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康复的影响论文

2025-06-30 17:39:2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可减轻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肢体功能快速康复,进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故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莆田涵江医院收治的94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实施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康复、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el-Meyer功能评定量表(FMA)各项评分、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各维度评分、患者满意度各方面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可减轻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肢体功能快速康复,进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故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关键词】脑出血,目标导向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康复,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常采取手术治疗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生命安全[1-2]。但术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对其日常生活和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利于术后康复。既往有研究表明,待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展运动和认知功能有关的锻炼,有助于改善预后。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出发,为其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在训练目标实现后,为其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3-4]。鉴于此,本研究予以脑出血术后患者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分析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莆田涵江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4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5]诊断标准;均采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无自主行为能力;合并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病案资料不完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3.57±3.24)岁;病程9~20 d,平均病程(14.57±2.13)d;出血部位:基底节24例,小脑1例,丘脑12例,脑叶10例;体重指数21.7~29.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5.75±1.03)kg/m2。观察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3.60±3.30)岁;病程9~20 d,平均病程(14.62±2.15)d;出血部位:基底节24例,小脑1例,丘脑13例,脑叶9例;体重指数21.9~29.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5.80±1.06)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病情密切监测,发现患者异常状况立即采取对症处理,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情绪波动。
观察组实施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1)近期目标(术后30 d内完成)。取平卧位,指导患者行肩关节上提、外展、外旋运动,角度分别为180。、90。,之后指导其行主动训练,于床边坐立,摆动下肢,15 min/次,2次/d。(2)中期目标(术后2个月内完成)。①站立平衡训练。采取站立位,缓慢向前移动双脚,之后伸直双臂、膝关节,逐步延长站立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5~10 min/次,2~3次/d。②认知功能训练。讲解家庭住址、颜色、电话号码、日期等信息,让患者仔细聆听,并复述。(3)远期目标(术后3个月内完成)。①步行训练。指导患者行床边脚踏步、床边坐立等训练,待患者逐渐适应后借助平衡杠行步行练习,之后逐渐升级难度,协助其行上下楼训练,15~20 min/次,2~3次/d。②日常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行动更衣、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并鼓励患者独立完成,20~30 min/次,2~3次/d。③智力训练。指导患者行计算、感官刺激、智力拼图等训练,并开展计数、讲故事等活动,做好问题推理,20~30 min/次,2~3次/d。④语言能力训练。采用说事物、讲故事等形式,指导患者行语言表达能力练习,讲述过程中要求患者吐字清晰,并表达顺畅,15~20 min/次,2~3次/d。
两组均持续训练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从11个维度评价,总分42分,得分高则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从修饰、进食、沐浴、穿衣等方面评价,满分100分,分数高则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高。(3)肢体康复。采用Fugel-Meyer功能评定量表(FMA)从50个条目评价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上肢满分66分,下肢满分34分,总分100分,分数和肢体康复呈正相关。(4)生活质量。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运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情绪(9个条目,分值9~45分)、力气(4个条目,分值4~20分)、记忆/思维(7个条目,分值7~35分)、移动能力(9个条目,分值9~45分)、日常活动(10个条目,分值10~50分)、参与(8个条目,分值8~40分)、患侧手功能(5个条目,分值5~25分)及交流(7个条目,分值7~35分)8个维度,采用1~5分计分法,分数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5)患者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从5个方面调查患者满意度,各项满分100分,该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58,信效度较高,分数和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I评分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SI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IS中移动能力、日常活动、患侧手功能、情绪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中训练方式、需求满足、技术水平、健康指导、服务态度方面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脑出血术后患者需经历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方可恢复正常生活,长时间的疾病折磨,导致患者常难以坚持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导致康复训练动作不到位,肢体康复训练时间延长,不利于肢体康复[6-7]。常规护理缺乏目标性,未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护理效果未能令人满意[8-9]。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FMA各项评分、SIS各项评分、BI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表明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干预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助于加快患者肢体康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故患者对该训练方式更加满意。伏瑜等[10]研究结果表明,在脑出血患者中采取目标导向性康复,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本研究结果相类似,进一步证明本研究应用效果。采取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依据患者个体信息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早期进行床上被动训练,可增强患者运动感觉,加快肢体血液循环,有效避免关节挛缩发生,为后续康复训练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11-12]。中期阶段指导患者行站立平衡训练和简单的认知功能训练,不仅能够刺激肢体发生肌肉收缩反射,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还能够促进大脑功能重组,有助于提高患者记忆力和理解力,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13-14]。后期阶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智力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可促使大脑皮层活化,并进一步增强神经元活动,有效修复中枢神经损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5]。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过程中还注重患者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有助于患者掌握日常生活技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故患者对康复训练十分满意。
综上所述,基于目标导向康复训练更具针对性,可促进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和肢体康复,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从而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郝亚,王斯晗.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及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2,46(11):1708-1709.
[2]高珊珊,胡志强,王红,等.家属联动干预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2):200-203.
[3]李玲,王进,陈子瑶.任务导向训练联合镜像疗法干预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1):2060-2063.
[4]熊金丹,颜福根,李家志,等.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钻孔置管引流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1,44(6):553-558.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994-1005.
[6]施华,符晓红,袁冬.基于健康商数理念的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心理状况、自我管理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10):1486-1491.
[7]杨海霞,郝泓旭,仇凯强,等.针灸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在脑出血后偏瘫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3):289-292.
[8]姜海鹏,张凯,王广斌,等.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对急诊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1,28(4):445-449.
[9]徐泽红,孙林林,郭付有.游泳训练对脑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NMDAR表达的影响[J].安徽医学,2022,43(1):1-5.
[10]伏瑜,辛玲,邓忠玲,等.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对ICU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9):2463-2468.
[11]王亚辉,赵保礼,常丽静,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心理障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9):940-943.
[12]朱莉,郭文佳.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2):333-338.
[13]贾磊华,李国珍,吕志坤,等.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6):29-33.
[14]郑荣荣,刘盼,屈姣.基于FMEA模式的渐进性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恢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11):1638-1641.
[15]廖世英,谭敏,谢其福,等.智能运动系统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5):781-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