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论文

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论文

2

2025-07-25 17:48:3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降低其ODI评分、VAS评分、血清应激指标水平、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并发症发生率,减小其脊柱后凸Cobb角,效果优于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椎管狭窄率、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角、血清应激指标(肾上腺素、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和血清肾上腺素、β-内啡肽和皮质醇等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ODI评分、伤椎椎管狭窄率、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脊柱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降低其ODI评分、VAS评分、血清应激指标水平、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并发症发生率,减小其脊柱后凸Cobb角,效果优于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


  【关键词】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应激;并发症


  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群[1]。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为临床治疗该病常用的术式[2]。椎体成形术是在受损椎体腔内注入骨水泥,强化伤处支撑强度,恢复椎体生物力学结构,促进伤椎复位[3]。本文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标准[4];年龄≤70岁;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晰。排除标准:既往有胸腰椎手术史;存在手术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椎体后壁、侧壁不完整;不配合研究。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治疗术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男47例,女28例;年龄45~70岁,平均(58.41±4.46)岁;体质量指数22.0~25.0 kg/m2,平均(23.49±0.79)kg/m2;T11骨折21例,T12骨折18例,L1骨折22例,L2骨折14例。对照组:男46例,女29例;年龄42~69岁,平均(58.82±4.55)岁;体质量指数22.0~25.0 kg/m2,平均(23.50±0.77)kg/m2;T11骨折22例,T12骨折19例,L1骨折20例,L2骨折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C臂机透视下确定患者伤椎位置,并以伤椎为中心作一8 cm左右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韧带,肌间隙入路暴露伤椎及上、下邻椎的椎板、两侧关节突,找出椎弓根钉进钉点,置入并拧紧4枚螺钉,利用体位结合内固定物撑开和横向提拉复位伤椎,使其达到正常高度。留置引流管至术后3 d拔除,缝合切口,并在术后2周左右拆线。


  研究组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C臂机透视下确定患者伤椎位置,并以伤椎为中心作一8 cm左右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韧带,肌间隙入路暴露伤椎及上、下邻椎的椎板、两侧关节突,找出椎弓根钉进钉点,置入并拧紧4枚螺钉,利用体位结合内固定物撑开和横向提拉复位伤椎,使其达到正常高度。复位满意后进行椎体成形术,即在C臂机透视下,在伤椎椎体两侧边缘钻孔,建立植骨通道,通过撬拔器复位塌陷的终板,随后向伤椎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至椎体后壁,留置引流管至术后3 d拔除,缝合切口,并在术后2周左右拆线。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术后2个月,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优:患者伤处疼痛消失,无运动受限,能参加正常工作和活动;良:存在偶发脊柱疼痛,能够参加特定工作;可:脊柱功能障碍有所改善,但仍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差:患者出现持续性伤处疼痛及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总分0~50分,分数越高表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3)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分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4)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经磁共振检查测定;后凸Cobb角经X线侧位片测定。(5)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血清应激指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肾上腺素、β-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6)比较两组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ODI、VAS评分比较术前,两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术前,两组伤椎椎管狭窄率、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伤椎椎管狭窄率、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脊柱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应激指标水平比较术前,两组血清肾上腺素、β-内啡肽和皮质醇等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血清肾上腺素、β-内啡肽和皮质醇等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2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02f49cf8c32904610e6dbd565e146e1.png

  3讨论


  临床治疗胸腰殷脊柱骨折应以纠正脊柱畸形为基础[5]。已知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可有效矫正脊柱畸形,预防椎体周围肌肉组织萎缩,促进脊柱功能恢复[6]。椎体成形术可通过向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7]。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研究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ODI、VAS评分及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均低于对照组,脊柱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可缩小伤椎椎体内空隙,维持椎体结构稳定,加快骨折断面修复成形,促进骨折愈合[8]。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术后,研究组血清肾上腺素、β-内啡肽和皮质醇等应激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在维持伤椎复位的同时显著恢复椎体力学强度,降低固定松动和骨折愈合畸形的发生率[9]。


  综上所述,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降低其ODI评分、VAS评分、血清应激指标水平、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并发症发生率,减小其脊柱后凸Cobb角,效果优于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郑留根.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价值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2):68-70.


  [2]朱喆.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22,7(13):83-86.


  [3]李治宇.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21):17-18.


  [4]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1-10.


  [5]雷贵富,赵兴,胡子昂,等.经椎弓根楔形截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5):492-493.


  [6]付建仲,冯慧峰.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2,34(6):418-421.


  [7]谢广渊,潘伟城,古显波,等.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2):29-30.


  [8]孙建磊.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3):120-123.


  [9]闫宏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近期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