B型超声波,功率1.00~2.00 MHz,强度设定为0.85~1.0 J/cm2,超声治疗结束后选用点刺进行刺激,起到松解粘连、软坚散结的作用。治疗后超声观察组有效率较高,证明推拿结合超声波治疗能明显促进肿块消散,且能有效扩大患儿颈部活动范围。
2.2.3推拿联合蜡疗治疗王晶晶等[15]通过石蜡热敷患儿SCM,辅以中药熏蒸治疗90例CMT患儿,融化后的医用石蜡温度调整到40℃左右,待蜡块无液体流动后将其制成小块,敷于患侧SCM并固定热敷,热敷后进行推拿治疗及中药熏蒸。实验证实了石蜡疗法可以通过温度刺激患儿颈部患侧肌肉,同时,石蜡具有塑形的作用,可以改善部分歪脖或者大小脸情况,促进患侧SCM的恢复。
2.2.4推拿联合中药、按摩膏外用治疗李慧娟[16]指出,中药外敷方中的透骨草、伸筋草、当归、红花等可以起到舒筋解挛、活血散瘀的作用,而路路通、五加皮可以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外敷可加速患侧肌肉组织对炎症的吸收,有助于消肿散结,提高疗效。
任广辉等[17]应用揉捏牵转法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CMT患儿,将浓煎汁加入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调节温度为45~50℃,1次/d,30 min/次。其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小SCM肿块,改善颈部关节活动度,使疗效有效提高。易*飞等[18]自制的斜颈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白芍、三棱、大黄等,煎药1~2 h直至药汁浓缩至50 mL。重复两次并混合米醋,恒温在40~60℃,置于患处湿敷。研究证明该药方可松解平滑肌,有助于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痉挛,同时促进瘀伤或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分离,进而有助于颈部运动的恢复,可以很好地促进患儿康复,临床疗效显著。李桂华等[19]将药物与推拿手法有机结合,采用活血调筋膏作为介质来治疗CMT患儿,该法可促进有效药物成分作用于颈部患病区域以助其康复,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明显,证实这是有益的康复方法,有利于促进恢复颈部主被动旋转能力及其他运动功能的恢复。尤其在前2个月改善较为明显,可明显缩短疗程。马建强等[20]运用推拿联合活血柔筋膏治疗CMT患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观察组Max-RMS提高,证实推拿联合活血柔筋膏可明显使患儿颈部活动度改善,有助于SCM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2.2.5推拿联合矫形器治疗李保民等[21]在临床上发现患儿的家庭护理欠佳,因此根据颈椎枕的应用原理进一步改良制作了一款矫治颈托,设计了贴合人体的曲面,使用安全,价格实惠,研发了经济便捷的纠形器,即“纠形颈托”,该纠形器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有效性,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后,将其积极应用于临床,2001—2017年收治的700例患儿中斜颈痊愈率较高。张健等[22]采用一种新型的矫形器,早期使用该矫形器可以帮助患儿增强颈部功能,使颈部旋转功能尽早恢复正常,该器选择了柔软但具有韧性的材料,试验后结合颈部表面肌电信号RMS值分析30例患儿的治疗效果,弥补了保守治疗中单一推拿手法带来的弊端,减少了面部的继发性畸形程度,提高了治愈有效率。
2.2.6推拿联合贴扎技术治疗张玮涛等[23]在推拿基础上结合肌内效贴治疗CMT患儿,将用于运动损伤的贴扎技术运用于患儿患侧颈部,使用I形、Y形贴扎贴布粘贴于患侧SCM、斜方肌、斜角肌、竖脊肌处,该法有效的抑制了肌肉收缩,而若贴于健侧则效果相反。其一系列方法都有助于提升治疗的有效率。患儿患侧贴扎后,健侧对调起止点后于相同部位贴扎,以此来维持平衡并促进旋转功能恢复。研究结果证明该法能明显改善患儿头歪症状,降低患儿颈部旋转受限程度,有利于CMT患儿的康复。且相对于颈托而言,贴扎技术属于无创式操作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协助年幼患儿的患肌功能恢复,舒适度较高,且已被证实能有效辅助康复。
2.3推拿联合家庭调护治疗
王凌啸等[24]将60例CMT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实施推拿结合家庭康复护理来改善或纠正继发性畸形,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实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后指出治疗时应当融合按摩和家庭护理,注重患儿的被抱姿势、睡姿、抬头方向、抓握、视物等环节。程五中等[25]也根据研究探索到了家庭康复的价值,发现该法可恢复患儿的平衡、协调能力,有助于改正异常用力习惯,促进患儿协调运动及控制能力等整体改善。他同样认为家庭护理可以纠正患儿错误的行为习惯,改善歪头,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3小结与展望
小儿CMT为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祖国医学认为,此疾大多源于先天资质不足或是气滞血淤,若出生时先天体质不佳,气血两虚,筋脉因而痿软,此症便会显现;若气道不畅、血流不顺,则筋脉难以舒展,同样可能患上此病。倘若在早期阶段未获得及时治疗,或者病情拖延未愈,通常可能会引起儿童头与面部的继发性畸形,并有可能进一步导致脊柱的代偿性异常,这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效应。CMT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卫生问题,所以针对CMT寻求一个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或者无毒副作用的高效疗法迫在眉睫。
如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主要分为外科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大类。治疗目的是使患儿颈部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并最大限度避免四肢躯体发育迟缓和继发畸形改变。尽管大多数CMT患儿可自行好转或经非手术治疗后消退,但是仍有一部分患儿会出现持续性SCM纤维化、严重挛缩等症状。现代西方医学倾向于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而传统中医则更侧重于利用儿童推拿等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在治疗CMT患儿的过程中,推拿以及以推拿为核心的复合疗法已经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治愈效果,并且临床应用的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保守治疗包括支具、手法干预等物理治疗手法;使用的辅助工具为颈托、矫形器等,但由于患儿年幼,皮肤娇嫩,佩戴颈托的实际依从性欠佳,且长期佩戴可出现肌肉萎缩及皮肤过敏等问题;对于1周岁以内的患儿,以推拿为主的手法治疗被证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通过适度的按摩技巧,可促进特定区域血管的舒张,降低外围血流阻力并提升血液流通速率,由此加快该区域血流速度。此种手法可有效促进软质组织中的血氧供应,减轻因长期疲劳累积造成的软组织损害以及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废用性收缩问题,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因此,早期推拿治疗干预十分必要,可以尽早让患儿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虽然推拿为主的治疗在CMT患儿身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推拿的具体技巧、治疗时长、治疗频次以及疗程长短仍未形成规范;同样,在衡量治疗效果的量化指标方面也缺少一致性,并且临床上对CMT症状进行分类的标准也未达成共识。因此,需要加强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制定更为准确、全面的分类体系,同时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此不断验证、提高推拿手法治疗CMT的有效性。综上所述,运用推拿手法治疗CMT的标准化研究仍有较多提升潜力。
参考文献
[1]KIM O H,LEE S W,HA E K,et al.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and comorbidities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evaluation using the National Health Screening Program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database[J].Clin Exp Pediatr,2022,65(6):312-319.
[2]袁凤明,宋维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12):44-49.
[3]丛中笑,曾庆云.何氏健脾益肾法推拿治疗小儿先天发育不良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21,30(4):70-71.
[4]方芳,曹宝龙,孙安达,等.两种推拿手法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疗效比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5):10-13.
[5]陈凌菲,许丽.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经验撷英[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17):35-37.
[6]王建红,孙德仁.“三步九法”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3,31(15):47-50.
[7]张太行.弹拨、牵拉法结合点揉穴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观察[D].承德:承德医学院,2022.
[8]赖雪如.脊背四法为主治疗小儿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3.
[9]杨振艳.推拿结合揿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1.
[10]朴银晶.禅揉推拿联合针刀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23.
[11]李国庆,陈军.中医推拿联合音乐疗法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23,31(2):110-113.
[12]王亚飞,樊艺,芮洪新,等.推拿联合超声波治疗早期重度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疗效[J].江苏医药,2020,46(12):1292-1294.
[13]晏林华,蒋林峻.微波联合手法矫正按摩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21,50(21):3699-3701,3705.
[14]赖冬冬,陈卓伟.超声波疗法结合肿块点刺对肿块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20):78-81.
[15]王晶晶,舒方方,杨俊涛.中药熏蒸联合蜡疗及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1):1991-1993.
[16]李慧娟.中药外敷结合弹拨捻揉牵拉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2):2203-2205.
[17]任广辉,邱海燕.中药熏蒸联合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23,22(6):34-36.
[18]易*飞,赖艳平,占洁洁,等.自制斜颈液斜颈散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观察及机制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7):899-900.
[19]李桂华,王金贵,徐媛等.活血调筋膏摩手法治疗小儿肿块型肌性斜颈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7):962-965,982.
[20]马建强,穆晓红,李海天,等.推拿结合活血柔筋膏治疗姿势性斜颈的回顾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23,42(8):912-915.
[21]李保民,蔡林,李红,等.推拿配合“纠形颈托”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6):107-108.
[22]张健,赵澎.多功能斜颈矫形器配合手法矫正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39(3):355-360.
[23]张玮涛,杨美霞,陆晶晶.贴扎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4,31(2):19-20.
[24]王凌啸,袁俊梅,赵玉霞,等.手法推拿联合家庭康复干预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9):56-58.
[25]程五中,佘继林,郝唯.推拿配合家庭康复护理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效果观察[J].北京中医药,2022,41(12):1437-1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