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

2025-06-28 14:16:58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全麻,40例)与观察组(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40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前列腺素E2(PGE2)、血清P物质(SP)]。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全麻,40例)与观察组(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40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前列腺素E2(PGE2)、血清P物质(SP)]。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5 min后、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高,心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及PGE2、SP水平高于术后2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拔管、苏醒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全身麻醉髂筋膜神经阻滞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近端骨折主要由于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及髋部肌肉萎缩等原因所致[1]。目前,临床通过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老年患者对麻醉的应激反应较大,影响预后[2]。目前,全身麻醉(全麻)是该手术的麻醉方式,但过量使用全麻药物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3]。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是一种有效的神经阻滞技术,可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等疼痛性疾病。这种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可以精确地将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周围,达到阻滞神经传导的目的[4]。基于此背景,本研究将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旨在探讨其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股骨近端骨折诊断标准[5];(2)年龄>60岁。排除标准:(1)合并骨瘤;(2)合并四肢骨折;(3)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15例(37.50%),女25例(62.50%);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2.54±3.01)岁;患侧:左侧16例(40.00%),右侧24例(60.00%)。观察组,男18例(45.00%),女22例(55.00%);年龄63~83岁,平均年龄(72.69±2.78)岁;患侧:左侧17例(42.50%),右侧23例(57.50%)。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禁食、禁水,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定麻醉方案和手术方案。

  1.2.1对照组

  (1)麻醉诱导:静脉推注咪达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1,规格:规格:2 mL∶10 mg)0.02~0.04 mg/kg、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11,规格:10 mL∶20 mg)0.2 mg/k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508,规格:2 mL∶0.1 mg)5μg/kg、苯磺顺阿曲库铵(江苏恒瑞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规格:10 mg)0.2 mg/kg。(2)术中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82,规格:20 mL∶0.2 g)4~8 mg/(kg·h),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规格:2 mg)0.1~0.3 mg/(kg·h),复合吸入七氟醚(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007,规格:250 mL),术中静脉泵注或静脉推注苯磺顺阿曲库铵。

  1.2.2观察组

  将超声探头置于产妇侧腹股沟韧带,定位于髂筋膜间隙,并以30。~45。(穿刺针针体与皮肤内侧角度)的进针角度进针,穿刺点为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连线中外1/3交汇处向尾部2 cm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455,规格:500 mL∶4.5 g)2~5 mL,随后观察定位是否正确并注入0.25%~0.50%罗哌卡因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81,规格:10 mL∶75 mg)20~40 mL。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麻醉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2)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不同时间(麻醉前、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5 min后、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心率。(3)疼痛情况:术后2 h、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血清P物质(SP)水平对两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其中VAS评分0~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比较

  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5 min后、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高,心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术后2 h、24 h疼痛情况比较

  术后2 h,两组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及PGE2、SP水平高于术后2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发生在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的骨折,以老年人群最常见,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及髋部周围肌肉萎缩等原因导致[6]。目前,临床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机体能力低下,受应激反应影响,术后效果及恢复情况较差[7]。为降低应激反应,应给予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同时,手术前后也需注意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疼痛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疼痛和应激反应,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全麻通过使用一系列麻醉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但过量使用全麻药物将对神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是一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的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等疼痛性疾病。在超声引导下,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图像观察到神经的位置和分布,从而精确地将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周围,达到阻滞神经传导的目的。这种技术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已成为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8]。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通过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方案发现,联合麻醉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

  本研究中,观察组麻醉效果较对照组更好,且不同时间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高,心率较对照组低。说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观察组麻醉方案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分析原因:通过超声引导,可以精确地将麻醉药物注入髂筋膜神经周围,有效阻滞神经传导,减轻疼痛和不适感,从而避免全身使用镇痛药物对老年人身体机能造成影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9]。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可以精确控制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范围,避免对重要脏器造成影响,同时阻断神经纤维传导,起到镇痛作用。联合全麻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作用。此外,联合使用全麻和神经阻滞可以相互补充,提高麻醉效果,同时全麻药物使用量可以减少,从而减少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稳定血流动力学。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及PGE2、SP水平较对照组低。说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观察组麻醉方案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分析原因:观察组麻醉方案中,在注射局部药物时,能精准地将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从而减轻疼痛感受。该阻滞作用可以避免全身使用镇痛药物,减少药物对身体的干扰,同时降低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10]。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采用局部麻醉药物可以阻断神经纤维传导,从而抑制疼痛刺激传入,减轻术后疼痛,降低VAS评分[11]。全麻药物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作用,从而进一步减轻术后疼痛[12]。此外,全麻药物使用量减少,能减少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拔管、苏醒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戚桂松,郑新英,宋苗苗,等.基于血管内皮糖萼探究Omega-3脂肪酸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DVT的改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4):3408-3412.

  [2]张治建,田庆,顾峥荣.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6):926-928.

  [3]朱建国,张友传,冯毅承,等.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8):1310-1313.

  [4]朱娟,马鹏,蒋鹏.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32(4):345-349.

  [5]姜保国,张殿英,付中国.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5):484-487.

  [6]柯嵩,于利,何宜谦.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7):1082-1086.

  [7]张燕.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0):1730-1732.

  [8]宋洁,胡宪文,陈齐,等.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PGE2、SP和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3):4536-4540.

  [9]祁占花,张建业,范卫玲.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谵妄的影响[J].医学综述,2021,27(7):1452-1456.

  [10]楚双萍,朱忠权,蔡振,等.超声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血流动力与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2):218-221.

  [11]佟飞,周雷,倪华,等.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联合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42(4):284-288.

  [12]李洪,周汝虹,王东,等.术前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应激反应和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8):3489-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