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联合超短波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研究论文

2025-09-05 16:50:4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雷火灸联合超短波用于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紊乱,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骶髂关节紊乱采用雷火灸联合超短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4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产后骶髂关节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法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联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障碍程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分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超短波用于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紊乱,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产后骶髂关节紊乱,雷火灸,超短波
妊娠期女性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如松弛激素分泌量增加,对韧带产生一定刺激,导致其对骨盆的束缚作用减弱,打破局部生物力学平衡(脊柱、骨盆等),加重骶骼关节负担,损伤骨骼周围韧带、肌肉、组织,促使弹性、肌张力减弱,甚至出现骨关节面移位(相对),破坏骶髂关节稳定性,引起产后骶髂关节紊乱[1]。该病主要表现为腰骶疼痛、腰痛等,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不利于产后恢复,以往主要采用手法推拿方式治疗该病,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关节移位状况,促进关节稳定性的提升,但容易对局部造成压迫,导致疼痛感加剧,引起机体对抗,影响治疗效果[2]。雷火灸为常用中医疗法之一,利用艾条燃烧时产生热量,刺激局部穴位、经络,起到疏通经络、开窍活血的作用,调节机体气血运行[3]。超短波是一种物理疗法,可产生高频电场,刺激病变组织,利用离子与分子振动、摩擦时产生热量,调节局部血流动力学,促进炎症介质吸收,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4]。本研究对100例产后骶髂关节紊乱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雷火灸联合超短波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4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产后骶髂关节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研究组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9.45±4.72)岁,体重指数(BMI)19~27 kg/m2,平均BMI(22.76±2.41)kg/m2,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28±1.43)周,疼痛部位:左侧腰骶痛、右侧腰骶痛、双侧腰骶痛分别为14例、16例、20例;对照组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8.93±5.14)岁,BMI 19~26 kg/m2;平均BMI(22.39±2.26)kg/m2,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62±1.29)周;疼痛部位:左侧腰骶痛、右侧腰骶痛、双侧腰骶痛分别为17例、15例、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骶髂关节紊乱的西医诊断标准[5],(2)符合骨错缝、筋出槽的中医诊断标准[6],(3)初产妇,(4)足月、阴道分娩,(5)产后42~90 d,(6)年龄在20~45岁,(7)认知功能正常,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8)既往无腰椎器质性病变、腰骶疼痛史。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2)合并感染性疾病,(3)腰骶部皮肤破损,(4)伴有脊柱或骨盆骨折病史,(5)合并恶性病变(骨肿瘤、骨结核等),(6)合并严重骨质疏松,(7)伴有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损伤,(8)对本研究治疗方式(推拿、雷火灸、超短波等)存在禁忌。本研究经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强调治疗期间注意事项,调整其日常饮食,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并指导其进行肌力等训练。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法推拿治疗,均由康复师经过统一专业规范化培训后实施操作,主要包括5个步骤,即放松牵引、托膝按压骶髂关节、极度屈髋屈膝、屈髋屈膝扳法、斜扳法等,25 min/次,每隔1 d治疗1次,5 d/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具体如下。
雷火灸: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取俯卧位,使腰骶部相关穴位充分暴露,包括腰阳关穴、肾俞穴、八髎穴及臀部环跳穴,对穴位及周围皮肤进行清洁消毒,采用赵氏雷火灸(重庆市渝中区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规格:25 g×3支),对准穴位、施灸部位,采用温和灸进行悬灸治疗,密切关注患者感受,当其自觉施灸部位产生温热感后,利用回旋灸进一步扩大施灸范围,沿人体经脉循行方向,以均匀缓慢速度循环进行施灸,待人体经气被激发后,利用雀啄灸强化施灸部位、穴位的敏化性,30 min/次,1次/d,5 d/疗程。
超短波:雷火灸后调整患者体位(仰卧位),采用超短波治疗仪(汕头市医用设备厂,型号:DL-C-B型)进行治疗,在腰骶部、耻骨联合处分别放置1个电极(中号,共2个),调整相关参数,频率、功率分别设置为40.68 MHz、200 W,以患者实际耐受情况为依据,选择适宜治疗剂量,包括无热、微热、温热、热等,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理变化,若发现异常情况则及时采取处理措施,15 min/次,1次/d,5 d/疗程。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后,给予传统手法推拿治疗(同对照组)。
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日常运动不受限制,能够正常工作、生活,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分减少率=(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在75%及以上为痊愈;运动时偶感疼痛,但能够正常工作、生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50%≤VAS评分减少率<75%为显效;存在明显压痛,但能够做较轻的工作,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25%≤VAS评分减少率<50%为有效;疼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善,无法正常工作、生活,VAS评分减少率不足25%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2)疼痛程度。采用VAS评估,时间点: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总分范围在0分(无痛)~10分(重度疼痛,无法忍受),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3)关节功能障碍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8]评估,时间点: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共包括10个条目,各项目均采用0~5分计分方式,总分范围在0~50分,得分与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呈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DI评分有所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产后骶髂关节紊乱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引起,即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因主要由松弛素的调节作用所致,使韧带(骨盆周围)呈现出松弛状态,无法束缚骨盆、脏器,导致局部稳定性被打破。外因则主要包括姿势不当、久坐、久站等因素,加之胎儿生长、分娩过程中对骨盆造成压迫,致使骶髂关节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引起骶髂关节紊乱,导致关节功能障碍[9]。常规西医治疗主要以镇痛、抗炎等对症治疗为主,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疼痛感,减轻临床症状,但西医治疗刺激性较强,部分患者会产生不良反应,还会出现复发状况[10]。
中医认为,骶髂关节紊乱属于“筋出槽”“骨错缝”等范畴,主要由分娩时骨盆扩张扭转所致,会阻碍局部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引起腰部疼痛等症状,因此,应将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作为主要治疗原则,从而提高骶髂关节动静力系统稳定性,纠正局部内环境紊乱状况[11]。作为传统中医疗法,手法推拿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势,便于患者接受,在各临床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该疗法通过施加向下压力,能够使错位骶髂关节复位,促进韧带修复,提高其对骨盆的束缚能力,以维持骶髂关节动静平衡状况,同时还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促进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于水肿吸收,修复受损软组织,促使异常肌肉、韧带、骨关节恢复至正常解剖结构,改善关节功能[12-13]。但手法推拿同样存在一定局限性,力度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患者效果不佳,需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雷火灸可对相关穴位处产生适度刺激,如腰阳关穴、肾俞穴、八髎穴等,能够起到除湿祛寒、活络舒筋、健腰膝等作用,缓解腰痛等症状,还可促进药物分子渗透、吸收,到达病灶深处,使机体经络之气被充分激发,疏通阻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保持通畅状态[14-15]。该疗法安全性较高,可充分利用热效应,使药物分子吸附于机体表层,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有助于药效发挥,促进血管扩张,减少局部血瘀,解除关节活动受限状况,加快患者康复进程[16]。超短波通过在病灶部位放置电极片,产生局部高频电场,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具有抗炎、止痛解痉的效果,对关节软骨退化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促进局部组织修复、生长,防止关节进一步受损。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分析其原因,雷火灸、超短波治疗具有不同作用机制,联合治疗能够从多种途径作用于病灶组织,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在热量刺激下,骶髂关节及周围血管得到有效扩张,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发挥镇痛温阳、活血化瘀的效果,促进炎症介质吸收率提高,降低炎症细胞活性,有效减少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病灶部位炎症反应,促进水肿组织吸收,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考虑其原因,联合治疗能够作用于骶髂部位神经组织,对感觉神经传导起到抑制作用,减少疼痛物质分泌,阻碍疼痛信号传导,同时还可利用高频电场、药物燃烧所产生热量,使药物从皮肤表层渗透,提高患处组织渗透性,促进炎症介质吸收,减少炎症渗出,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增强局部有氧代谢,改善病灶部位pH、微循环,减少炎症、细菌等刺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感的目的。此外,研究组OD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推测其原因,联合治疗能够起到保护、营养肌肉与神经组织的作用,通过加快血液运输,增加受损组织血氧供应,促进其生长、修复。
综上所述,产后骶髂关节紊乱应用雷火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提高,缓解疼痛感,对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舒剑锋,陈舒,李东,等.蛙式扳法结合身痛逐瘀汤治疗骶髂关节紊乱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2):189-192.
[2]刘桂平,冯文锋,麦方永.林氏手法结合肌骨超声治疗产后骶髂关节错缝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8):1065-1067.
[3]刘静,王彤,徐道明,等.雷火灸对骨质疏松症伴骨骼肌质量减少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J].针刺研究,2022,47(9):809-813.
[4]居诗如,张照庆,胡飞,等.超声引导电针联合超短波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3,45(5):445-448.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1.
[6]VLEEMING A,ALBERT H B,OSTGAARD H C,et al.European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lvic girdle pain[J].Eur spine J,2008,17(6):794-819.
[7]JENSEN M P,KAROLY P,BRAVER S.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al pain intensity:a comparison of six methods[J].Pain,1986,27(1):117-126.
[8]FAIRBANK J C,PYNSENT P B.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J].Spine,2000,25(22):2940-2952.
[9]黄伟昌,张志鸿,罗林川,等.肌骨超声引导下手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10):1935-1939.
[10]寇军威,罗开民,侯志,等.错位矫正联合放散状冲击波与运动疗法治疗100例骶髂关节紊乱症回顾性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3,26(2):178-183.
[11]陈世萍,王敏,王海梁.手法联合大青盐热敷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症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21,56(6):438-438.
[12]刘青,石晓云,王永泉.推拿整复联合针刺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紊乱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23,32(3):29-31.
[13]刘利国,田敏讷,奎瑜.小针刀疗法联合手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7):1712-1717.
[14]侍昊,黄谦,姚文平,等.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21,46(12):1036-1042.
[15]刘思敏,蔡芳芳,姚敏,等.雷火灸结合超短波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23,18(5):682-686.
[16]徐道明,朱璐,刘永康,等.雷火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患者自发性脑活动影响的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9):1298-1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