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TPVB阻滞复合全麻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论文

2025-06-28 14:06:00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复合全麻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60例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TPVB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0.02±1.24)min、苏醒时间(15.39±2.37)min以及拔管时间(15.47±6.32)m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复合全麻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60例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TPVB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0.02±1.24)min、苏醒时间(15.39±2.37)min以及拔管时间(15.47±6.3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2.89±2.95)min、(19.56±4.58)min、(20.59±7.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2、4.429、2.913,P均<0.05)。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苏醒质量高,术后镇痛效果好。
[关键词]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苏醒质量;术后镇痛
胸腔镜手术因其微创特点,结合现代影像技术与精密手术器械,通过小切口完成胸外科疾病的治疗,逐渐成为胸部手术的代表术式。然而,尽管手术切口较小,患者在术中仍可能出现应激反应,甚至术后伴有较强痛感,引起苏醒躁动,降低苏醒质量,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需要选择更为安全的手术麻醉方式[1-2]。全身麻醉通过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感觉和意识消失,从而满足手术需求,但也会对机体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快速注射会引起机体呼吸和心跳暂停现象,并导致血压降低。椎旁神经阻滞是另一种麻醉方式,针对某一区域内的神经,这种技术趋于成熟,操作比较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备受临床认可[3-4]。超声技术是一种影像学技术,辅助用于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中,可避免反复刺穿加重患者不适,预防术后出现并发症,保证患者麻醉安全性[5]。本文旨在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复合全麻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灌云县人民医院60例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0~71岁,平均(56.35±3.10)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0岁,平均(56.40±2.9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0122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无意识或沟通障碍。
排除标准:患有心脏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研究所有药物过敏者。
1.3方法
麻醉前30 min,所有患者肌内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12020381;规格:1 mL∶0.1 g)+0.5 mg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国药准字H51023078;规格:2 mL∶1 mg),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
对照组行全身麻醉,静注0.05 mg/kg咪达唑仑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7040;规格:2 mL∶2 mg),静脉把控输注泵入1.5~2.5 mg/kg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10368;规格:10 mL∶0.1 g)+0.1~1.0 ug/kg盐酸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23421;规格:2 mg),后注射0.2 mg/kg苯磺顺阿曲库胺(国药准字H20181157;规格:2.5 mL∶5 mg×5支/盒),3~4 min后,妥善放置双腔导管,纤支镜确定导管位置是否准确,无误后连接麻醉机,调节PETCO2 35~45 mmHg,术中泵入维持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保证BIS值在40~60之间,即将完成手术时停止用药,当患者呼吸频率>10次/min且清醒时方可拔管。
观察组同样行全麻操作,但需提前开展超声引导下TPVB麻醉处理:患者侧卧,术侧向上,消毒铺巾,用薄膜包裹超声探头,确定脊椎中线2.5 cm部位,相接近于手术缺口的肋骨间隙部位,采取超声引导操作,注意从浅至深,对穿刺部位注射利多卡因局麻,超声探头平面脊柱向头侧缓慢推进,22G神经阻滞穿刺针刺入壁层胸膜与肋横突韧带之间,回抽未见血液,注入0.5%罗哌卡因2 mg/kg,当患者术侧发生阻滞截断,实行如上全麻操作。
1.4观察指标
苏醒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1、3、5 h咳嗽和静息状态的疼痛度,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度高。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苏醒指标、疼痛评分为计量资料,且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苏醒质量对比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10.02±1.24)min、苏醒时间为(15.39±2.37)min、拔管时间为(15.47±6.32)min,均短于对照组以上各指标的(12.89±2.95)min、(19.56±4.58)min、(20.59±7.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2、4.429、2.913,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讨论
胸椎旁间隙位于脊柱旁边,虽与硬膜外间隙的距离很近,但仍为一个隐藏的小空间,若经此麻醉,可完善阻滞传导痛感的交感链,部分药物便可发挥神经节段的阻滞作用,抑制手术刺激性,提高麻醉安全性,胸椎旁间隙在胸外科手术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胸椎旁阻滞早期穿刺定位法选择体表定位法,当针尖有落空感,可判定为刺穿深入已经到达椎旁间隙,但若穿刺效果不佳,可能引起气胸或肋间血管损伤问题[6-7]。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麻醉中,穿刺定位精确,对麻醉阻滞穿刺靶点进行辅助性定位,可通过影像学技术精确定位相邻组织,对穿刺路径加以定位,引导穿刺工作,可在直视下完成定位操作,不会对机体胸壁产生较大刺激性,使患者体征更稳定[8-9]。胸腔镜手术开展中,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可对手术部位产生较轻的刺激性,减少穿刺不良风险,提高穿刺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使患者术后早期苏醒[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P均<0.05)。这就说明TPVB复合全麻这一方法的应用,实现了苏醒质量的提升,促使患者早期恢复呼吸并苏醒,缩短患者拔管时间。侯丕红等[11]结果中,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1.2±3.4)min、苏醒时间(16.5±4.7)min、拔管时间(19.4±6.4)min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该结果与本文高度一致。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法可以直视完成麻醉操作,安全性较高,且单侧局限性发挥作用,34个胸肋节段产生阻滞性,无需过度干扰患者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为此保证了苏醒时间的缩短、呼吸功能恢复速度的加快,利于患者早日苏醒,有助于患者早期拔管[12-13]。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静息和咳嗽时不同时点VAS评分低(P均<0.05),说明该种麻醉方式可以良好镇痛。胸段硬膜外阻滞技术因个体化解剖结构,对阻滞麻醉技术的要求提高,容易引起尿潴留或低血压问题[14]。相较之下,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会把药物注射至机体胸椎双侧间隙脊神经根部位,经阻滞椎旁脊神经信号的良好传导,可以更好地提高镇痛效果,不会对机体生理功能产生较大消极影响,促使患者心肌和血管组织良好收缩,保证整体麻醉作用[15-16]。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应用,苏醒质量高,术后镇痛效果好。
[参考文献]
[1]Zhang B.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anesthe⁃sia in thoracoscopic pulmonary bullectomy[J/CD].World's Latest Medical Information Digest(Continuous Electronic Journal),2020,20(A2):178-179.
[2]Cheng XF,Fu QY.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on the quality of recovery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surgery[J].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2021,14(26):165-167.
[3]赵聪,尹泓,李红梅,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9):2140-2143.
[4]刘艳军,彭薇,张铭,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安全性及镇痛效果的研究[J].巴楚医学,2022,5(2):72-77.
[5]尹秋稳,姜睿,李爱梅,等.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2,18(1):97-102.
[6]Yu DZ,Li WJ.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oracoscopic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continuous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J].World's Latest Medical Information Digest,2021,21(45):81-82.
[7]刘冉冉.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7):1145-1148.
[8]肖颖琨,曾菲,许立新.超声下不同配伍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术后智能化病人自控镇痛应激反应与镇痛效应的比较[J].广东医学,2020,41(11):1118-1123.
[9]陈华永,马丹丹,张华朋,等.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21,6(23):137-139,147.
[10]宋琳苑,吴国超.胸腔镜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世界复合医学,2021,7(11):54-57.
[11]侯丕红,鲍红光,李金生,等.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5):421-424.
[12]周银燕,张宇,白文娅,等.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41(7):64-70.
[13]韩志国,贾衍杰,张良,等.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21-22.
[14]王洋,陈哲.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62.
[15]刘洋,赵冰洁.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3):9-11.
[16]刘艳军,曾萍,汪姝君,等.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巴楚医学,2021,4(4):6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