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

2025-06-30 17:33:5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急救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评分和急救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急救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和急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满意度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急救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评分和急救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德尔菲法;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生命质量;急救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需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以提高患者存活率[1-2]。急诊科治疗与护理工作较为繁杂,常规护理流程无法有效提高急救效果。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通过进行匿名咨询,集中反馈专家意见,可提高护理措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3-4]。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护理工作[5-6]。本文观察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7];首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时间≤3 h;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4~68岁,平均(56.23±6.7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3~1.5 h,平均(0.91±0.26)h;梗死部位:前壁20例,下壁21例,下壁合并高侧壁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56.37±6.4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3~1.5 h,平均(0.93±0.25)h;梗死部位:前壁19例,下壁20例,下壁合并高侧壁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根据常规急救流程进行心电监护和吸氧,嘱患者取平卧位,遵医嘱予以急救药物,急救结束后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


  观察组实施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1)构建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1名急诊科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管护师成立急救专家组。小组成员查阅相关文献,并回顾本院既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案例,总结护理经验,商讨制订急诊临床护理路径。(2)专家函询。小组成员将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向省级临床护理专家匿名咨询,说明研究背景、目的及临床意义等,并附带调查评分表,由专家对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分,1周后回收评分表。共进行2轮咨询,将每次咨询后的专家意见进行集中反馈,直至意见趋于一致后,完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将急诊时间确定在30 min内。(3)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①入院前:备好床位、心电监护设备、吸氧设备等,第一时间通知医师和主管护师,并备好急救药物。②入院5 min内:患者到达急诊室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并禁食禁水,建立静脉通道,并予以吸氧,维持氧流量为4~6 L/min,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若发现生命体征异常,立刻通知医师进行抢救。③入院10 min内: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疼痛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遵医嘱予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和血管活性药物等,床旁采集患者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血常规、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持续进行心电监护。④入院20 min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溶栓治疗的目的、必要性、治疗后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解答其疑问,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两组均护理至出院。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急救时间(入院至完成治疗的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疼痛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3分)时间。(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患者出院前,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估,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均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高。(4)比较两组急救满意度。患者出院前,采用本院自制的急救满意度量表评估,总分0~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急救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急救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急救满意度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进展较快,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8]。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征求专家意见之后,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以时间为轴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科室后的不同时间内予以针对性的急救措施,有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1-12]。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各维度评分和急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可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13-14]。


  综上所述,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急救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评分和急救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黄梅,梅小建.基于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康复效果改善价值研究[J].重庆医学,2022,51(1):353-356.


  [2]于乐洋,储红梅,张敏.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10):1240-1242.


  [3]祝维萱.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及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0,15(3):108-112.


  [4]冯金星,戴新娟,施琪.基于德尔菲法构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护策略[J].护理学杂志,2017,32(15):11-14.


  [5]刘娜,纪侠,王爱萍.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9):191-192.


  [6]杨淑女.基于行动研究法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21,35(23):4265-4269.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0):766-783.


  [8]张依娜,曾雯.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10):1666-1667.


  [9]苏燕清,黄丽军,黄燕.基于Delphi法构建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6):1113-1116.


  [10]陈其萍,夏颖.基于德尔菲法的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标准化路径构建[J].现代医学,2022,50(11):1466-1470.


  [11]翁慧,吴德全,翟玲玲,等.基于德尔菲法构建食管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1):61-65.


  [12]顾芸韵,朱佳华,周菊花.基于Delphi构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102-105.


  [13]李金.康复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305-307.


  [14]李冰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6):76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