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对寒湿痹阻型腰痛病患者的影响论文

2025-07-25 17:14:0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可减轻寒湿痹阻型腰痛病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中医症候积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腰椎活动度。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对寒湿痹阻型腰痛病患者的影响。方法: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的70例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中医症候和腰椎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中医症候和腰椎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腰椎活动度更高,疼痛程度和中医症候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可减轻寒湿痹阻型腰痛病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中医症候积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腰椎活动度。
【关键词】中药热奄包,雷火灸,寒湿痹阻型,腰痛病,疗效
腰痛在中医中属于“痹症”的范畴,寒湿痹阻型腰痛病与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相关,其临床证型多为标虚本实,病因多为风寒湿邪、血气不畅和经络受阻[1-2]。中医护理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念,以调整全身气机平衡为主要目的开展系列护理干预[3]。中药热敷包是一种结合了中药和热疗效果的外用治疗方法,在中医理论中通常用于缓解局部的疼痛、肿胀、瘀血或冷凝引起的症状,中药热奄包熨烫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曾提到穴位和经络熨烫对治疗尸厥的效果[4]。后逐渐形成中药热奄包熨烫技术,对寒症和湿症干预效果良好。而雷火灸集针、灸、药为一体,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对身体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该方法借鉴了传统灸法的原理,并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改良,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5]。中药热奄包和雷火灸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已经被证实,但是二者联合用于寒湿痹阻型腰痛病患者的报道较少,科室采用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对寒湿痹阻型腰痛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的70例住院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寒湿痹阻型腰痛病的中医诊断[6];(2)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7]寒湿痹阻证的分型标准;(3)CT或核磁扫描结果为腰痛病;(4)患者腰部和背部皮肤完整,无破损、脓疮、水泡等。排除标准:(1)血小板、凝血因子过低;(2)感觉障碍或认知障碍;(3)女性患者经期和妊娠期。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1,年龄38~56岁,平均年龄(43.75±3.59)岁;病程:7~26 d,平均病程(16.41±4.82)d。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10;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43.81±4.15)岁;病程:7~25 d,平均病程(15.92±4.76)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后开展。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中医治疗和护理模式。(1)腰椎整复护理:指导患者在行、走、坐、卧时注意保护腰椎,避免大幅度的扭腰动作,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指导患者在腰椎复位期间佩戴腰围保护腰椎,休息和睡眠时采用硬板床以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选择营养丰富的清淡的食物,以能够疏通经络散寒、祛湿通络的食物为主,可将生姜、海带等作为主要选择,治疗护理期间注意避免吸烟饮酒。(3)情志调理: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若患者急躁、焦虑时注意疏导患者情绪,可以采用怡情意志等方式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患者调整情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若患者性格温和、喜安静时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鼓励患者积极融入社交中,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指导患者保持心理平衡和心情愉悦有助于疾病的恢复。(4)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指导适合患者的运动方案,康复期可采取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促进全身气血运行,保护腰椎和腰部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运动量,必要时控制体重以减轻腰椎负荷。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所引起的症状加重,在运动锻炼中逐步增强患者的体质。干预1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热奄包疗法:采用大青盐、艾叶、荆芥、丁香、白芷、细辛、制吴茱萸和肉桂制成的中药热奄包烫熨腰部。熨烫前,将已经做好的热奄包,取少量的水喷洒在热奄包表面使其达到微潮,然后将热奄包放入微波炉加热至50~60℃约3 min,嘱患者取俯卧位,将热奄包用干毛巾裹上平敷于腰部的命门穴、腰阳关元穴、双侧肾俞、大肠俞和小肠俞进行熨烫,时间15~20 min,保持热奄包温度,温度过低时应及时更换热奄包或加温,在熨烫过程中谨防烫伤患者。2次/d,5 d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雷火灸疗法:参照《雷火灸疗法》[8]中的操作规程,根据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9]选取腰部的命门穴、腰阳关元穴、双侧肾俞、大肠俞和小肠俞进行雷火灸。嘱患者取侧卧位,选取两只雷火灸灸巾,装入双孔温灸盒的整体的1/2处均匀点燃,固定在施灸部位后盖上清洁毛巾,使皮肤被灸疗至微红,以局部透热为度若患者主观感觉灼热和疼痛,将雷火灸盒垫高至患者可耐受的位置。整个雷火灸过程中经常巡视患者,防止灰尘掉落引起烫伤,每天早晚1次,15 min/次。5 d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分为3个等级。临床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中医症候积分降低95%及以上;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症候积分降低70%~9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30%~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10]。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疼痛评分:干预前后采用长海痛尺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用0~10的刻度对疼痛进行评分,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11]。
生活质量:干预后采用修订中文版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总分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12]。
中医症候积分:干预前后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对主症:腰骶冷痛、关节僵硬、转侧屈伸不利,遇冷痛甚进行评估,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给予0分、2分、4分、6分,分值越高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
腰椎活动度:干预前后采用芬兰DAVID脊柱评估系统评估,包括腰椎前屈(正常:≥90。)、背伸(正常:≥30。)、左侧侧屈(正常:20。~30。)、右侧侧屈(正常:20。~30。)[14]。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各维度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前屈、背伸、左侧侧屈、右侧侧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屈、背伸、左侧侧屈和右侧侧屈角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腰痛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以非特异性腰痛为主,该疾病的病理原因无法经临床检验或实验室检查验证,但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15]。中医外治法对于缓解非特异性腰痛有独特优势,其采取个性化的诊疗护理措施、因人制宜,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16]。寒湿痹阻型腰痛的主要原因是寒气和湿气入体阻止经络和气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中医治疗以驱寒祛湿为主。中药热奄包和雷火灸均为中医特色护理方式,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散瘀、减轻疼痛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可提高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原因如下:本研究以中医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寒湿阻痹型腰痛患者体内的寒症和湿症,调理全身经络和气血,因此能够降低因为气机调理不畅和经络受阻所引起的腰部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中药热奄包所使用的药物含大青盐、艾叶、荆芥、丁香、白芷、细辛、制吴茱萸和肉桂8种,其中大青盐具有疏通经络,引药入经,活血化瘀的作用,加热后温度迅速增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艾叶为纯阳之品,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荆芥具有解表祛风,推动目之玄府气运血行的作用;丁香具有补肾助阳、温中降逆的功效;白芷和细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制吴茱萸具有到疏肝下气、散寒止痛的作用。以上药物热敷,经卫气载药而行,使药物之气味入皮肤腠理,继而入经脉,达到行气血、调阴阳的作用[17]。雷火灸通过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穴位和经络,改善气血循环,舒筋活血,通过激活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僵硬[18]。因此,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还表明,中医护理模式下的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可提高腰痛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提高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分析原因如下:通过对腰部的命门穴、腰阳关元穴、双侧肾俞、大肠俞和小肠俞等穴位进行中药热奄包和雷火灸治疗。可有效地祛湿、疏风解表,温经散寒,促进腰部肌肉的气血运行,提高肾气的作用。其中关元穴、大肠俞等为腰部经穴,能够有效起到疏通和平衡的作用[19],因此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寒湿痹阻型腰痛患者的腰骶疼痛感,减轻关节僵硬感及转侧屈不利和遇冷痛甚等中医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和活动范围,有效提升患者的腰椎前屈、背屈及左右侧屈的角度。通过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中医症状积分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腰椎活动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药热奄包联合雷火灸可减轻寒湿痹阻型腰痛病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中医症状积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腰椎活动度。
参考文献
[1]邹生燕,李春红.平衡火罐联合中药泥灸在寒湿痹阻型腰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2):351-354.
[2]谢志忠,洪伟男,刘爱维.加味桂枝附子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8):88-91.
[3]钟纯兰,李文俊,曹运凤,等.中医情志配合中医适宜技术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价值[J].黑龙江医药,2023,36(5):1055-1058.
[4]仲文莉,明雨,楼鹏飞,等.中药热奄包源流探析[J].现代中医临床,2023,30(2):90-96.
[5]王零零,张鑫.雷火灸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3):515-521.
[6]陈珺,王睿,王宝玉,等.“经痹点”理论下火龙罐循经取穴治疗寒湿痹阻型腰痛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34-137.
[7]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GB/T 16751.2-2021[S].北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1.
[8]吴伟泳.蠲痹汤联合雷火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
[9]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经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21[S].北京:全国针灸标准化委员会,2021.
[10]潘钦关,马必委,卢兴温.仰卧拔伸手法联合微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对患者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S1):216-218.
[11].冯银珍,黄素珍,李冬妹,等.使用个性化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围术期疼痛及焦虑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36):5025-5028.
[12]郭丽,张春霞,陈丹菊.核心肌群训练康复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微创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4):1937-1940.
[13]刘洪艳,曾宪辉,曾福英,等.督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3(5):62-64.
[14]雍坤,杨澔侠,张根,等.DAVID脊柱系统训练在慢性腰痛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1,42(6):860-862.
[15]樊乐,贺强,朱杰,等.温针联合冲击波治疗阳虚寒湿痹阻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3,34(7):953-956.
[16]董镇荣,王思宏,刘成禹.中医外治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8):1491-1495.
[17]王丽艳.中药热奄包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2.
[18]贾广瑞.综合护理干预在奇正消痛贴膏结合雷火灸治疗腰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9):69-71.
[19]沈玉婧,周雯睿.针刺联合电针治疗在腰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3):22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