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1

2025-06-30 15:55:1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降低性激素指标水平,以及缩小子宫体积的效果优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摘要】目的: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指标[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子宫体积,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FSH、LH、E2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子宫体积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降低性激素指标水平,以及缩小子宫体积的效果优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关键词】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性激素;子宫体积;复发率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而引起的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月经紊乱、腹部包块疼痛及继发性贫血等[1-2]。目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常用微创术式,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良好等特点[3];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采用超声定位和高强度超声波束聚焦于治疗靶区形成高温,导致细胞凝固性坏死,从而消融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4]。本文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5];经阴道超声或盆腔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肌瘤数1~4个,肌瘤最大直径3~10 cm;年龄20~50岁;临床资料和手术记录完整;要求保留子宫与生育能力。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心、肺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合并内分泌、血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炎症性疾病等;合并盆腔器官粘连;存在手术禁忌证;存在其他盆腔恶性肿瘤、子宫腺肌病;存在精神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输卵管或子宫内植入节育器:近3个月接受过子宫肌瘤手术;妊娠或哺乳期;无法配合随访。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0~50岁,平均(35.48±5.24)岁;病程2~9个月,平均(5.42±1.25)个月;体质里指数18.41~23.52 kg/㎡,平均(20.45±1.39)kg/㎡;子宫肌瘤直径3~10cm,平均(6.65±1.32)cm;肌瘤类型:肌壁间13例,黏膜下15例,浆膜下12例。对照组年龄21~50岁,平均(35.27±5.36)岁;病程2~8个月,平均(5.63±1.34)个月;体质里指数18.35~23.64 kg/㎡,平均(20.76±1.58)kg/m;子宫肌瘤直径4~10cm,平均(6.42±1.55)cm;肌瘤类型:肌壁间15例,黏膜下11例,浆膜下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于经期第7天进行手术,术中取截石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进行常规消毒,于脐孔处作一1cm切口,置入气腹针后建立CO:气腹,压力为10~13 mmHg(1 mm)g=0.133 k),置入腹腔内窥镜(KARL STORZ SE&Co.KG,国械注进20163065189,26003AA型),另在耻骨联合处、两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外1/3处各作一个约为0.5cm切口,置入套管及手术器械,观察子宫肌瘤大小、位置、数量等情况;切开子宫表面,暴露肌瘤,使用电刀切开肌瘤并钝性分离包膜和肌肉层,缓慢切除肌瘤,若为黏膜下、浆膜下肌瘤则采用电刀切除肌瘤蒂部及子宫肌层,并进行电凝止血。肌瘤切除后可经阴道取出或通过10mm套管针将肌瘤放入袋中并从腹部取出,确认无肌瘤残留后,以1-0微桥线缝合子宫,撤出手术器械,切口加压包扎,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术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并留置导尿管等。患者取俯卧位,行靶区脱脂脱气处理,指导患者将下腹部置入脱气水中,并调整水温及液体高度,同时连接心电监护仪,全身麻醉,利用超声聚焦肿瘤治疗系统(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33010694,JC200型),于超声显像引导下精确定位肌瘤病灶位置,明确扫描区域且勾画靶区范围:1.5 mmX1.5 mmX10.0mm,依据患者自身肌瘤情况适度调控参数:功率200~400W,频率0.5~2.0 MHz,焦距长度90~150mm,以点照射法进行定点照射,1~2 s/次。移动高强度聚焦区以完全覆盖靶区,再采用点扫描方式由浅层至深层破坏肌瘤组织,于实时超声显像下观察病灶靶区灰度变化情况调整治疗参数,直至靶区组织出现呈团状强回声,经超声评估后结束治疗。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于月经周期第7~11天(卵泡晚期)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经离心得上层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试剂盒均由厦门市波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子宫体积。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的三维径线如长径和短径,计算子宫体积。(3)比较两组复发率。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肌瘤复发情况。子宫肌瘤复发为经阴道超声显示出现新发肌瘤。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水平术前,两组FSH、LH、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SH、LH、E2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子宫体积比较术前,两组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子宫体积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复发率比较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7.50%(3/40),对照组复发率为15.00%(6/4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01,P=0.479)。


  3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微创术式[7-8]。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是一种无创伤、非侵入性治疗子宫肌瘤的新型方式,能够精准地消融子宫肌瘤,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可减轻创伤和疼痛。


  子宫肌瘤患者体内雌孕激素受体呈高表达状态,能刺激肌瘤细胞的分裂与增生,影响治疗效果[10。FSH、LH主要反映卵巢发育或储备功能,E:则是反映卵巢内分泌功能关键指标[11]。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FSH、LH、E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较小,镜下操作视野清晰,可完整剔除微小肌瘤,但可损伤子宫动脉分支血管,影响卵巢血供,降低卵巢储备功能,使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是将高强度的超声波精准作用于肌瘤组织,使温度瞬间升至60~100℃,破坏靶区组织,促使肌瘤细胞坏死、钙化、纤维化及液化并被机体吸收,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缩小子宫体积;同时具有较好的组织穿透性、方向性及准确性,不损伤靶区以外其他器官组织,因此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1。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案焦超声消融术的远期效果相当,均可彻底清除子宫肌瘤,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降低性激素指标水平,以及缩小子宫体积的效果优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参考文献


  [1]Zhang XN,Bai M,Ma KR,et al.T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istograms in the preoperativ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and degenerative hysteromyoma[J].Front Surg,2021,8(10):726067.


  [2]You Z,Chen L,Xu H,et al.Influence of anemia o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 hysteromyoma surgery[J].Front Mol Biosci,2021,8(26):786070.


  [3]邓姗姗,石荟莲,郭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性功能、性激素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3,32(8):102-105.


  [4]Qin S,Jiang Y,Wang F,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ombined model based on dual-sequence MRI radiomics for predicting the efficacy of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for hysteromyoma[J].Int J Hyperthermia,2023,40(1):2149862.


  [5]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793-800.


  [6]Cheng Z,Yan M,Wu YY,et al.Pulmonary embolism after diagnostic curettage inpatient with adenomyosis and hysteromyoma:A case report and brief review of literature[J].Medicine(Baltimore),2023,102(48):e36279.


  [7]林俊东,王祖琛,徐绍鹏,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单发肌壁间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性科学,2021,30(4):65-69.


  [8]Herrmann A,Torres-de la Roche LA,Krentel H,et al.Adhesions after laparoscopic myomectomy:incidence,risk factors,complications,and prevention[J].Gynecol Minim Invasive Ther,2020,9(4):190-197.


  [9]郭启龙,门永忠,李玲,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对患者内分泌水平和生育功能的影响[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8):1529-1532.


  [10]范景纯,纪燕琴.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ER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2,28(3):482-486.


  [11]王璇,许莉,孙明霞,等.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肌瘤复发、氧化应激及血清学创伤指标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4):26-30.


  [12]王常利,谢瑞瑞,徐永妮.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炎症应激指标、IGF-1、AOPP水平及宫颈微循环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15):1621-1625.


  [13]刘欣,汪伟,唐杰,等.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4):24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