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C 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论文

2025-06-27 17:08:5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CRP联合血脂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
[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血脂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在乌海市中医蒙医医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疾病组,并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组。对比两组CRP、血脂水平,以及上述指标单一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疾病组的CRP、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健康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50%(78/80)、特异度为98.75%(79/80)、准确度为98.13%(157/160)、阳性预测值为98.73%(78/79)、阴性预测值为97.53%(79/81),高于CRP检测的78.75%(63/80)、80.00%(64/80)、79.38%(127/160)、79.75%(63/79)、79.01%(64/81),以及血脂检测的85.00%(68/80)、86.25%(69/80)、85.63%(137/160)、86.08%(68/79)、85.19%(69/81),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0、13.492、27.503、13.238、8.681,P均<0.05)。结论CRP联合血脂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冠心病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一过程会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1]。尽管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诊断技术不断进步,探索更为简便且有效的诊断手段依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一种灵敏的炎症指标,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血脂水平的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的降低,也被视为冠心病的重要风险要素[2-3]。近年的多项研究进一步揭示,CRP与血脂检测的结合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展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这种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炎症和脂质代谢状态,还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4]。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研究CRP联合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重要性及实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在乌海市中医蒙医医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疾病组,并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组。疾病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56~79岁,平均(66.86±4.35)岁。健康组中男37名,女43名;年龄55~80岁,平均(65.63±4.59)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乌海市中医蒙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230105414)。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疾病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健康组经体检无异常;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急慢性感染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存在周围血管栓塞性疾病或周围血管性疾病者;有脑卒中病史;肝肾功能不全,且指标超出正常范围1.5倍以上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方法
(1)血液样本采集与分析方法。①血样采集:所有受检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采集下肘静脉血5 mL。采血后,血样于室温条件下静置30 min。②血样处理:静置后的血样以3 000 r/min的速率离心15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进一步分离血清,并保存于-20℃环境中以备后续分析。③CRP检测:采用浊度分析仪(鲁械注准20192220226,型号规格:XK)进行CRP的检测。应用免疫放射法进行测定,确保操作遵循试剂盒内的详细操作说明。④血脂系列检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粤械注准20242220117,型号规格HZ-A200)进行血脂分析。检测项目涵盖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HDL-C和LDL-C。
(2)结果判读:①CRP正常值范围为<5 mg/L,超出范围为阳性。②TG正常值范围为<1.70 mmol/L,超出范围为阳性;TC正常值范围为<5.18 mmol/L,超出范围为阳性;LDL-C正常值范围为<3.37 mmol/L,超出范围为阳性;HDL-C正常值范围为>1.04 mmol/L,低于范围为阳性,四者任一超出正常值范围为血脂检测阳性。③CRP和血脂任一检测阳性则为联合检测阳性。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CRP、血脂水平,以及上述指标单一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CRP、血脂水平为计量资料,且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诊断效能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CRP及血脂水平比较
疾病组的CRP、TG、TC、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HDL-C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CRP及血脂指标单一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98.75%、准确度为98.13%、阳性预测值为98.73%、阴性预测值为97.53%,均高于CRP单一检测及血脂单一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6]。传统的诊断手段,例如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揭示心脏的功能状况,但在冠心病早期病变的检测方面灵敏度较低。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检测技术的持续进步,生化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CRP和血脂检测是两个尤为重要的方面。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机体遭遇感染或组织损伤时会显著升高,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7-8]。鉴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紧密相关,且动脉粥样硬化本质上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因此,CRP水平的升高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其进展程度。另一方面,血脂异常也被公认为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检测中TG、TC、LDL-C的升高和HDL-C的降低,能够直接反映机体的脂代谢状态,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组与健康组的CRP及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一结果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中,炎症反应和血脂代谢异常经常同时存在,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CRP的升高反映了机体内的炎症反应状态,而血脂的异常则直接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深入分析CRP联合血脂检测对上述指标的作用机制,可以发现,CRP的升高不仅仅是一个炎症反应的标志,它还可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促进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的粘附以及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等方式,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而血脂异常,尤其是LDL-C的升高,不仅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还能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和动脉斑块的发展。HDL-C的降低则减少了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使得更多的胆固醇在血管壁内沉积,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1-12]。
本研究中,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7.50%)、特异度(98.75%)、准确度(98.13%)、阳性预测值(98.73%)、阴性预测值(97.53%)均高于单一检测(P均<0.05),与徐雪保等[11]的研究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42%、特异度为96.45%、准确度为95.27%、阳性预测值为92.48%、阴性预测值为96.33%,均高于单一检测(P均<0.05)”一致,上述结果提示联合检测CRP和血脂指标,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冠心病风险。单一指标的检测可能只能反映疾病的一个方面,而联合检测则可以从多个角度揭示疾病的状态。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综合考虑炎症反应和血脂代谢状态是非常必要的[12]。
综上所述,CRP与血脂的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展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这种联合检测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还能为临床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韩宁,向湘元,韩春俐.Hcy、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性及价值评价[J/CD].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2):188-189.
[2]朱亮.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血脂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4):139-141,128.
[3]许坚锋,钟志娟,郭国威,等.血脂、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1,39(3):287-290.
[4]曹雅琼.血清CRP、Hcy、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1,20(1):101-102.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3):265-273.
[6]张艳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20,33(2):167-168.
[7]季辉,刘敏.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的监测价值体会[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84,89.
[8]曾金妹,邓明华.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8):92-93.
[9]陈思.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6):775-776.
[10]李明.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15):24-26.
[11]徐雪保,李国春,章欢欢,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11):88-89.
[12]毋淑珍,孙斌,卢革新,等.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脂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586-2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