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论文

2025-06-28 14:40:0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与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microscopic bilateral decompression,MB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脊柱手足踝外科治疗的80例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UBE组(n=40,采取UBE实施手术治疗)和MBD组(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与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microscopic bilateral decompression,MB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脊柱手足踝外科治疗的80例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UBE组(n=40,采取UBE实施手术治疗)和MBD组(n=40,采取MBD实施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评估腰及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基于改良MacNab标准的临床疗效,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UBE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MBD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M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腰及下肢VAS评分与ODI指数相比术前均显著降低,且UBE组明显低于MBD组,UBE组优良率明显高于M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MBD,UBE用于DLSS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充分对神经减压,同时减少软组织及骨性结构破坏,降低手术风险,高效缓解腰及下肢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并发症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指由椎间盘退化、关节病变导致中央椎管、椎间孔、侧隐窝和神经根管变窄,从而压迫神经、马尾最终产生的神经功能障碍[1-2]。
DLSS临床表征主要为小关节及黄韧带肥大、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等,是常见的神经外科和脊椎外科疾病[3]。虽然可以通过药物等缓解病情,但非手术治疗大多情况下效果有限,甚至会因病情延误而加重神经功能损伤,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根治侧隐窝、中央椎管神经压迫情况,从而稳定腰椎并缓解病情[4]。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microscopicbilateral decompression,MBD)是在显微镜辅助下直视进行的间盘摘除及椎管减压手术,该方法可减少软组织、椎板及骨性结构破坏,且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5]。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新型微创技术,可以彻底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同时具有更清晰操作视野,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及早期活动时间,现已成功用于各类脊椎疾病[6]。然后目前关于UBE治疗DLSS报道虽然有很多,但国内研究多未设立对照组,且观察指标有限,其相对MBD的优势仍有待进一步明确,为此,本研究进一步对比分析UBE与MBD治疗退行性DLSS的优劣,以期为后续此类患者术式选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脊柱手足踝外科治疗的80例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经MRI检查发现单一节段DLSS,确诊为DLSS;②药物治疗3个月后无效;③出现间歇性跛行或腰腿疼痛;④年龄≥18岁。(2)排除标准:①既往做过其他腰椎手术;②合并存在腰椎感染、腰椎严重滑脱不稳、脊柱炎;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恶性肿瘤;④存在心肺功能不全;⑤临床资料不完整。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MBD组和UBE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此研究已经龙岩市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调整呈俯卧体位,上肢向外展开并固定于支撑板上,然后用体位垫增高躯干部两侧,保证腹部悬空。同时调整腰椎呈水平体位,使膝关节、髋关节屈曲。确保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所有患者12 h内均未饮食及饮水,术后常规预防感染、镇痛及消肿等处理一致。
1.2.1 MBD组
采取MBD技术实施手术治疗。(1)定位:使用C臂X线机定位责任节段及椎间隙,在严重处正中位置侧边纵行做2~3 cm切口,确定棘突位置并沿此用尖刀片切开椎侧肌肉,使用初级扩张棒并将工作通道置入责任节段中。(2)骨性侧隐窝处理:调整显微镜于术侧开窗,用高速磨钻剥离椎板边缘,磨除关节突内侧增生骨质及咬除黄韧带,扩大椎管。(3)减压:显露黄韧带后的硬脊膜及受压神经根,并将神经根粘连部分用神经剥离子松解。完成一侧减压后调整另一侧术床倾斜20。~30。,对侧椎管进行减压,若显微镜下发现硬膜囊恢复正常搏动且神经根张力松懈则减压完成。然后冲洗神经根并止血,逐层缝合切口,不放入引流管。
1.2.2 UBE组
采取UBE技术实施手术治疗。(1)定位与穿刺:使用C臂X线机透视定位责任节段,沿患者棘突根部作中点,在其连线距0.5 cm位置作穿刺点,距穿刺点上下距离约1.5 cm位置继续做穿刺口,以两穿刺点做纵行切口。头端观察通道置入脊柱内镜作,尾端工作通道置入半套管,逐级套管扩张软组织,交汇于椎板间隙。(2)骨性侧隐窝处理:调整内镜及等离子电极,使用离子射频刀清理清除多余软组织,止血,随后露出棘突与椎板边缘交汇处,使用高速磨钻剥离椎板边缘,磨除关节突内侧增生骨质及咬除黄韧带。(3)减压:探查并扩大神经根通道,松解粘连,使神经根及硬膜囊完成减压,撤出器械然后冲洗神经根并止血,逐层缝合切口,工作通道内放入引流管。术后1~2 d酌情拔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收集整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1)手术情况: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3 d戴腰围可下床轻微活动)及术后住院时间。(2)腰、下肢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及下肢疼痛情况,记0分(腰及下肢无疼痛),1~3分(腰及下肢轻微疼痛,不影响正常生活),4~7分(腰及下肢中度疼痛,影响生活),8~10分(腰及下肢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分值与关节疼痛呈正相关[7]。(3)腰椎功能及临床效果: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ODI值≤25%为优,>25%且≤65%为良,>65%为差[8];术后3个月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效果,分为优(症状消失,生活回归正常)、良(症状减轻,活动轻微受限,不影响生活)、差(症状不变或加重,活动受限,影响生活)[9]。(4)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根反应性水肿、椎间隙感染、脊柱不稳、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UBE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M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手术前后腰及下肢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腰及下肢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腰及下肢VAS评分相比术前均显著降低,且UBE组明显低于M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手术前后腰椎功能及临床疗效比较
术前,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ODI指数相比术前均显著降低,UBE组明显低于MBD组,且优良率明显高于M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
2.4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MBD组出现椎间隙感染5例,脊柱不稳3例,UBE组出现神经根反应性水肿2例,UB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DLSS是造成患者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的常见脊椎外科疾病,现多发于老年患者,且比例足年增高[10]。目前常通过手术根治中央椎管、侧隐窝等神经压迫,但传统开放手术术后容易出现感染、脊柱不稳固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现在临床更多使用安全精妙的微创脊柱技术[11]。MBD技术在显微镜辅助下可用微小创口完成单侧开窗双侧减压,同时减少软组织及骨性结构破坏,高效缓解腰及下肢疼痛问题[12]。但受到单一通道限制,无法灵活使用手术器械,且操作过程中存在空间受限影响对侧减压问题,常导致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变。UBE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新型微创技术,可以通过经皮微小创口同时建立、操作两个独立通道,提高手术灵活性同时也减少术中出血情况及局部炎症反应,有效降低神经损伤风险[13]。
本研究对比上述两种技术在DLS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UBE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MBD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表明UBE手术时间短、风险小,术后恢复快,推测原因在于术中不容易受到,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加速,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分析原因,可能是UBE技术使用微小创口建立观察,创伤小,操作两个独立通道,两者互不影响,且在内镜作用下视野清晰,不会损伤其他正常结构,能缩短手术时间,并极大降低术后感染、神经根反应性水肿等风险,提升安全性及手术灵活性,且创口小使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腰及下肢VAS评分、ODI指数相比术前均显著降低,且UBE组明显低于MBD组,且发现UBE组优良率明显高于MBD组。表明UBE手术临床效果更好,可以使患者神经组织得到充分减压、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分析原因,UBE手术使用微小创口建立观察、操作两个独立通道,对中央椎管及侧隐窝减压彻底,且这一过程不会伤及周围神经、血管及其他骨性结构,充分保证脊柱稳定性;此外,MBD手术过程中建立通道时会扩张并剥离术侧椎旁肌肉[14-16],因为MBD手术相比UBE手术疼痛风险更大,难以充分减压问题突出。
综上所述,针对DLSS患者而言,UBE手术与MBD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灵活、视野清晰等优点,可以极大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加速患者术后恢复,且腰椎功能恢复理想。
参考文献
[1]郑超,刘俊朋,杜俊杰,等.Dynesys动态固定结合显微内镜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17):1247-1256.
[2]时福东,张世民.经皮脊柱内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现状及进展[J].中国骨伤,2022,35(4):400-404.
[3]张岱阳,尹锐,胡睿,等.神经妥乐平联合Quadrant通道下精准治疗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6):919-922.
[4]马力,刘艺明,韩国嵩,等.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23,26(1):19-23.
[5]CHEN T,ZHOU G,CHEN Z,et al.Biport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 vs.microscopic decompression for lumbar canal stenos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20,20(3):2743-2751.
[6]谷艳超,李莹,谢维,等.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分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2021,42(5):323-328.
[7]姚林明,王志远,张新亮,等.后路多裂肌微创入路长节段短钉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9,41(2):210-216.
[8]李锦华,赵宙,王伟,等.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应用单/双切口完成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J].脊柱外科杂志,2019,17(3):183-186.
[9]李子全,余可谊,王以朋,等.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单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及非手术侧下肢症状观察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33(7):831-836.
[10]胡敏,胡丽丹,刘伟,等.显微镜辅助MIS-TLIF单侧Quadrant通道下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6(7):688-691.
[11]PARK S,PARK J,JANG H S,et al.Biportal endoscopic versus micr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stenos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he Spine Journal,2020,20(2):156-165.
[12]廉克强,王忠仁,张晨冲,等.显微镜辅助下经通道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骨科杂志,2019,22(5):530-532,535.
[13]杨海波,李亚龙,安帅.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3,44(4):614-616.
[14]段洪凯,王洪伟,高飞,等.显微镜辅助经可扩张通道锁孔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9):849-852.
[15]钟发明,叶勇祥,万宣,等.热敏灸联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对患者椎间隙高度,椎管直径、椎管面积、腰椎滑脱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16):95-99.
[16]梁汝圆.椎间孔镜精准治疗老年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2,46(10):1180-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