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论文

2025-07-11 15:17:4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NHB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缩短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胆红素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NHB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胆红素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BIL、I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NHB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缩短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胆红素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酪酸梭菌活菌散;蓝光照射;胆红素;免疫球蛋白;不良反应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主要因胆红素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所致,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1-2]。蓝光照射是治疗NHB患儿的常用方法,可促使胆红素经肝肠循环排出体外,改善黄疸症状[3]。酪酸梭菌活菌散属于益生菌制剂,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加速胆红素排泄[4]。本文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NHB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NHB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NHB诊断标准[5];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确诊;单胎、足月;入组前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胆道畸形、梗阻;伴有严重的代谢障碍;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合并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存在蓝光治疗禁忌证。患儿家长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日龄2~26 d,平均(13.75±3.16)d;出生体质量2.6~4.5 kg,平均(3.29±0.31)kg。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日龄2~26 d,平均(13.68±3.12)d;出生体质量2.6~4.5 kg,平均(3.35±0.34)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采用蓝光治疗仪(北京康联医用设备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52261018,型号:Omnilux Blue),治疗前为患儿佩戴手套和袜子,并遮盖其双眼和生殖器,设置波长为430~470 nm,照射时保持光束距患儿约40 cm,定时为患儿翻身,确保光束均匀照射,2~5 h/次,2次/d,2次间隔2~4 h。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88,500 mg)口服治疗,凉开水冲服,500 mg/次,2次/d。
两组均治疗至皮肤、巩膜黄染消失。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儿1周内黄疸基本消退,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患儿1周内黄疸有所好转,血清DBIL、IBIL水平降低>50%;无效:患儿1周内黄疸仍未好转,血清DBIL、IBIL水平未降低或降低≤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指标水平。治疗前和治疗5 d后,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4 mL,以3000 r/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留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DBIL、IBIL水平。(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治疗前和治疗5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DBIL、I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BIL、I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NHB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引起听觉障碍、智力发育迟缓[6-7]。蓝光照射是常见的光疗手段,操作简单,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症状。
酪酸梭菌活菌散可改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从而减轻患儿症状[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DBIL、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蓝光照射可将胆红素由脂溶性转化为水溶性,促使胆红素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9]。酪酸梭菌活菌散能抑制肝细胞、胆囊黏膜和胆管上皮分泌β葡萄糖醛酸苷酶,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还可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胆红素排泄[10]。二者联用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促进黄疸消退,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酪酸梭菌活菌散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营养吸收能力,从而改善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还表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酪酸梭菌活菌散可改善患儿胃肠道功能,降低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NHB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缩短黄疸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胆红素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
参考文献
[1]卜燕梅,吴丹丹,曹丽娜.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21,41(4):75-76.
[2]刘鸿韬.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退黄时间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8):114-117.
[3]王向平,陈占芳.持续及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1932-1934.
[4]颜靖棠,贾甜.健脾止泻汤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观察[J].贵州医药,2023,47(12):1936-1937.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6]Hansen TWR,Jeffrey Maisels M,Ebbesen F,et al.Sixty years o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from serendipitous observation to standardized treatment and rescue for millions[J].J Perinatol,2020,40(10):1582-1583.
[7]吴新婷,卞伟妮,郑玲芳,等.口服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免疫机制分析[J].中国医药,2022,17(7):1029-1033.
[8]张瑜丹.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7):105-107.
[9]贲友凤,顾融融,袁伯稳.布拉酵母菌联合白蛋白及LED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J].肝脏,2021,26(3):318-320.
[10]朱晓颖,张碧丽,郭静.蓝光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7):1553-1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