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肺两脏和肠道的关系论治儿童功能性便秘论文

2025-09-05 15:59:5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还通过临床现状和讨论,进一步阐述了基于心肺两脏和肠道关系的儿童FC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力求寻找治疗儿童FC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缓解、甚至治愈儿童FC的目的。
【摘要】功能性便秘(FC)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频率减少及排便时间延长。不良的饮食及起居习惯、环境气候变化、压力情绪、遗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致使FC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儿童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小的影响。心肺两脏与肠道之间存在密切的生理与病理联系,心肺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便秘。因此,从心肺两脏与肠道的关系入手,探讨儿童FC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通过临床现状和讨论,进一步阐述了基于心肺两脏和肠道关系的儿童FC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力求寻找治疗儿童FC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缓解、甚至治愈儿童FC的目的。
【关键词】心,小肠,肺,大肠,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FC)是指在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出现的持续性排便困难或排便频率减少的症状。儿童FC的发病率在全球约为3%,在消化专科就诊的儿童中占10%~25%,而确诊病例中28~50%的儿童FC患者有家族史。有研究[1]发现,6~48月龄儿童的FC患病率为9.89%,要高于亚洲FC的平均患病率,这个比例因地区、年龄和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受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气候的异常变迁、遗传、情绪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儿童FC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长期的便秘会导致腹痛、腹胀等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等并发症。儿童因为害怕疼痛而更加抗拒排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FC问题也可能给家庭带来压力,家长可能因为孩子的便秘问题而感到焦虑和无助,有时候处理不当还可能导致家庭紧张,这些问题有时甚至比便秘本身更难以解决。因此,深入探讨儿童FC的成因及有效治疗方法,对于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现代医学研究通常侧重于便秘的生理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策略,治疗方面,现代医学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行为疗法、饮食调整等方法。近年来,随着罗马标准的更新,人们对儿童FC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基于心肺两脏和肠道关系的儿童FC关系论治做一综述。
1从心肺两脏和肠道的关系论治儿童FC
1.1中医学论述心肺两脏与肠道运动的相关性
“心与小肠相表里”。《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气与咳俱失。”指出心受邪引起咳嗽,往往会累及小肠,产生矢气的症状。《华佗神方·卷一·一○二七·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小肠为受盛之府,与心为表里,……,六日死。”上文中即论述了心与神明的关系,又描述了心与小肠的表里关系,指出心受邪下传于小肠,心火过盛可能导致大肠燥热,从而引起便秘。《幼幼新书·卷十四》:“小便黄赤是伤寒。……心以小肠为腑,受邪则滞荣气,则赤,后则尿如血。通小便后取之。”“伤寒大小肠痛不治。其伤寒受在肺,肺以大肠为腑,……;心将小肠为腑,故大小便痛耳。”从疾病的传变角度论述了心与小肠和肺与大肠的联系,肺脏受邪传于心脏,心脏受邪下移小肠腑,致尿血。心阳温煦小肠,促进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功能,利于水谷精微物质吸收,输于脾而转化成气血,输布全身,同时推动糟粕和水液至大肠和膀胱,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的正常,而心主血脉的功能得以正常进行,也有赖于小肠的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以保证水谷精微正常吸收并充分转化成为气血,从而心有所主[2]。儿童FC,从心与肠道的关系来看,其病因病机主要体现为热邪下移,若心受热邪侵袭,热邪下移大肠,灼伤肠道津液,则会引发便秘。
“肺与大肠相表里”。《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到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灵枢·本输》里提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肺的下降清气功能可以促进大肠的传导作用。《华佗秘传·一○二四·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肺病久则传入大肠,手阳明是其经也。”《华佗秘传·二○二三·华佗治咳嗽要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疾则大肠之力不足,故便不畅,……,下不应也(孙思邈注)。”肺气的下降作用对大肠的蠕动和排便功能有重要影响。肺气不足时,大肠的传导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便秘。《幼幼新书》:“肺者,诸脏之上盖也,亦主气。大肠是肺之腑,受外风,大肠受惊,故如此,即是夹惊伤寒耳。”肺与肠的关系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经脉络属、气机升降、水谷运化等。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针刺大肠经的穴位,能够清理内毒素,清胰保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急性肺损伤有较好的疗效[3]。肺主气,司呼吸,与肠道的气机升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医理论中,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的气机升降,肠道作为六腑之一,其传导化物的功能同样依赖于气的推动,肺气宣发肃降,有助于肠道气机的升降有序[4]。当肺气通畅时,肠道的蠕动功能也更为正常,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反之,若肺气壅塞,则可能导致肠道气滞,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因此,在治疗儿童FC时,需要重视肺与肠道的关系。
1.2西医学论述心肺功能和肠道活动的相关性
1.2.1血液循环心脏的泵血功能对肠道的血液供应至关重要,心脏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包括肠道,肠道通过门静脉系统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肝脏,然后进入全身循环,如果心脏功能不全(如心衰、心脏骤停等),可能导致肠道血流减少,影响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和营养吸收[5]。缺血、缺氧状态下,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会受到影响,肠道蠕动减弱,导致便秘的发生。此外,心脏神经调节失衡也会对肠道动力产生影响,如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肠道蠕动,从而加重便秘症状。肠道疾病也会对心脏产生反作用,如炎症性肠病(IBD)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和免疫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对心脏产生负性影响。
1.2.2呼吸系统肺部为血液提供氧气并移除二氧化碳,氧气富集的血液有助于维持肠道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而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可能会减少氧气的供应,造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疾病,严重者进一步发展成右心衰竭,进而造成体循环淤血,使胃肠动力不足,粪便传输速度减慢,从而形成便秘[6]。尚有研究{7-8}表明,肺部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有关,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互相影响的“呼吸-肠道轴”,人体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生态系统,肠道菌群总数量大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它们与宿主存在着共生关系,共同维护宿主的生理平衡,它会通过菌群代谢产物、神经内分泌因子产生等方式,影响肠道运动,一旦产生肺部疾患,肠道菌群平衡关系被打破,会导致FC的发生发展。
1.2.3自主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和肠道活动都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心肺疾病可能会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肠道功能。例如,副交感神经活动促进消化和肠道蠕动,而交感神经活动则可能抑制消化系统,以支持心肺活动[9]。
无论是从中医的传统理论还是现代医学的研究来看,心、肺与肠道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临床诊治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2.1生活习惯的培养
调整饮食和营养:合理饮食同样重要,儿童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为主,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孩子吃太多快餐或加工食品,以免损伤肠道津液,导致便秘[10]。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排便。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注意不要过量增加纤维,应逐渐增加,并观察孩子的反应,因为突然大量增加可能会导致患儿腹部不适。保持规律的餐点时间,帮助肠胃建立固定的消化节奏。食物多样化:确保孩子的饮食多样化,获取全面的营养。减少便秘诱发食物的摄入,如过多的乳制品、高脂肪和加工食品[11]。昼夜节律规律:昼夜节律参与调控结肠运动和脑肠肽的分泌,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不良的生活作息会导致昼夜节律紊乱,从而诱发排便功能障碍,反之,保持充足的睡眠、限时禁食、适量运动等优良的习惯,有助于昼夜节律的正常运转,通过改善患儿的生活习惯去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从而减少便秘的发生[12]。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创建舒适的厕所环境,确保孩子的脚能够在坐便时触到地面或使用脚凳,这有助于促成正确的排便姿势,使患儿能顺利排便。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关键期。教育儿童进行定期运动、深呼吸练习和健康饮食,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便秘问题,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增加活动能力:心肺健康的提升可以增加儿童的活动能力,多增加各项活动,有助于肠道健康。
2.2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减轻肠道症状,如使用抗胃酸药物、抗胀气药物、促动力药、益生菌等。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减少肠道炎症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有益于儿童的肠道健康,其副作用小,口味佳[13-14]。
2.3减轻焦虑和压力
儿童FC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社交活动和学习,家长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减轻其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15]。可以通过亲子交流、心理疏导等方式来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儿童可能因为便秘而感到尴尬或焦虑,这反过来又可能加剧便秘问题,如果儿童有便秘的迹象,家长应该耐心引导,而不是施加压力。
2.4中医治疗方法
2.4.1药物治疗方法中医中药治疗FC往往有较好的疗效,冀二锋等[16]运用大柴胡汤加减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口服治疗功能性便秘可通过调节胃肠道的激素水平,有效改善患儿的便质、排便时间、腹痛等症状。赵蕾等[17]运用润肠通便方治疗肠道湿热证的FC,治疗后患儿的排便频率、排便不尽感、排便疼痛感等均有改善。周文英等[18]运用宣肺通便方治疗肠燥型便秘,4周后发现该方可以显著改善肠道激素水平,促进肠道蠕动,减轻便秘。
2.4.2非药物治疗方式(1)隔药饼灸:屈慧慧等[19]研究将10 g大黄、10 g香附和10 g川芎磨成药粉做成圆饼置于患儿的神阙穴上,然后撒上生姜碎末,放上点燃的艾柱进行灸疗,每次30 min,隔天1次,1周3次,1周为1疗程,治疗后患儿的排便时间及费力程度都较前缓解;(2)针灸、拔罐、揿针等治疗:通过针灸或拔罐等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如天枢、大肠俞等),以调整心肺功能和肠道蠕动。王路等[20]运用电针刺激大肠合募穴“天枢”和“上巨虚”能有效改善肠道的传输功能,加快排便速度,改善便秘症状;(3)推拿特定穴:推拿法因其不从口入,易于被患儿接受,疗效好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儿疾病中,于世亭等[21]通过予清大肠推拿和下推七节骨的方法对便秘患儿进行治疗,通过特定穴位改善肠道循环,增加肠道蠕动,减轻的患儿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通过腹部按摩,也可以促进肠道血液循环和蠕动,帮助排便。
3小结与展望
FC是目前困扰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问题之一,基于心肺两脏和肠道的生理病理关系,提出针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策略,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整心肺功能,可以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和气机升降,从而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缓解便秘症状。这种治疗方法不仅符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而且能够针对儿童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深入研究基于心肺两脏和肠道关系的儿童FC治疗方法,对于推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心肺两脏与肠道之间的生理、病理机制,揭示其更深层次的联系;其次,在临床应用方面,可以开展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验证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广泛推广应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此外,还可以探索将该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相信这一治疗方法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儿童FC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张梦典,于爽,刘宇春,等.城市社区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8):3523-3530.
[2]刘声,杨国旺,王笑民.“心与小肠相表里”浅释[J].中医学报,2015,30(3):376-377.
[3]蒋莉娅,黄继人,赵弘卿,等.针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MIP-2蛋白及肺与大肠组织MIP-2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7):958-962.
[4]袁振华,王俊宏,张蔷,等.基于“和法”探析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辨治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4,16(1):12-15.
[5]刘国祥,朱长清,王世伟,等.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相关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21,22(9):634-640.
[6]董可欣,冯文烨,吴蔚.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整体观念”探讨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的诊治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2):204-208.
[7]陈志杰,李婵,周玉婷,等.肠道菌群与药物成瘾及相关神经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35(2):164-167.
[8]陈瑞芳,周信英.肠道菌群在儿童功能性便秘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24,39(4):773-776.
[9]郭天祥,张秀英,王*峰,等.王*峰教授基于“脑肠相关”理论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经验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4,16(1):2024,38(8):39-42.
[10]董慧,张会婷,杨艳玲,等.膳食纤维——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关键性营养素[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38(10):751-754.
[11]杨斯涵,李玉锋,王垂杰.功能性便秘伴情绪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5.
[12]丁劭华,沈洪.昼夜节律调控排便相关胃肠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0(1):80-86,94.
[13]熊晶晶,黄永坤.益生菌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4,39(1):25-28.
[14]王叶佳,付欢欢,阮慧娟,等.长双歧杆菌CECT7894对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的随机、阳性对照研究[C]//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中国营养学会.Abstract Book of the 14th Asian Congress of Nutrition--Basic Nutrition Research.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23:1.
[15]周美玉,钱海华.基于脑肠互动探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伴情绪障碍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3,44(5):99-102.
[16]冀二锋,杨会举.大柴胡汤加减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4,51(4):95-98.
[17]赵蕾,蔡颖畅,汪洋,等.润肠通便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42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3,19(1):60-64.
[18]周文英,邹媛媛,潘建锋,等.宣肺通便方治疗肠燥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4(2):153-155.
[19]屈慧慧,刘苗苗,王云凤.隔药饼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5):130-133.
[20]王路,席梦含,张微,等.基于机械敏感离子通道探讨电针改善功能性便秘小鼠胃肠动力的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1):5237-5243.
[21]于世亭,王先滨,张可心,等.推拿特定穴治疗小儿实证便秘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23,43(7):852-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