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丙泊酚行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论文

2025-06-30 16:33:1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丙泊酚行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阳谷县人民医院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的100例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丙泊酚行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阳谷县人民医院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低剂量组(n=25)、中剂量组(n=25)、高剂量组(n=25),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丙泊酚,低剂量组给予羟考酮(0.05 mg/kg)联合丙泊酚,中剂量组给予羟考酮(0.10 mg/kg)联合丙泊酚,高剂量组给予羟考酮(0.15 mg/kg)联合丙泊酚。对比四组患者手术指标(丙泊酚诱导量、丙泊酚维持量、苏醒时间)、苏醒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丙泊酚诱导量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中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丙泊酚诱导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苏醒时间长于中剂量组,但短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中剂量组苏醒时间短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苏醒后1 h、苏醒后2 h,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VAS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时间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头晕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0 mg/kg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麻醉诱导效果最佳。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羟考酮,丙泊酚,麻醉诱导,临床效果
子宫纵隔属于女性畸形,正常女性子宫在发育过程中,双侧副中肾管会全部融合,中间的隔膜经过吸收最终形成正常的子宫腔,但如果吸收受阻导致吸收不完全就会形成子宫纵隔[1]。根据纵隔的形态和纵隔尖端的附着位置可分为完全纵隔与部分纵隔,会导致患者不孕、反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发生率上升[2]。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已成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后通常可达到理想效果,满足患者生育需求,并且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3]。但是妇科宫腔镜手术实际操作过程中,宫颈扩张、宫腔膨胀及镜身的牵拉移动均会产生剧烈疼痛感,患者通常难以忍受,因此为了确保患者手术过程安全需要行麻醉诱导[4]。丙泊酚是临床最常用的静脉镇静类药物,其麻醉诱导快速,患者苏醒平稳,但镇痛效果略有不足,在宫腔镜手术中单用丙泊酚可能导致患者体动造成意外事件[5]。因此临床妇科宫腔镜手术通常是由丙泊酚联合阿片类药物使用,羟考酮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优秀,注射后2~3 min可起效,5 min达到作用高峰,消除半衰期为3.5 h,十分适合妇科宫腔镜手术使用[6]。但我国引进羟考酮较晚,临床应用经验不足,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丙泊酚行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以期寻找羟考酮联合丙泊酚使用的最佳剂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阳谷县人民医院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1)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美国麻醉师协会(ASA)[7]分级为Ⅰ级、Ⅱ级。(2)排除标准:①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②对羟考酮、丙泊酚过敏;③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④有精神类疾病或血管类疾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低剂量组(n=25)、中剂量组(n=25)、高剂量组(n=25)。四组患者间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且研究由阳谷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术前由护士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及开放静脉通路。进入手术室后经静脉通路补液(乳酸钠林格氏液),速率10~15 mL/(kg·h),监测血压等指标。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15 mL/kg,其他三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622,规格:1 mL∶10 mg),其中低剂量组给予0.05 mg/kg,中剂量组给予0.10 mg/kg,高剂量组给予0.15 mg/kg。经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 mL后在1~2 min内缓慢经静脉注射。注射后等待3 min,所有患者经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集团新疆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5020295,规格5 mL∶0.1 g)5 mL,再经静脉快速注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040,规格10 mL∶0.2 g)1 mg/kg,速率4 mg/s,后降低速率至2 mg/s缓慢推注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唤无反应后开始手术。术中给予丙泊酚6 mg/(kg·h)微量泵维持,持续至宫腔镜退出。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体动或对声音等有反应时追加丙泊酚0.5 mg/kg,当呼吸间隔>15 s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时进行辅助通气。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四组患者的丙泊酚诱导量、丙泊酚维持量、苏醒时间。(2)比较四组患者苏醒时、苏醒后1 h、苏醒后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分值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难忍[8]。(3)比较四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丙泊酚注射完毕时(T1)、扩宫颈时(T2)、手术完毕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4)记录患者术中(低血压、体动反应、低氧血症)与麻醉恢复期(头晕、恶心)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分析统计软件选用SPSS 23.0软件进行,丙泊酚诱导量、丙泊酚维持量、苏醒时间、VAS、MAP、HR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四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四组丙泊酚维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丙泊酚诱导量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丙泊酚诱导量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中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丙泊酚诱导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苏醒时间长于中剂量组,但短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中剂量组苏醒时间短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四组患者不同时间VAS比较
苏醒时、苏醒后1 h、苏醒后2 h,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VAS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四组患者不同时间MAP、HR比较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四组低血压、体动反应、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头晕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如若不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患者会持续性感到剧烈疼痛,持续性的强烈刺激会使患者迷走神经兴奋,出现人流综合征[9]。因此通过丙泊酚等药物来减轻宫颈扩张、宫腔膨胀、镜身移动牵拉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可提供良好的手术缓解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10]。羟考酮人工合成的阿片类中枢神经镇痛药,与芬太尼、舒芬太尼相比镇痛维持时间更长,可更好地满足患者术后镇痛需求[11]。目前对于羟考酮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较少,其剂量使用尚不明确。故本研究探讨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丙泊酚行麻醉诱导的效果。
临床宫腔镜手术中,常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其推荐剂量为1μg/kg,本研究所选用的中剂量组羟考酮与其为等效剂量,并考虑患者安全性选用低剂量,考虑患者镇痛效果选用高剂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麻醉诱导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单纯使用丙泊酚的对照组患者镇痛效果不足,患者苏醒时间较长,苏醒后疼痛感明显。低剂量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提升,但仍未达到最佳值,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中剂量组患者镇痛效果良好,苏醒时间显著缩短,术后疼痛得到显著缓解。高剂量组患者同样取得良好镇痛效果,同时苏醒时间长于中剂量组,VAS评分与中剂量组无明显差异,但高剂量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升高。推测导致原因是阿片类药物常见有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当剂量过大时,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更加明显,易出现低氧血症[12]。本研究中高剂量组低氧血症患者下降速度极快,加压供氧后逐渐恢复,存在临床安全性风险。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镇痛效果、安全性,0.10 mg/kg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麻醉诱导最佳,适用于大多数患者,0.05 mg/kg羟考酮可能导致镇痛效果不足,0.15 mg/kg羟考酮安全性较低
参考文献
[1]赵玉婷,黄晓武,徐若男.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子宫形态重塑的特点及术后妊娠结局[J].中国医刊,2022,57(10):1142-1147.
[2]赵雪燕,李卫民,徐云,等.156例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的生殖预后[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2,23(1):38-41.
[3]曹剑,杨静,顾小燕,等.宫腔镜下子宫完全纵隔电切术93例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1):868-871.
[4]刘袁静,王健,陈静,等.0.2 mg/kg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宫腔镜手术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10):2243-2247.
[5]李子超,肖洪一,朱腾,等.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22,62(6):72-75.
[6]徐国勇,周利,孙昊天,等.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6):827-830.
[7]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上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2-793.
[8]宗行万之助.疼痛的估价——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VAS)[J].疼痛学杂志,1994,2(4):153-154.
[9]张召义,李克忠,李波,等.宫腔镜手术静脉全身麻醉中不同剂量纳布啡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20,60(36):52-55.
[10]杨璐璐,王媛媛.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22,31(16):1608-1612.
[11]李赟赟.芬太尼与羟考酮分别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5):903-905.
[12]柴青,周海娇,王朝集,等.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应及免疫应答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4):719-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