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对重症MPP的预测价值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

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对重症MPP的预测价值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

3

2025-07-17 16:34:3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MPP患儿普遍存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PLT、D-D、FDP联合检测对重症MP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D-D、FDP与重症MPP患儿预后有关。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预测价值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MPP患儿,另外选取同期儿童保健科收治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MPP患儿分为重症组(52例)和轻症组(58例)。检测三组实验室指标,评估MPP患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评分及重症组预后。比较三组实验室指标。分析重症MPP的影响因素。分析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对重症MPP的预测价值。分析重症MPP患儿PLT、D-D、FDP与PCI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实验室指标。分析重症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轻症组和重症组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L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D-D、FDP、纤维蛋白原(FIB)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LT、APTT均低于轻症组,PDW、PLR、D-D、FDP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LT、D-D、FDP均是重症MPP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D-D、FDP及联合检测预测重症MMP的AUC分别为0.794、0.845、0.800和0.947。相关性分析发现,PLT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r=0.582,P<0.05),D-D(r=-0.646,P<0.05)、FDP(r=-0.727,P<0.05)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预后不良组PL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D-D、FDP、FIB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D-D、FDP水平是影响重症MM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PP患儿普遍存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PLT、D-D、FDP联合检测对重症MP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D-D、FDP与重症MPP患儿预后有关。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重症,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预后


  肺炎支原体(MP)由脂质、多糖、蛋白质三层膜组成,是可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之一,人类是其唯一的机体,且由于儿童机体免疫功能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其成为感染MP的高风险人群,而中国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概率高达37.5%[1-2]。重症MPP患儿病情进展迅速,病症危急,部分患儿在治疗后仍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预后不良症状甚至死亡等,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3]。因此,早期识别重症MPP,评估患儿预后转归,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是目前临床上用于判断儿童MPP病情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已被证实具有一定实用性[4]。但由于儿童尚不能完整、清楚主诉症状,且重症MPP病情进展相对较快,故临床还需积极探索一种简便、有效能够反映患儿病情程度及评价预后转归的客观指标。近年研究表明,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在诊断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转归预测中有重要价值[5-6]。但先前研究报道多以成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结论不一,且将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一起预测重症MP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研究报道尚未见有。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对重症MPP患儿的诊断效能及与预后评估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尽早发现重症MPP及准确评估其预后情况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MPP患儿,另外选取同期儿童保健科收治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MPP患儿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7]中MPP的诊断标准;年龄<14周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病原体感染性疾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伴有恶性肿瘤;入院前1个月内使用过免疫调节剂或免疫抑制剂。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MPP患儿分为重症组(52例)和轻症组(58例)。重症组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72±1.44)岁;男28例,女24例;体重8.75~51.62 kg,平均体重(25.38±4.96)kg。轻症组年龄1~13岁,平均年龄(6.57±1.80)岁;男33例,女25例;体重9.01~53.84 kg,平均体重(24.73±5.06)kg。对照组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88±1.64)岁;男26例,女24例;体重8.01~55.29 kg,平均体重(25.85±4.64)kg。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1.2方法


  1.2.1实验室指标检测检测三组实验室指标。对MPP患儿入院后24 h及对照组儿童入组时进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PV/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PVLR)、PL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具体方法,(1)血小板参数检测:抽取各组儿童空腹肘静脉血4 mL,借助希森美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厂家: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型号:Sysmex XN-3000)检测全血中PLT、PDW、MPV、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计算MPVLR和PLR。(2)凝血功能检测:抽取各组儿童空腹肘静脉血4 mL置于抗凝管中,离心速率设为3 500 r/min,离心时间设为10 min,分离取血浆部分,借助希森美康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生产厂家: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型号:Sysmex CS5100)及其配套的试剂盒检测APTT、PT、D-D、FDP、FIB水平。


  1.2.2 PCIS评分及预后评估评估MPP患儿PCIS评分及重症组预后。(1)采用PCIS对MPP患儿入院后24 h胃肠道系统、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血钠、pH值、血压、血钾、心率、呼吸、动脉血氧分压等11个项目进行评估,总分110分,患儿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轻。(2)根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7],进行辅助呼吸、营养支持、抗感染、平喘、退热等对症治疗28 d,追踪随访重症患儿的病情,将并发支气管扩张、肺不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不良事件的患儿归为预后不良组,其余归为预后良好组。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三组实验室指标。(2)分析重症MPP的影响因素。(3)分析PLT、D-D、FDP对重症MPP的预测价值。(4)分析重症MPP患儿PLT、D-D、FDP与PCIS评分的相关性。(5)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实验室指标。(6)分析重症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三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将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预测因子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价值,AUC>0.9表示预测价值较高,AUC 0.7~0.9表示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表示预测价值较低,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重症组PCIS评分为(75.25±5.89)分,低于轻症组的(80.15±4.36)分。轻症组和重症组PLT、APTT均低于对照组,PDW、PLR、D-D、FDP、FIB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LT、APTT均低于轻症组,PDW、PLR、D-D、FDP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重症MPP影响因素分析


  以轻症组与重症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PLT、PDW、PLR、D-D、FDP、APTT为自变量,疾病严重程度为应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LT、D-D、FDP均是重症MPP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见表2。

  2.3 PLT、D-D、FDP对重症MPP的预测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D-D、FDP及联合检测预测重症MMP的AUC分别为0.794、0.845、0.800和0.947,见表3、图1。

  2.4重症MPP患儿PLT、D-D、FDP与PCI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发现,PLT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r=0.582,P<0.05),D-D(r=-0.646,P<0.05)、FDP(r=-0.727,P<0.05)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见图2、图3、图4。

  2.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预后不良组PL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D-D、FDP、FIB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重症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D-D、FDP水平是影响重症MM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3讨论


  近年研究表明,MPP的发病率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的10%~40%,且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8]。儿童在MP感染后早期并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可供辨别,加之儿童各组织器官和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导致疾病发展为重症MPP的风险偏高,容易引发溶血性贫血、肾炎、心肌炎等多种肺外不良病症,严重的会危害患儿生命[9]。因此,有必要尽早诊断重症MPP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分析,方便后续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改善患儿预后结局。


  血小板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无核细胞,主要由骨髓巨核细胞裂解产生,在血栓形成及止血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既往研究报道称,MP感染会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受到破坏,血小板活性改变,且其分布状态及数量变化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轻症组和重症组PLT、APTT均低于对照组,PDW、PLR、D-D、FDP、FIB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LT、APTT均低于轻症组,PDW、PLR、D-D、FDP均高于轻症组,重症组PCIS评分为(75.25±5.89)分,低于轻症组的(80.15±4.36)分,提示MPP患儿诸多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存在异常。进一步在重症组和轻症组进行对比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T、D-D、FDP均是重症MPP的独立预测因子。分析原因是:(1)PLT。受MP感染的支气管纤毛上皮会引发支气管壁水肿等呼吸系统不良症状,使肺间质受到侵犯,肺局部炎症反应区域氧弥散功能下降,进而容易发生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与此同时,血小板活化因子在凝血酶、氧自由基、组胺等介导作用下被过度释放,导致血小板大量聚集在炎症反应部位且被过度消耗,因此PLT水平异常下降,且下降幅度越多预示MP感染越严重[11]。(2)FDP和D-D。MPP侵犯微血管并造成损伤,导致相应血管释放出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以激活凝血系统,使纤溶和凝血系统受到影响,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D-D和FDP水平异常升高,且随着MPP病情不断发展,患儿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加重,D-D和FDP水平也会持续上升,同样预示肺部MP感染和其受到损伤越来越重[12-13]。


  为进一步研究相关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对重症MPP的预测价值,本研究通过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LT、D-D、FDP及联合检测预测重症MMP的AUC分别为0.794、0.845、0.800和0.947。提示PLT、D-D、FDP联合检测对重症MP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尽早筛选出重症MPP患儿并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PCIS评分系统是指通过收集患儿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血钠等11项指标的评分状况,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做出高效快速判断的方法。禚永淼等[14]研究结果表明,PCIS评分与肝功能指标、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其可作为早期识别重症MP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重症MPP患儿的PLT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D-D、FDP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提示PLT、D-D、FDP与重症MPP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进一步体现其在重症MPP中的临床价值。


  近年研究发现,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在重症MPP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对预后结局产生影响[15]。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D-D、FDP水平是影响重症MM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高D-D、FDP水平可说明体内存在纤溶活性亢进及高凝状态,机体凝血功能异常,容易诱发坏死性肺炎或其他肺外并发症发生,进而导致患儿治疗难度升高,预后不良风险增加[16-17]。


  综上所述,MPP患儿普遍存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PLT、D-D、FDP联合检测对重症MP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D-D、FDP与重症MPP患儿预后有关。

参考文献


  [1]单怡俊,张育才,史婧奕,等.儿童支原体肺炎并发器官功能障碍危险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6):755-760.


  [2]林莉,狄天伟,杨爱娟,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3,18(11):1333-1336.


  [3]李娟,颜维孝,马如海.重症MPP患儿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及对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10):2222-2226.


  [4]胡霖,付白娣.D-D PCIS评分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病情评估中的价值[J].安徽医学,2022,43(12):1442-1445.


  [5]陈秀琴,黄玉麟,汤俊.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OI值与患者治疗结局关系的多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1):1195-1198.


  [6]孔娟,李蕾,姜树志,等.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2,26(10):1498-1501.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1304-1308.


  [8]张芙荣,周卫芳,李玉琴,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4):260-264.


  [9]ZHU R,MAO S,SHI W,et al.A prediction study of IL-18 and IFN-γin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response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J].Transl Pediatr,2022,11(5):738-747.


  [10]刘燕玲,阚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23,63(16):80-84.


  [11]凯慧,李文琳,张娅琴,等.PLT、PDW、PCT水平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4):702-705.


  [12]李永涛.凝血功能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以及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研究[D].新乡:新乡医学院,2023.


  [13]胡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0):113-115.


  [14]禚永淼,程唯嘉,孔杰华.D-二聚体联合PCIS评分系统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6):49-53.


  [15]李永涛,张钜,王孟珠,等.凝血功能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3,34(9):57-61.


  [16]袁静,陈庆仪,杨好贤,等.含凝血功能五项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的效果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23,36(3):90-94.


  [17]LI Y T,ZHANG J,WANG M Z,et al.Changes in coagulation markers i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and their predictive value for mycoplasma severity[J].Ital J Pediatr,2023,49(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