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治疗中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应用的效果观察论文

2025-06-28 14:51:27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探究癫痫治疗中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4年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丙戊酸钠缓释片,n=40)与B(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n=4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癫痫症状改善情况、脑电图活动情况、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探究癫痫治疗中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4年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丙戊酸钠缓释片,n=40)与B(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n=4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癫痫症状改善情况、脑电图活动情况、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300潜伏期时间、20 min内痫样放电次数及30 s内δ波、θ波次数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两组30 s内α波次数较治疗前上升,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联合应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癫痫发作症状、脑电波活动,改善认知功能,尽管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患者对不良反应基本耐受,并未影响治疗过程。
【关键词】癫痫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
癫痫为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短暂性、反复发作等特性,表现为肌肉痉挛、失神、肌张力减低等症状,随病症进展可引发脑神经氧化应激性损伤,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其生存质量[1-2]。丙戊酸钠为该病基础治疗药物,对癫痫小发作、大发作均具有良好抑制作用,但其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相对有限,治疗期间可能存在神经电位控制不完全,影响对癫痫发作控制效果[3]。左乙拉西坦生物利用度高,通过多途径抑制痫样放电,为新型抗癫痫药物[4]。有研究发现,对癫痫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左乙拉西坦可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认知损伤[5],但与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相比,联合应用左乙拉西坦是否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患者脑电运动及认知功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有研究发现,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中均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6],提示联合用药后可能会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风险。为此,本研究选择2021年3月—2024年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探究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3月—2024年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原发性癫痫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7],其他类型癫痫均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②年龄≥14岁;③具备正常沟通能力;④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本研究药物不耐受;②严重认知障碍,用药依从性差;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心脏、肝脏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⑤血液系统疾病;⑥研究期间主动退出、失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40)与B组(n=4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经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A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95,0.5 g/片]口服,起始用药剂量0.5 g/次,2次/d,持续治疗7 d后,结合患者病情变化递增用药剂量,用药剂量调节时间间隔为24 h,单次剂量变化为5 mg/kg直至病情稳定,最大不超过1 800~2 400 mg/d。
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左乙拉西坦(比利时UCB S.A.比利时联合化工企业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060376,0.5 g/片)口服,起始用药剂量为0.5 g/次,2次/d,持续治疗2周后,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递增用药剂量,用药剂量调节时间间隔为2~4周,单次调节剂量为500 mg直至病情稳定,最大剂量不超过1 500 mg/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依据Enge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①显效:治疗后达Ⅰ级,或未达Ⅰ级,但较治疗前改善≥2级;②有效:治疗后未达Ⅰ级,但较治疗前改善1级;③无效:治疗后分级无改变,或分级增加[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癫痫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治疗前后每月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3)脑电活动情况:以动态脑电图仪(深圳博英,MB8600)评估两组脑电活动情况,评估指标包括P300潜伏期时间、20 min内痫样放电次数及30 s内δ波(0.5~3.8 Hz)、θ波(4.0~7.8 Hz)、α波(8.0~12.8 Hz)、β波(13.0~30.0 Hz)次数。(4)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9]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认知水平,包括定向力、记忆力等5个维度,总分0~30分,评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5)不良反应: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嗜睡、头痛、消化道反应、肾功能异常、精神行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录入Excel,采用SPSS 2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B组治疗总有效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癫痫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治疗前后脑电活动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脑电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300潜伏期时间、20 min内痫样放电次数及30 s内δ波、θ波次数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两组30 s内α波次数较治疗前上升,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0 s内β波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癫痫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期间肌肉强直症状可能会增加其跌倒发生风险,且随病症进展会引发其认知功能损伤,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0-11]。丙戊酸钠为该病一线治疗药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途径,促进γ-氨基丁酸表达上调,抑制突触后功能,减少神经之间神经递质传递作用,降低脑神经兴奋性。同时,丙戊酸钠可阻滞钾、钠传导作用,降低细胞动作电位幅度,可进一步控制脑神经兴奋性。有研究发现,丙戊酸钠可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降低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证实该药治疗对神经损伤保护作用[12-13]。但其口服后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可能会影响对脑神经电信号运动作用充分性,影响治疗效果。
左乙拉西坦生物利用度相对稳定,与突触囊泡蛋白SV2A结合、抑制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高电压激活N-型钙通道,以降低脑神经元兴奋性,控制痫样放电过程。同时该药可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下调,提升其对突触后抑制作用[14]。在对脑神经保护作用中,该药可通过作用于JNK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保护神经功能、抑制脑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15-16]。但癫痫易反复发作,病情控制难度大,因此本次考虑联合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治疗总有效率较A组高,癫痫症状、脑电活动显著改善。考虑原因为,该病病理基础为脑神经元痫样放电,伴脑电波活动异常症状,使其出现失神、肌肉强直等症状[17]。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可通过多条生物途径共同发挥抗神经兴奋作用,即两种药物均可上调γ-氨基丁酸水平,并通过调控钙离子通道、调控钾钠传导作用控制神经元异常放电过程,减少痫样放电次数,控制患者癫痫症状进展,维持其脑电活动稳定性,降低30 s内δ波、θ波次数水平,促进α波次数增加,因此可帮助患者保持相对清醒、安静状态,抑制癫痫发作,提升治疗效果[18]。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高。考虑原因为,联合用药后会加重患者脑电波活动抑制作用,引发嗜睡、头痛等症状,增加患者肾脏代谢负荷,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9]。但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对不良反应基本耐受,并未影响患者治疗过程。
综上所述,癫痫联合应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癫痫发作症状、脑电波活动,改善认知功能,尽管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患者对不良反应基本耐受,并未影响治疗过程。
参考文献
[1]JOL C,LAURENC M B,LAURE C B,et al.Prevalence,demographic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eated epilepsy in France in 2020:a study based on the French national health data system[J].Journal of Neurology,2024,271(1):519-525.
[2]樊玉香,郭电渠,王满利.合并焦虑抑郁癫痫患者的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及其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3):477-479.
[3]王维,段登艾,张勇辉,等.丙戊酸钠针剂与片剂快速改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4):741-743.
[4]冯雪梅,翟所迪,张君莉.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23,29(10):62-64.
[5]潘晓帆,王丹,田雪,等.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对成人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4):830-832.
[6]李蕊,刘畅,徐鲁杰,等.左乙拉西坦对比丙戊酸治疗儿童癫痫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23,34(2):205-211.
[7]中国抗癫痫协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7-19.
[8]严忠辉,韩彦明,杨文桢,等.立体脑电图引导射频热凝毁损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3,39(12):1267-1271.
[9]吴盈盈,曹立,钟平.癫痫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评估[J].安徽医药,2023,27(4):637-640.
[10]BRUNBECH L,SABERS A.Effect of antiepileptic drugs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epilepsy:a comparative review of newer versus older agents[J].Drugs,2002,62(4):593-604.
[11]余彩遥,叶兰,冯占辉.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3,23(4):287-291.
[12]蒋文凯,周志,刘合栋,等.丙戊酸钠对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诱导的成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3,37(3):316-323.
[13]徐梅玲,申大年,张育珠.丙戊酸钠通过下调NCX表达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22-27.
[14]KUFFER I,NOVY J,ROSSETTI A O.Status epilepticus prognosis following Levetiracetam administration:analysis of loading doses[J].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2023,30(7):1957-1962.
[15]方述美,孔琼琼,陈潇潇,等.基于JNK信号通路探讨左乙拉西坦对癫痫仔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18):2664-2668.
[16]黄钰媛,韦雪梅,郑育秀,等.基于Wnt/β-catenin信号探讨左乙拉西坦对神经元损伤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2):1214-1220.
[17]孟桃,蒋萍,牟凌梅,等.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在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的疗效及疗程评价研究[J].四川医学,2023,44(4):388-395.
[18]YAMAMOTO Y,OHTA A,USUI N,et al.Clinical value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for Levetiracetam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epilepsy[J].Brain&Development,2023,45(5):285-292.
[19]冯雪梅,何娜,翟所迪.基于FDA不良事件呈报系统对儿童使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22,31(2):8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