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论文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论文

2

2025-09-05 16:57:5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其效果可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血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优化,从而有效提高整体预后水平。

  【摘要】目的:全面评估在急性脑梗死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ADL得分及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ADL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沉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其效果可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血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优化,从而有效提高整体预后水平。


  【关键词】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约占脑梗死的70%,其原因是脑内血流突然中断,引起脑组织发生坏死等情况[1]。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若不及时治疗,轻则肢体麻木,重则丧失记忆、半身不遂,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且对生命健康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对该病的早期防治是临床治疗的重点[2]。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但也会产生部分不良反应,影响疗效;氯吡格雷属于相对安全的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临床研究[4]发现,两种药物联用可明显抑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栓形成,且对病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基于此,探究在急性脑梗死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5)。


  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9.57±6.84)岁;病变部位:基底节37例,脑干12例,其他部位2例;脑梗面积直径平均(3.15±0.54)cm。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9.64±6.33)岁;脑梗死部位:基底节35例,脑干16例,其他部位4例;脑梗面积直径平均(3.17±0.60)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研究经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纳入标准:(1)经常规检查,明确急性脑梗死,符合《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5]的相关诊断标准;(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3)临床病史档案记录完整;(4)患者或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协议。排除标准:(1)伴有其它神经、心理方面疾病,(2)疾病发生前已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曾有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史,(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史,(5)伴有严重脏器器官受损或恶性肿瘤,(6)血流动力学异常,(7)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8)依从性不佳。


  1.2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对症治疗,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对自身的基础疾病进行控制(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同时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营养、积极预防并发症。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S.p.A,注册证号J20171021,规格:100 mg/片)口服,1次/d,1片/次。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和拜阿司匹林外,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840,规格:75 mg/片)口服,1次/d,1片/次。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NIHSS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测评,总分42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时间,选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分40分,分值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较好。(3)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样5 mL,经离心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用迈瑞6 000i型及配套的试剂盒检测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沉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头晕乏力、睡眠障碍等。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损害等多因素综合影响而导致的疾病,可引起局部脑缺血中心坏死区及周边缺血半暗带。如果能够快速恢复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液供应,便可有效地建立相关的侧支循环,这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此外,由于大脑的缺血和缺氧,也会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易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应同时进行神经保护[7]。


  有关研究[8]表明,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脑梗死灶可分为坏死区及周边半暗区,周围半暗区有侧支循环,但是其内的神经元细胞结构未受损伤,如能适时地提高脑血流,则可使某些神经细胞的功能得以恢复。所以,适时地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脑血流量,抑制血栓的扩大或重构,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9]。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溶栓、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血栓的持续扩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脑梗死病情。同时,抗血栓药物还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度,调整血液动力学,避免神经损伤[10]。当前氯呲格雷和拜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两种药物,如果两种药物联用,既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又可以改善脑循环,改善大脑的功能状态,预防副作用的发生,确保治疗的安全和疗效[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高于对照组,说明氯呲格雷和拜阿司匹林联用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并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为氯呲格雷是一种具有高生物利用度、安全等优点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呲格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与血液中的血小板受体和蛋白质相结合,发挥抗凝聚功能,具有不可逆性,是防治动脉硬化的理想药物[13-14]。目前,拜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血栓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与其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2)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15]。拜阿司匹林与氯呲格雷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疗效,迅速控制病情的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能力[1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两种药物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情况。分析原因为以出血、缺血等为主要表现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是急性脑梗死的始动因素,目前,降血、降粘是临床上普遍提倡的治疗原则[17]。临床有研究发现,其与氢氯吡格雷联用,可以显著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粘度,预防脑梗死的二次发生。实验结果也表明,两组的不良反应无较大差异,表明患者对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的耐受性均较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对改善神经功能有益,能够促进血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优化,从而有效提高整体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吴钟江,梁赋,黄达,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1年短期疗效及对患者预后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0):2332-2335.


  [2]BISWAS M,HOSSAIN S M,RUPOK A T,et al.The association of CYP2C19 LoF alleles with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s in stroke patients taking clopidogrel:an updated meta-analysis[J].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2024,17(4):e13792-e13792.


  [3]吴培培,董少军,孙田田,等.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影响[J].河北医学,2022,28(2):327-331.


  [4]李*安,孙静,胡莹,等.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DSA评估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2,25(9):1057-1062.


  [5]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高利.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7):1153-1162.


  [6]虞冬晴,车路.基于西洛他唑双重抗血小板方案对氯吡格雷抵抗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及预后评价[J].实用老年医学,2023,37(8):843-847.


  [7]王宏静,熊璐璐,李海燕,等.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5):134-137.


  [8]NIEVES R P,MOLINA V,NIEVES C.183-Balancing act on clopidogrel:exercise induced hematoma leading to neuropathy in a stroke survivor[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2024,367(S1):S105-S106.


  [9]邓常丽,郝丽萍,胡莉莉,等.氯吡格雷联合甲钴胺治疗中责任制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4):716-719.


  [10]牛祥,王本孝,卜红伟.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 bFGF Ang-1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2,28(2):318-322.


  [11]BUDDHAVARAPU V,KASHYAP R,SURANI S.Early antiplatelet therapy used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24,12(4):677-680.


  [12]张峰,刘静,李军.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0):3789-3793.


  [13]刘虹,崔长富,尹周,等.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FDP、Hcy、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15):1917-1920.


  [14]杨丹晓,陈晓珊,徐玉冰,等.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3):620-624.


  [15]张云东,朱*才,赵彪,等.曲克芦丁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伴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疗效[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4):790-793.


  [16]邵枝定,许忠强,许利.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3):523-526.


  [17]王海虹,赵传清,李亚.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7):1265-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