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分析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有效性论文

分析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有效性论文

1

2025-07-31 15:26:4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减轻手术创伤,利于术后恢复,避免并发症发生。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选择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方案的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枣庄市中医医院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予以分组,每组45例。传统组实施传统甲状腺手术,微创组则实施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比传统组的82.22%(37/4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比传统组短,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比传统组少,引流时间比传统组短,引流量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比传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减轻手术创伤,利于术后恢复,避免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经胸乳入路内镜手术;甲状腺乳头状癌;传统手术;手术效果;并发症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约占1%,病死率在所有肿瘤中约占0.2%。超过80%甲状腺癌为乳头状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多发生于儿童及年轻女性群体中,尤其女性发病率较高。相较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活跃性较低,预后良好,但临床仍应做好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手术是治疗此病症较高效方式之一[1-2],近年在采取手术治疗时不仅以充分促进病症改善为目的,同时还需尽可能降低手术创伤性、对皮肤整体美观性影响、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等,促使手术治疗价值性明显提升[3-4]。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经胸乳入路内镜手术方案的实施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枣庄市中医医院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予以分组,每组45例。传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3~76岁,平均(44.45±6.69)岁;癌灶直径0.2~1.2 cm,平均(0.63±0.11)cm;分期I期30例,Ⅱ期15例。微创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4-75岁,平均(44.56±6.71)岁;癌灶直径0.3~1.1 cm,平均(0.62±0.12)cm;分期I期31例,Ⅱ期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枣庄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2-1-06)。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自愿参加。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诊疗信息比较完整;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检查和治疗;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组织学检查确诊为PTC[5];意识清醒,能够进行正常交流;肿瘤直径≤1.2 cm,为Ⅰ~Ⅱ期,未出现远处转移。


  排除标准:近期参加过相关研究者;既往有甲状腺手术史者;临床诊疗资料不完整者;远处转移者。


  1.3方法


  1.3.1传统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全麻后引导其保持仰卧位,在胸骨上方1~2 cm处做手术切口,并将颈阔肌与皮瓣游离至甲状软骨切迹上方,促使甲状腺肿块可充分暴露并将其切除,在此过程中避免伤及血管及神经组织,设定引流管,切口缝合。


  1.3.2微创组全身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患者被安置为仰卧姿态,双腿呈“人”字形分开,双手平放身体两侧,使用枕头适度抬高颈肩部,使颈部充分展露,常规消毒后覆盖消毒巾。手术路径选择双乳晕与胸骨右缘全乳晕的联合入路。在左乳晕内上角、右乳晕内上角以及右乳晕外上角各切开一个口,分别作为主要操作孔、观察孔和辅助操作孔。首先,通过观察孔置入延长注水针,注入膨胀液至胸骨柄前方,使用腹腔镜和可视化玻璃棒在深筋膜下创建手术空间,随后刺入Trocar,两个操作孔的Trocar头对准胸骨柄两侧。接着运用电刀分离浅筋膜直至胸骨上窝,再用超声刀在颈阔肌下层进行切割,从甲状软骨开始沿着两侧胸锁乳突肌外缘进行。腔室构建完毕后,超声刀用于切开颈白线,拉扯颈前肌以显露腺体。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单个甲状腺腺瘤,可进行次全切除或部分甲状腺切除。术中实时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若发现恶性,执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合并单侧腺叶移除。术中密切监护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强化神经保护措施。最后,止血并缝合伤口。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疗效。手术成功,甲状腺乳头状癌均消失,术后并未发现复发、恶心及发热为显效;甲状腺乳头状癌缩小0.6~1.0 cm,术后存在部分复发、恶心及发热为有效;甲状腺乳头状癌无变化为无效[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记录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声音嘶哑、喉上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7]。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且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疗效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微创组总有效率比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微创组手术时间比传统组短,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比传统组少,引流时间比传统组短,引流量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微创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可以显示滤泡细胞的分化状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8-9]。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以女性居多,其中30~40岁的中青年女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高发群体[10-11]。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展的比较慢,大多数病灶属于单发,预后状况较好。若病情持续恶化,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2-14]。


  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创组疗效高于传统组(P<0.05)。廖雪英等[15]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原因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常规手术在胸骨上方做手术切口且切口长度较长,不仅导致手术风险明显增加、术后恢复效率低,同时切口位置处于日常皮肤暴露区,对患者皮肤美观性影响也较大[16]。实施经胸乳入路内镜手术可弥补传统治疗缺陷,提升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比传统组少,引流时间比传统组短,引流量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均<0.05)。原因在于,通过实施经胸乳入路内镜手术治疗,切口部位具有一定隐匿性,同时切口长度较短,可高效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及皮肤美观性,促使手术治疗也具有较高可行性,以此改善患者手术、住院及引流时间[17]。


  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原因在于,经胸乳入路内镜手术具有可视化操作的特点,不仅可促使患者病灶、淋巴结等及时被清除,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对周围组织损伤率,可保障手术安全,提升手术效果[18]。基于以上分析可得知,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有效性较高。这种手术方式利用高清的腔镜设备,通过胸乳等隐蔽部位的切口,进入甲状腺区域进行精细的手术切除。其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的切口更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较小。尽管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难度相对较大,但由于其具备高分辨率的腔镜设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技术,手术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选择经胸乳入路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陈敏龙,郑中秋,谢伯剑.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J].浙江医学,2021,43(4):417-419.


  [2]黄海,陈欣欣,马宇园,等.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23):4069-4072.


  [3]朱峰,邬一军,沈亦斌,等.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甲状腺手术对颈前区功能保护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7):847-850.


  [4]王彬,周少波,杨功安,等.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对患者颈部功能及美容效果评分的对比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4):385-388.


  [5]许正强,朱军华,余永豪.经颈部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6):636-639.


  [6]刘琦,黄萍,罗翠松.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6):73-75.


  [7]杨明,王晓艳.双侧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对患者手术指标、外周血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8):1039-1040.


  [8]周京安,骆成玉,李洋,等.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微创理念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22(5):392-396.


  [9]吴金秀,汪加宽,姚礼.腔镜辅助甲状腺肿瘤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4):411-413.


  [10]张晓林,孙成林.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3):97-99.


  [11]马福军.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应用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9):49-51.


  [12]陈锭光,杜少雄.探讨腔镜辅助甲状腺肿瘤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8-9.


  [13]刘宁,杜茂芳,任忠峰.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2,25(4):318-319.


  [14]吴亚男,邓涛,陈巍,等.经口腔前庭入路与全乳晕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术中出血量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9):34-36.


  [15]廖雪英,齐磊,曾兴玲,等.经口腔前庭入路行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效果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10):41-44.


  [16]张海涛.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3):108-110.


  [17]史维臣,张汉元,周东升,等.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单侧叶结节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1,24(4):289-291.


  [18]李鑫.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1):132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