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Logistic 回归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2025-07-31 17:13:2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乳酸水平、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6 h内最低pH值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收治的1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135例)和死亡组(45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的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乳酸水平、血小板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6h内最低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OR=2.438)、合并高血压(OR=2.038)、合并糖尿病(OR=1.958)、高血乳酸水平(OR=3.180)、APACHE II评分(OR=2.059)、SOFA评分(OR=3.473)、6 h内最低pH值(OR=2.300)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乳酸水平、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6 h内最低pH值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预后;危险因素;血乳酸水平;预测价值
感染性休克是重症医学领域中一种常见的危重病症,其特点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持续性低血压,若不及时治疗,患者死亡率极高[1]。近年来,尽管在抗生素治疗、器官功能支持和重症监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总体预后仍然不容乐观[2]。因此,寻找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以便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乳酸水平作为反映组织灌注和氧合状态的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管理中备受关注[3-4]。研究表明,血乳酸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的血乳酸往往提示组织缺氧和微循环障碍,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5-6]。因此,监测血乳酸水平不仅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还可以作为调整治疗策略的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预后评估工具,从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收治的1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135例)和死亡组(45例)。本研究经过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4051601)。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本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②患者无精神疾病史;③患者临床资料齐全且完整,具备配合完成研究的条件。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恶性肿瘤合并症;②患者肝肾功能异常,且情况较为严重;③患者在入院之前曾有服用大剂量儿茶酚胺类药物的病史。
1.3方法
记录并统计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以及血乳酸水平、血小板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6 h内最低pH值。对不同休克程度患者的乳酸水平进行对比。轻度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轻微的低血压,但在补液后能够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心率稍快,收缩压在90 mmHg以上或仅稍微降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可接近正常,轻度器官功能异常,无显著器官损伤迹象。中度感染性休克:患者有较为明显的低血压,需要持续输液治疗来维持血压。患者可能会有体温异常(发热或低体温)和明显的心率加快,收缩压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65 mmHg,需要较大量的液体复苏维持。可能出现某一器官功能的显著受损,如肾功能下降(少尿或无尿)、肝功能受损或轻度意识模糊。重度感染性休克:患者持续低血压,即使在充分液体复苏后仍需使用升压药物来维持MAP≥65 mmHg。出现明显的组织灌注不良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低血压和严重心率加快,可能伴有脉搏微弱或冷汗,多器官衰竭,包括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严重肝功能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昏迷或深度意识不清)。
1.4观察指标
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乳酸水平、CVP、血小板、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6 h内最低pH值。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单因素中计数资料(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以例数(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体重指数、血乳酸水平、CVP、血小板、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6 h内最低pH值)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取Lon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的多因素分析。
2结果
2.1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存活组与死亡组的性别、体重指数、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乳酸水平、血小板水平、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6 h内最低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赋值,见表2。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乳酸水平、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6 h内最低pH值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3。
3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涉及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8]。在这一过程中,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休克的发展,因组织缺氧和灌注不足之情形,乳酸生成量显著上升,因此血乳酸水平的变化与休克严重程度和器官功能障碍密切相关[9]。连续监测血乳酸水平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演变,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0]。此外,血乳酸水平的变化还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11]。研究表明,高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关联[12]。在休克早期,血乳酸水平迅速升高并持续维持高水平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而血乳酸水平逐渐降低的患者则预后较好[13]。血乳酸水平的变化的监测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并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14]。同时,血乳酸水平的变化还可以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15]。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并根据患者的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治疗后血乳酸水平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有效;而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或无明显下降,则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治疗方案[1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以及血乳酸水平存在差异(P均<0.05)。分析认为: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对感染性休克的应激反应能力减弱,导致预后较差。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心血管负担和代谢紊乱,从而影响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血乳酸水平的差异表明,高血乳酸水平的患者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组织缺氧和灌注不足,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高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6]。不同严重程度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对比,重度休克患者大于中度休克患者以及轻度休克患者,随着休克严重程度的增加,血乳酸水平随之增加(P<0.05)。分析认为:随着休克程度的加重,组织灌注不足和缺氧情况更加严重,导致乳酸产生增多;血乳酸水平的升高也反映了机体对缺氧状态的代偿能力下降,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关注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组织灌注和氧合状态,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乳酸水平、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6 h内最低pH值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年龄较大患者的生理储备和代偿能力下降,使得他们对感染和休克的反应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更差的预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会增加患者的心血管负担,影响微循环和组织灌注,从而加剧休克状态下的组织缺氧和代谢紊乱。高血乳酸水平直接反映了组织缺氧和灌注不足的程度,是评估休克严重程度和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乳酸水平、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6 h内最低pH值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可根据以上危险因素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治疗与干预方案。
[参考文献]
[1]汤子鸣,宁峥,李泽暄,等.PICCO监测下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TcPO2、SvO2、SChE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24,24(1):116-120.
[2]黄新蕾,许伟恒,刘冬辉,等.乳酸清除率、SVRI水平及心排量监测与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4,16(1):140-143,148.
[3]金烨,段立伟,王美雯,等.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和NT-proBNP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23,35(12):1766-1771.
[4]王明明,郑贞,贾云.24h动态血清PCT、cTnI及血乳酸水平预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3,44(16):1546-1549.
[5]孙一夫,王韫文,姜艳.脉波指示持续心排血量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乳酸监测在感染性休克血液灌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7):976-980.
[6]张丽娟,张建平,范宏艳,等.早期急诊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变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16):2406-2410.
[7]吴彩军,刘朝霞,刘禹赓,等.2008年拯救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J].继续医学教育,2008(1):52-60.
[8]冯婷婷,陈晓兵,王言理,等.血乳酸水平对重症肺炎ARDS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505-1507,1511.
[9]郑匡民.多巴胺联合血必净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9):4194-4196.
[10]韩双剑,于凡,张宁,等.感染性休克患者24h时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8):581-584.
[11]邓仙炳,庞明林.血乳酸、降钙素原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评估[J].中国医学工程,2020,28(7):79-81.
[12]刘铮,刘志,张海英,等.组织血氧饱和度与血乳酸对早期急诊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4):319-323.
[13]刘扬.血乳酸与降钙素原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对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J].医疗装备,2020,33(6):43-44.
[14]伊滨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0(6):35-38.
[15]张骏,詹亚胜.血乳酸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及预后的预测价值[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0):813-816.
[16]乔志飞,张丽骞,王磊,等.床旁超声合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333-336,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