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

3

2025-07-17 17:29:4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表现,指标异常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

  [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其中60例为普通型乙肝(轻度30例、中度30例),40例为重型乙肝(重度)。同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10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in A,IgA)、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in G,IgG)、血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in M,Ig M)]检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程度乙肝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IgA水平为(4.60±0.63)g/L、IgG水平为(25.28±2.66)g/L、IgM水平为(4.30±0.45)g/L,均高于对照组的(2.04±0.45)g/L、(10.67±2.43)g/L、(1.86±0.5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66、40.551、35.482,P均<0.05)。重型乙肝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轻度、中度乙肝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表现,指标异常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乙型肝炎属于肝脏系统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以乙肝病毒感染为最主要发病原因,在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项症状与体征均持续发展恶化,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因此,确保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并开展科学、系统的临床治疗,对于保证患者安全、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1]。血清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活性较强的一种动物蛋白成分,存在于人体血液系统、分泌系统、血浆及其他组织内。患者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相关乙型肝炎后,其肝细胞功能会受到直接损害,进而降低人体内抗原物质的清除效率,使得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出现持续升高的趋势。相关研究证实,肝病患者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于疾病筛查和病情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及其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其中60例为普通型乙肝(轻度30例、中度30例),40例为重型乙肝(重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10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4~78岁,平均(61.44±6.23)岁;体重指数18~25 kg/m2,平均(22.12±1.43)kg/m2;病程1~5年,平均(2.66±0.52)年;病情:普通型乙肝(中轻度)60例、重型乙肝(重度)40例。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41~76岁,平均(60.62±5.36)岁;体重指数18~24 kg/m2,平均(21.72±1.23)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阜宁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1112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疾病诊断依据为《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3];②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肝功能指标1~2项异常,且症状较轻,判断为轻度;症状明显,转氨酶升高120~200左右,判断为中度;症状严重,转氨酶和丙种球蛋白持续性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判断为重度;③入组前1个月内无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史;④意识状态良好;⑤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伴发恶性肿瘤疾病或脏腑功能障碍者;②并发免疫系统疾病、机体营养不良、抵抗力较差或是感染性疾病者;③并发其他肝脏系统疾病者;④中途失访者。


  1.3方法


  全部研究对象均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液标本,储存在一次性负压采血管(生产厂商:广州阳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试管经连续7次颠倒混匀后,置入的cenc ctk120c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生产厂商: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有限公司)中开展离心处理,留取血清标本,经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生产厂商: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与相应的试剂开展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指标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in A,IgA)、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in G,IgG)、血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in M,IgM)等。检验过程中,各项操作都需要与说明书或是相关技术规范相符合。针对于血清标本采集后,不能确保立即完成指标检验的研究对象,标本保存环境应为-20℃密闭空间,不能出现标本重复冻融的问题。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其中IgA正常参考值为0.76~3.90 g/L,IgG正常参考值为7~17 g/L之间,IgM正常参考值为0.40-3.45 g/L[4]。


  ②比较分析不同程度乙肝组IgA、IgG、IgM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值。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血清免疫球蛋白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


  观察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不同程度乙肝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


  重型乙肝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轻度、中度乙肝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讨论


  乙型肝炎是人体肝脏系统在乙肝病毒感染下所出现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等。正常情况下,乙肝疫苗规范性接种能够达到疾病防控的作用,常用治疗方法为免疫调节治疗、抗纤维化治疗、保肝等。随着患者疾病的发展恶化,其可能出现肝纤维化、炎症坏死等不良后果,且病情会受到环境、机体免疫能力以及病毒等因素的影响[5-6]。该疾病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食欲受损、体力明显降低等早期体征和表现,在疾病逐步发展恶化过程中,还可见肝掌、肝脾肿大、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等问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人体发生乙型肝炎后,体内HBV病毒含量会持续增加,并诱发不同程度肝功能受损问题,这也会增加免疫功能受损、T淋巴细胞含量降低、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风险[8-10]。作为评估人体体液免疫能力的主要依据,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也是临床上用于乙肝筛查检验的重要基础,在医学检验学技术日渐提升的今天,血清免疫球蛋白相关指标检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都不断提升,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可靠参考[11-12]。常见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涉及IgM、IgA、IgG等,均为免疫活性较强的分子成分,能够产生较强的杀菌、抗病毒作用,而一旦人体发生致病菌感染,就可能出现显著的免疫球蛋白异常变化特征[13]。本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患者的IgA、IgG、IgM等检验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分析不同病情程度,重型患者的IgA、IgG、IgM等检验值均明显高于普通型(P均<0.05)。IgA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系统重重要的分泌液抗体成分之一,约占总量的15%左右,其在人体血液中的表达量低于IgG,一旦人体发生乙肝病毒侵袭,则分泌型IgA能够产生表皮和黏膜保护作用,在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并产生侵袭作用后,其会直接损害肝脏组织内的吞噬细胞功能,并出现摄取及呈递抗原的效果,进而提升人体内外源性抗原产物的含量,导致相关指标表达显著提升,重症乙肝病人存在体液免疫能力亢进状态的问题,相应地,肝脏细胞中血清免疫球蛋白生成量也会持续升高;IgG也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约占总量的75%左右;IgM是一种五聚体,会在人体受到乙肝病毒侵袭和病原体刺激后而大量生成,并与抗原共同产生免疫反应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对病原体损害机体健康的进程产生抑制作用[14]。宇文小蕾等[1]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乙肝患者的IgM、IgA、IgG检验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且重型乙肝患者的IgM、IgA、IgG水平相较于普通型乙肝患者更高(P均<0.05),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异常升高表现,且指标异常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宇文小蕾,张江莉,路海荣.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4):94-96.


  [2]骆春艳,杜锴,袁锦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3,41(3):347-349.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3):1-22.


  [4]王杰,张翠翠.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23,40(6):902-905.


  [5]刘强,韩芳.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对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防治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5):83-85.


  [6]金宇,刘晓玲,黄怡丹.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和进展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4):56-61.


  [7]李秀华.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4(1):77-80.


  [8]刘惠涛.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5):553-555.


  [9]单娜.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7):77-79.


  [10]付之倩.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3,21(14):129-131.


  [11]冯秀荣,田华,陈光福,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的关联性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2,46(7):844-846.


  [12]贺昔春,严玲,彭晓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22,28(20):68-70.


  [13]李梦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0):186-187.


  [14]李锦超.血清HBV-DNA及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2,14(4):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