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腹腔镜肝切除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论文

腹腔镜肝切除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论文

1

2025-07-31 15:45:4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恢复速度更慢,且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更大,但可促进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二者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为相近。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对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就诊的96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与介入组(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疗效、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与介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较术前均升高,且腹腔镜组均高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较术前均下降,且腹腔镜组(22.14±1.71)μg/L、(4.56±0.87)ng/mL低于介入组(25.31±2.06)μg/L、(5.83±1.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3、6.170,P均<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介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恢复速度更慢,且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更大,但可促进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二者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为相近。


  [关键词]肝血管瘤;腹腔镜肝切除术;肝动脉介入栓塞术;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并发症


  肝血管瘤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主要由肝脏内大量动静脉血管畸形所致,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感染、雌激素等刺激也可能诱发本病[1]。在肝血管瘤发生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但随着病程的延长,瘤体可逐渐扩大,对周围血管、器官造成一定压迫,继而引发腹部包块、腹部疼痛、出血、食欲减退等症状[2]。因而,针对瘤体较大的肝血管瘤患者,临床多建议其尽早切除病灶,避免持续扩大而危及生命安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在腹腔镜技术支持下切除部分肝脏组织,进而达到直接切除病变部位的目的,其创伤性较传统开腹手术更低[3-4]。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则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主要通过阻断血管瘤血供,使其发生纤维化,进而抑制其增长,并促使其不断缩小至完全消失[5]。这两种治疗手段均为当前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常用疗法,但何种疗法疗效更加显著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腹腔镜肝切除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的48例患者纳入腹腔镜组,实施肝动脉介入栓塞术的48例患者纳入介入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MA2024102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肝血管瘤诊断标准[6],经超声造影、磁共振等检查确诊;单个病灶最长直径≥5 cm;Child-Pugh分级[7]A级或B级;配合临床治疗;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对腹腔镜手术或介入栓塞术不耐受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既往存在肝脏手术史者;处于急性感染期者;精神障碍者;近期服用过免疫抑制剂者。


  1.3方法


  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将患者调整至仰卧位,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将其头部稍抬高(15°左右),术区常规消毒、铺巾,经超声检查确定病灶部位、形态与结构特点,由此确定切口位置。于脐下缘穿刺10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建立气腹后,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5 cm处穿刺12 mm Trocar作为主操作孔,随后分别于左、右腋前线肋缘下2 cm及左锁骨中线肋缘下5 cm穿刺5 mm Troca作为辅助操作孔。而后置入腹腔镜进行全面探查,确认无误,分别置入各操作器械;离断肝圆韧带,游离镰状韧带、冠状韧带、三角韧带,充分暴露术野;选择合适方法阻断肝血流,根据血管瘤位置与大小,使用超声刀进行肝段切除、肝叶切除或半肝切除,期间配合电凝止血,及时夹闭并离断较大血管,切除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面,确认无出血后逐层缝合。


  介入组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将患者调整至仰卧位,对术区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皮下及股动脉鞘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穿刺股动脉,置入导丝、动脉鞘、5F-RH管,向腹主动脉注射20 mg盐酸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63211;规格:100 mL∶盐酸阿扎司琼10 mg与氯化钠0.9 g);而后上推导管至主动脉弓成形,接着将导管置入腹腔干,注射20 mL碘对比剂进行动脉造影。根据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病灶位置、周围血供、靶向血管结构特点,由此指导微导管插管;将5~24 mg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国药准字H20123357;规格:8 mg(以盐酸平阳霉素计)]与2~6 mL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5048;规格:10 mL∶0.2 g)均匀混合,同时加入与利多卡因等量的碘油,制成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透视下经微导管缓慢灌注该制剂,灌注量控制在20 mL以内;观察到供血动脉出现反流时,向靶向血管注入浸润对比剂的无菌明胶海绵条;肿瘤区碘油沉积良好,边缘清晰,动脉造影提示染色消失,则予以拔管,加压止血并包扎伤口。


  1.4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统计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②疗效:于治疗后评估,病灶完全消失或体积>90%为显效;病灶体积缩小50%~90%,内部血流明显减少为有效;病灶体积缩小<50%,内部血流无明显变化或增多为无效[8]。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③肝功能指标:于术前与术后1个月,分别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


  ④肿瘤标志物:于术前与术后1个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


  ⑤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统计各组出现腹痛、胸腔积液、胆道损伤、局部血肿、发热等症状的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ALT、AST、ALP、AFP、CEA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长于介入组,且术中出血量高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ALT、AST、ALP水平均升高,且腹腔镜组较介入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2.4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AFP、CEA水平均下降,且腹腔镜组较介入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5。

  2.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虽然肝血管瘤恶化风险较低,但一旦其体积生长过大或增长速度过快,便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严重者会导致血管破裂,引起大出血[9-10]。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适用于肝血管瘤的治疗手段也日渐丰富,而腹腔镜肝切除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这两种疗法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11]。


  李晓伟等[12]研究指出,对肿瘤直径5 cm及以上水平的肝血管瘤患者予以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WANG SH等[13]研究证实,腹腔镜手术对巨大肝血管瘤同样存在显著疗效。但目前有关这两种疗法在肝血管瘤患者中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何种疗法的应用价值更高还有待深入探究。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手术与住院时间长于介入组,术中出血量高于介入组(P均<0.05),可能是因为腹腔镜术中需要做多个切口,且需要进行切皮、置入器械、游离韧带及其他组织、阻断血流、切除肝组织等一系列操作,而肝血管瘤瘤体血运丰富,进行手术切除操作时易因操作不慎损伤周围血管,最终导致整个手术时间延长。且肝切除术的创伤性更大,术中血流量也相对更多,进一步延缓术后伤口恢复速度,增加患者住院时间[14]。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80%左右,提示这两种手术均对肝血管瘤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中,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腹腔镜相关器械辅助下,切除肝血管瘤瘤体与周围部分正常肝组织,既可降低单纯剥离血管瘤的难度,又能保证血管瘤清除的彻底性,获取显著疗效;介入栓塞术则是在动脉造影指导下,将碘化油栓塞剂注入靶血管,可快速阻断肝血管瘤瘤体中的血管,阻断瘤体血液供应,继而抑制肿瘤活性,促使肿瘤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诱导血管瘤纤维化,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5]。


  两组术后ALT、AST、ALP水平均升高,且腹腔镜组较介入组更高(P均<0.05),表明腹腔镜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大。原因在于腹腔镜术中相关操作更容易损伤周围正常肝脏组织,且术中直接切除部分正常肝组织,导致患者术后肝功能受损程度增加。腹腔镜组术后AFP、CEA水平低于介入组(P均<0.05),可见腹腔镜手术对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主要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可直接、彻底地切除病变组织,快速阻断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合成与分泌,促使其水平尽快降至正常范围内;而介入栓塞术后,血管瘤瘤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发生坏死,且可能出现治疗不彻底的情况,因而导致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速度较慢。此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处于较低水平,提示这两种治疗手段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肝切除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对肝血管瘤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容易引发过多并发症。其中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相对更长、出血量相对更大、住院时间也更久,还可能增加肝功能损伤程度,但有助于促进机体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这两种疗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在实际应用时,可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个人意愿、医院设备等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朱加猛,范丽琴,尹力,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4):564-567.


  [2]邵天胤,余俊,周洪浩,等.腹腔镜肝切除术与腹腔镜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23,35(11):660-667.


  [3]XIA F,ZHANG Q,NDHLOVU E,et al.Prognosis and safety of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for BCLC stage 0/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A multicenter,propensity score-matched study[J].Surgical Endoscopy,2023,38(2):799-812.


  [4]刘海生,宁纯民,孙文兵.血管瘤剥脱术和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2):279-282.


  [5]唐文涛,黄会,蔡婵娟.平阳霉素联合超化碘油混悬液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患者中远期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4):581-584.


  [6]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血管瘤专业委员会.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18(8):705-710.


  [7]白思嘉,陈丰洋,龙超,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围术期疗效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2):149-152,156.


  [8]吴昊,吴赤球,王璆,等.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聚桂醇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21,23(12):1768-1770.


  [9]TAN HD,ZHOU RQ,LIU LG,et al.Comparis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paroscopic and open enucleation for liver hemangioma in the right hemi liver: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2,10(14):764-764.


  [10]李世思,陈章彬,郭志唐,等.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疗效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2,27(5):332-336.


  [11]夏咸成,魏宁,祖茂衡,等.经皮肝穿刺硬化术与外科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疗效及成本效益对比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5):814-817,841.


  [12]李晓伟,马瑞霞,贺小明,等.婴幼儿肝血管瘤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4):552-554.


  [13]WANG SH,GAO RZ,ZHAO SC,et al.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aparoscopic intratumoral resection facili‐tated by coagulation of giant hepatic hemangioma:A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J].Sur‐gical Endoscopy,2021,36(7):1-11.


  [14]HU DY,ZHANG H,TAN W,et al.Impact of hepatec‐tomy and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on serum tumor markers and prognosis in intermediate-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23,15(12):2820-2830.


  [15]郑贝贝,任芳芳,郑莹莹.肝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12):2050-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