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2

2025-06-30 16:49:0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相较于传统PSF治疗胸腰段SF患者,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改善椎体功能、骨代谢水平,促进脊柱生理解剖结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摘要】目的:比较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PS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S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段SF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n=60)与对照组(传统PSF,n=60)。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s角)、椎体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代谢指标[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γ-梭基谷氨酸蛋白(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8.33%,较对照组的8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血清BGP、BMP-2水平较术前升高,伤椎Cobb's角、ODI评分及血清β-CTX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血清BGP、BMP-2水平较对照组高,伤椎Cobb's角、ODI评分及血清β-CTX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的1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PSF治疗胸腰段SF患者,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改善椎体功能、骨代谢水平,促进脊柱生理解剖结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胸腰段脊柱骨折,并发症,骨代谢


  脊柱是人体重要结构,承担着平衡、负重和保护内脏等重要功能。由于胸腰段脊柱应力较集中,在外力冲击下极易发生骨折,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SF)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在脊柱创伤中的发生率高达50%~70%[1-2]。目前,针对SF患者,临床通常选择手术方式治疗,常用术式如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PSF)、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等。其中前者作为经典术式,其原理是在骨折部位植入螺钉,从而达到稳定骨折、促进骨骼愈合的目的,但这一过程需在骨骼上钻孔并置入螺钉,易导致大量的骨组织丢失,进而增加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风险[3]。而后者可通过骨水泥填充,加强螺钉与骨骼之间连接,因此对降低螺钉松动和移位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但实际应用中,该术式亦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如骨水泥深入椎管会形成占位,从而易对神经造成损伤[4]。因此,对于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SF患者整体效果更佳,目前临床尚无明确定论。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段SF患者的病历资料,旨在对比传统PSF与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段SF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经影像学(CT、X线等)检查、临床表现等证实为胸腰段SF;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骨折;病理性及陈旧性骨折;合并自身免疫性病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神经损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肝炎、结核和肺部感染等急慢性感染;依从性差;智力障碍。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n=60)与对照组(传统PSF,n=60)。观察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6.84±7.25)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18例,摔伤12例,交通事故30例;骨折部位T10 7例,T11 16例,T12 14例,L1 16例,L2 7例;受伤至手术耗时1~5 d,平均受伤至手术耗时(2.78±0.42)d。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7.34±7.56)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20例,摔伤11例,交通事故29例;骨折部位T10 8例,T11 18例,T12 13例,L1 15例,L2 6例;受伤至手术耗时1~5 d,平均受伤至手术耗时(2.80±0.37)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厦门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观察组接受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治疗,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选择脊柱后正中入路,将皮肤切开,并对椎体周围肌肉组织予以剥离,显露伤椎及邻近椎体,明确进针“人”字嵴顶点为进针处,探针探查后置入定位针,C臂机透视下拧入空心侧孔螺钉,位置满意后,配置骨水泥,自螺钉内放置推杆,C臂机透视下缓慢注入骨水泥,每侧椎弓根骨水泥量1.5~3.0 mL,以骨水泥边缘毛刺触及椎体后壁、骨皮质为准,行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并于骨水泥固化后冲洗术区,负压引流,闭合创口。


  1.2.2对照组接受传统PSF治疗,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选择腰背部入路,将皮肤切开,并对椎体周围肌肉组织予以剥离,显露椎体横突及关节突,明确腰椎进钉点(关节突外缘、横突中轴线交汇处)及胸椎进钉点(关节突基底、上横突、椎板外缘交汇处),置入螺钉并固定,冲洗术区,负压引流,闭合创口。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手术效果。两组均于术后6个月评估手术效果,优:关节正常活动无畸形,骨折愈合,且局部无疼痛,可对抗力量诊断;良:关节活动度≥80。,轻度畸形,骨折愈合,但局部偶有疼痛;可:关节活动度<80。,伴成角畸形,骨折愈合,但局部疼痛明显;差:未达上述标准。优、良、可计入手术优良。(2)影像学指标。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包括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上下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伤椎前缘高度)/2]×100%,Cobb's角通过X线片矢状面测量。(3)椎体功能。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椎体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共50分,分值越低椎体功能障碍越轻微。(4)骨代谢指标。检测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γ-梭基谷氨酸蛋白(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采集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静脉血4 mL,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β-CTX、BG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BMP-2水平。(5)并发症。术后观察6个月,统计两组神经损伤、螺钉松动、下肢神经症状、下肢及腰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8.33%,较对照组的8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升高,伤椎Cobb's角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对照组高,伤椎Cobb's角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椎体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骨代谢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β-CTX、BGP、B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β-CTX水平较术前降低,血清BGP、BMP-2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β-CTX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BGP、BMP-2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 3%,较对照组的1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和进步,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攀升,导致胸腰段SF发生率逐年增加,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6]。


  传统PSF作为治疗胸腰段SF的常用方法,其是通过将螺钉拧入椎弓根,实现对脊柱整体结构的控制,从而达到三维固定效果[7-8]。尽管传统PSF应用广泛,但如何在减少断裂、松脱的同时,增加固定强度一直是困扰临床难题[9]。近年来,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逐渐受到关注。有研究发现,这一技术不仅有助于恢复脊柱的矢状序列,还能更好地维持伤椎高度和强度,且通过骨水泥的强化作用,可显著增强螺钉与骨骼间连接强度,促进椎体稳固性,降低螺钉松动风险[10-11]。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对照组高,伤椎Cobb's角、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由此可见,经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SF患者,于提升手术效果、改善椎体功能、促进脊柱生理解剖结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等方面更具优势。笔者考虑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该术式利用特殊空心侧孔螺钉与骨水泥相结合,经过骨水泥强化后,有助于骨水泥与椎弓根螺钉间界面连接强度增加,因此能进一步增强骨水泥与骨骼间连接,提高螺钉稳定性和把持力,预防远期螺钉松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其次,骨水泥强化作用,有助于固定节段椎体强度和前柱抗压能力得到有效增强,继而可进一步促进脊柱生理解剖结构恢复;最后,骨水泥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不仅凝固速度快、机械强度高,同时还具备高渗透能力,当骨水泥渗透至骨小梁,可形成多个伪足,拧入椎弓根螺钉时,使骨水泥更深入骨质,这种渗透与形成伪足,可促进椎体稳固,并与螺钉、骨骼间形成复合体,使椎体内的固定更持久,继而能为患者椎体功能恢复提供有力支撑,有效提升手术效果。


  另有研究表明,骨代谢因子在机体骨折愈合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2]。β-CTX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的骨吸收标志物,能反映骨吸收情况,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β-CTX测定有助于了解骨折部位的骨吸收情况,从而评估骨折愈合进展;BGP是反映骨形成和骨矿化的重要指标,骨折愈合需要新骨的形成和矿化,测定BGP水平有助于了解骨折部位的骨形成情况,从而评估骨折愈合的质量;而BMP-2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诱导成骨细胞分化、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测定BMP-2水平可以了解骨折部位的成骨活性,对于评估骨折愈合和预测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β-CTX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BGP、BMP-2水平较对照组高。由此从血清学方面证实,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SF患者在改善机体骨代谢状态方面更具优势。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该术式能增强骨骼稳定性、降低骨骼对螺钉的依赖、减少了因钻孔和放置螺钉导致的大量骨组织丢失等方面有关,从而为骨骼的生长和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骨骼得到更好的支撑和固定,继而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和新骨的形成。


  综上所述,骨水泥强化空心侧孔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SF患者在提升手术效果、改善椎体功能及骨代谢水平、促进脊柱生理解剖结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等方面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高峰,赵海越,沈孝天.3D打印技术结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8):961-963.


  [2]JOAQUIM A F,SCHROEDER G D,PATEL A A,et al.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 of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al fracture-dislocations-a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era of modern spinal surgery[J].J Spinal Cord Med,2020,43(1):3-9.


  [3]魏兵,常山.脊柱骨折矢状面不同角度置钉方式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6):864-869.


  [4]黄晓东,陈昌红.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22):2813-2816.


  [5]李斌,石岩,黄承,等.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2,32(8):713-719.


  [6]黄凤琪,甘荣坤,韦超,等.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与术后疼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7):1267-1271.


  [7]张俊,陈进平,肖涛,等.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对影像学指标及再发骨折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3,29(3):441-446.


  [8]张逸尘.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9):130-133.


  [9]杨帆,张强,范海泉.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脊柱骨折患者创伤应激状态、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3):307-311.


  [10]杨东海,赵洪波,戴富强,等.一种新型可灌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22,43(4):527-531.


  [11]谢炎秋,罗国华,甘俊松.老年骨质疏松腰椎不稳患者腰椎融合术中使用骨水泥强化空心椎弓根钉和普通椎弓根钉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7):43-45.


  [12]杜薛平,张海峰,董大勇,等.温肾补阳法联合PVP、PKP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