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胸廓畸形手术中的应用论文

2025-07-17 17:02:0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胸廓畸形手术治疗患儿的依从性,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提升患儿家属疾病认知程度与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胸廓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胸廓畸形手术患儿。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儿依从性、患儿心理状态,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感觉、模仿、手眼协调、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口语认知、认知表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胸廓畸形手术治疗患儿的依从性,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提升患儿家属疾病认知程度与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小儿胸廓畸形手术,依从性,心理状态
胸廓畸形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的胸廓形态、大小发生异常变化,类型相对较多,临床上常见的为桶状胸、漏斗胸、鸡胸等[1-2]。胸廓畸形会压迫心脏、肺部组织等,导致机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障碍,表现为咳嗽、胸闷等,严重者甚至会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危害了患儿的生命健康,需要及时进行治疗[3-4]。由于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营养元素缺乏、不良姿势等,均会导致患儿发生胸廓畸形的风险升高。小儿胸廓畸形手术为治疗胸廓畸形的主要方法,能改变患儿的胸廓形态,改善患儿的呼吸与心脏功能[5]。为了保障小儿胸廓畸形手术顺利进行,通常会给予患儿一定的临床护理措施,而现阶段常规的护理措施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延续性护理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确保患儿在出院后也可得到有效的护理[6]。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患者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为了分析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胸廓畸形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本研究以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胸廓畸形手术患儿。纳入标准:符合文献[7]中小儿胸廓畸形相关诊断标准;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49例,女4例;年龄3~17岁,平均年龄(12.1±1.02)岁。观察组男46例,女7例;年龄3~17岁,平均年龄(12.7±1.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已经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引导患儿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帮助患儿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帮助患儿调整体位,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现异常立刻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1)建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医生1名、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2名,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医生需为患儿家属解答和患儿病情相关的知识,护士长负责制定护理措施,责任护士负责各项护理措施的执行。(2)建立患儿档案。在患儿出院当日为其建立电子档案,内容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手术方式、家长联系方式等。(3)建立共享平台。创建微信群,邀请患儿家属加入。小组成员定期在微信群内发布和小儿胸廓畸形及手术治疗相关的知识,如术后护理方法、药物使用方法、康复期间注意事项等;并在微信群内提醒患儿家属按时带患儿复查。(4)健康教育。在患儿出院前,对患儿家属展开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如胸廓畸形发生原因、危害、手术治疗效果、疾病康复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并告知患儿家属康复训练方法,如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采取被动式运动,锻炼患儿上肢力量与下肢功能;向患儿家属讲述对患儿心理疏导的方法,如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患儿播放动画片,在患儿表现良好时,给予小玩具、贴画等奖励。(5)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儿家属控制亲朋好友至家探视患儿的频率与次数,定时对患儿卧室进行通风,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康复环境。(6)回访。在患儿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回访,方式可为电话回访、复诊、面访等,收集患儿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等各项情况,并对患儿家属进行正确的居家护理方式指导。
两组均连续护理1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患儿依从性:护理前后,利用测试评估方式评价患儿依从性,取分范围0~20分,测试的分数越高,患儿的依从性越高。(2)患儿心理状态:护理前后,利用中文版心理教育评定系统(Chinese version of PEP,C-PEP)评价,量表内容包括感觉、模仿、手眼协调、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口语认知、认知表现,取分范围分别为0~11分、0~10分、0~14分、0~11分、0~10分、0~19分、0~20分,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好。通过检验得出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0。(3)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护理结束后,利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总分0~100分,完全知晓:80~100分;部分知晓:60~79分;不知晓:<60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7。总知晓=完全知晓+部分知晓。(4)患儿家属满意度:在护理结束后,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评估患儿家属满意度,最低分0分,最高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基本满意:70~79分,不满意:<70分。经检验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9。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患儿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感觉、模仿、手眼协调、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口语认知、认知表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感觉、模仿、手眼协调、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口语认知、认知表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胸廓畸形主要发生原因为发育异常,遗传基因、营养不良,疾病因素(肺不张、肺气肿等)也会引发疾病。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病主要利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能有效纠正胸部形态,减小疾病对患儿呼吸等功能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提升小儿胸廓畸形手术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对患儿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提升患儿的依从性方面效果不佳,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接受小儿胸廓畸形手术治疗患儿的依从性。延续性护理属于开放式护理模式,借助现代化通信工具,将患者在医院进行的护理延续至患者出院,完善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8-9]。健康教育是利用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提升患者对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促使患者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得以改善[10-11]。本研究所用的延续性护理配合健康教育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建立患儿档案、建立共享平台、健康教育、环境护理、随访等内容,提升护理效果[12-13]。首先建立护理小组,提升各项护理措施的科学性,促使患儿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效果。随后建立患儿档案,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的针对性,使患儿均可得到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手术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提升患儿的依从性。而建立共享平台,则可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沟通提供一个平台,促进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有助于保障患儿出院后得到的各项护理措施的正确性,降低患儿的不适感,从而提高其依从性。而健康教育则通过增强患儿家属对小儿胸廓畸形手术及疾病的了解程度,促使其能够更好地照顾患儿,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14-15]。环境护理则能帮助患儿家属为患儿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与回访、健康教育等相结合,加快疾病恢复速度,提升患儿依从性。
胸廓畸形手术虽然能纠正患儿胸部形态,但属于介入治疗,会给患儿造成一定的不适感,影响其心理状态。同时胸廓畸形可能会对患儿外形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影响其心理状态。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感觉、模仿、手眼协调、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口语认知、认知表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所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本研究患儿的心理状态。延续性护理配合健康教育中的健康教育增强患儿家属对手术及疾病的认知程度,促使其为患儿提供更好的看护,降低疾病对患儿造成的不适感,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在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告知患儿家属患儿心理疏导的方法,如营造良好的环境、播放动画片、给予奖励等,让患儿得到肯定,也可减少其负面情绪[16-17]。另外环境护理中,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营造舒适的休养环境,让患儿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休养,进一步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
胸廓畸形患儿家属受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对胸廓畸形及手术认知程度相对较低的现象,致使其不能为接受手术治疗的胸廓畸形患儿提供更有效的看护,影响患儿的术后康复速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延续性护理配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患儿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延续性护理配合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共享平台,为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沟通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方式,有助于促进两者之间的沟通,通过微信平台向患儿家属讲述和疾病有关的知识,有助于提升患儿家属对胸廓畸形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在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全面向患儿家属讲述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如胸廓畸形发生原因、危害等,进一步提升了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延续性护理配合健康教育通过建立护理小组与患儿档案,让患儿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有助于提升其满意度;建立共享平台,则可使患儿家属随时和护理人员沟通,健康教育能增强患儿家属对胸廓畸形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促使患儿得到了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快患儿术后康复速度,有助于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选择的患儿数量相对较少,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同时本研究选择的患儿均为本院就诊者,多为本地区患儿,与其他地区患儿相比,受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需扩大研究对象数量及选择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升研究的适用性与科学性。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提升胸廓畸形手术患儿的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与满意度,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何新,陈楠,林锋.先天性胸廓畸形的遗传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0,27(1):101-105.
[2]王庆峰,王新康.儿童先天性漏斗胸胸廓畸形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J].天津医药,2021,49(8):856-860.
[3]李树奇,张灿辉,邓新宇,等.脊柱胸廓畸形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1,23(7):64-66.
[4]王思月.CT影像诊断小儿胸廓畸形的应用价值与发育不良的关系及度安全性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2):308-309.
[5]杜凤燕,张云,王东丽,等.不同卧位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9):157-160.
[6]肖娟.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胸廓畸形手术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健康必读,2021(5):134.
[7]戴尅戎,王忠.外科诊断与鉴别诊断学[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201-202.
[8]姚雪,罗晓燕,解英英,等.延续性护理在行日间手术的肾上腺醛固酮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21,35(21):3924-3927.
[9]岳一婷,梁海鹏,程宏,等.家庭信息化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4):693-696.
[10]朱未未,江燕,王丽.互联网+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家长教育中的应用及对家属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13):2471-2474.
[11]班琦.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知晓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6):1043-1045.
[12]冷虹瑶,王紫娟,应本娟,等.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7):1049-1055.
[13]石宝燕.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在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4):712-714.
[14]苟向华,高天雪,魏明杰.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3):493-495.
[15]李晶晶,乔建云,弋曼,等.路径健康教育管理联合童趣化护理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家长疾病知晓率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3):190-193.
[16]张劲草,田文娟,李晓玲.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小儿肺炎患者家长疾病认知度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5):603-605.
[17]姚娟,莫霖,郭小利,等.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在恶性肿瘤患儿PICC居家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5):756-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