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应用顺皮纹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

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应用顺皮纹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

5

2025-06-27 17:03:4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顺皮纹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改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临床指标、瘢痕情况、上肢功能、肩部功能以及生活功能方面效果较佳。

       [摘要]目的探究顺皮纹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4年5月到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的50例锁骨中断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实施顺皮纹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瘢痕评分、肢体功能、肩关节功能、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12±5.45)min,长于对照组的(56.13±5.52)min;切口长度为(7.67±0.87)cm,短于对照组的(10.65±0.86)cm;术中出血量为(28.74±8.53)mL,低于对照组的(41.25±8.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6、12.180、5.053,P均<0.05)。观察组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皮纹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改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临床指标、瘢痕情况、上肢功能、肩部功能以及生活功能方面效果较佳。


  [关键词]锁骨中断骨折;顺皮纹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瘢痕;肩部功能;生活能力


  锁骨中段处于锁骨内外交界点处,无肌肉和韧带覆盖支持,无论是弯曲还是横切面解剖上,均为过渡区域,导致其成为人体最薄弱的位置[1]。故在遭受外力时,锁骨中段骨折发生率最高,大约占据锁骨骨折的4/5[2]。目前针对锁骨中段骨折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内固定,其中髓内钉固定易松动,对抗性较差,常有患者反馈该种固定方法会刺激皮肤,后期不得已取出内固定[3]。同时松动的髓内钉随时面临脱落风险,严重者可能刺破患者肺脏、心脏,引发不良结局。而传统钢板内固定法具有操作简单、抗动性强等优势,但其钢板会紧密贴合患者锁骨面,摩擦之下损伤患者骨膜,影响锁骨血供情况,易造成患者骨折部位迁延不愈。另上述两种手术均尚未考虑到切口长度、美观程度、瘢痕情况问题。顺皮纹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在基于传统钢板固定法的基础上,结合皮肤纹理走向特点,改良切口角度和长度,降低切口软组织损伤程度,躲避锁骨上段神经,将瘢痕隐藏在皮肤纹路中,可降低瘢痕显现程度,提高美观度[4]。本研究旨在探讨顺皮纹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4年5月到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的50例锁骨中断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实施顺皮纹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7160512)。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锁骨骨折治疗共识[5];②单侧锁骨中段骨折;③16~70岁;④骨折时间<24 h;⑤精神状态、思维状态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肩部损伤或上肢功能异常者;②神经损伤者;③病理性骨折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


  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治疗。麻醉成功,患者取平卧位,调高床头,垫高患侧,消毒铺巾,以锁骨骨折顶端行横向约10 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包括骨折部位,骨膜剥离、清除骨折端血肿及粉碎性骨折粉末。移位骨折部位行复位处理,取合适钢板置于骨折部位上端,并置入螺钉稳固,透视检查位置,无误后冲洗手术腔,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术毕。


  观察组实施顺皮纹小切口内固定治疗。麻醉成功,患者取平卧位,肩胛骨之间垫至方巾后缩肩胛骨,恢复锁骨完整长度,透视机拍摄锁骨部位完整X线,线笔标注锁骨两端及骨折端,顺沿皮肤纹理设计手术切口。准备完毕消毒铺巾,根据设计切口方向及长度做小切口2~3 cm,依次切开皮肤表层至显露骨折端,注意避开锁骨上神经,移位骨折端需使用复位钳复位并临床固定,复位中注意保护骨折端骨膜,保护血运。取合适钢板,结合患者锁骨形状,必要时可塑形钢板形状,放置患者锁骨骨折部位下方,设计锁定孔后做切口,切口仍根据皮肤走向设计,长度约2 cm。分离皮下组织,显露钢板后微调位置,位置调整完毕置入螺钉2~3枚,位置检查无异常后冲洗手术腔,缝合各皮肤组织。


  1.4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各临床指标水平。


  ②瘢痕评分。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6]进行评估,使用拨片按压瘢痕2 s,查看患者瘢痕变化情况,共0~15分,分值越高代表修复效果越差。


  ③肢体功能。选择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7]进行评估,共0~66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肢体功能越好。


  ④肩关节功能。选择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8]进行评估,包括疼痛、日常活动水平、手的位置、向前、外展、外旋、内旋共7个项目,其中疼痛项目计15分,其他项目各10分,分值越高代表肩关节功能越好。


  ⑤生活能力。选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9]进行评估,包括行为生活自理能力(7~28分)、工具性生活能力(7~28分)2个维度,共14个条目,计1~4分,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⑥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软组织局部不适、上肢功能恢复异常、锁骨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临床指标、瘢痕评分、肢体功能、肩关节功能、生活能力为计量资料,且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VSS及FMA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V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2.4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5。

  2.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12±5.45)min,长于对照组的(56.13±5.52)min(P<0.05)。分析原因: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方式完成手术,手术视野相对有限,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操作更加精细,同时小切口下进行锁定板的放置和固定需要更高的精确度,医生需仔细调节位置和角度,确保其稳定固定骨折部位[10]。而传统模式切口能够显露全部锁骨端,骨折复位和固定操作相对简单,故手术时间方面顺皮纹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并不具备优势[11]。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原因在于观察组治疗结合微创技术使得切口设计更为精细,能够确保手术成功,并且微创技术能够在不广泛剥离组织的情况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瘢痕评分更低,修复效果较好。顺皮纹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中的切口设计遵循了皮肤自然的纹理,而皮肤纹理是皮肤张力的自然方向,沿着正常方向切开可以减少对皮肤的牵拉与损伤,从而降低瘢痕发生[13]。另外较于传统的大切口,小切口减少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暴露面积,降低手术创伤,减少瘢痕产生[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VSS为(3.05±1.19)分低于对照组的(4.56±1.02)分,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原因:顺皮纹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模式中顺皮纹小切口的设计显著减少了手术创伤,避免大切口对周围组织的剥离及损伤,有助于保护患者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和神经阻滞,加速骨折愈合过程[15]。且因为切口较小,操作精细,术中出血量较少,降低手术风险,利于患者预后。同时锁定板与螺钉的设计使其能够在不广泛剥离骨膜情况下实现稳定的固定,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对骨折部位血供的破坏,还有助于骨折的精确复位和稳定固定[16-17]。同时内固定稳定可靠,患者能够在医生指导下及早进行肩部和上肢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肩部、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顺皮纹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模式可有效改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临床指标,降低瘢痕程度,提高肩部、上肢等关节功能,有助于日常活动能力恢复。

  [参考文献]


  [1]Lobenhoffer P.Implantatassoziierte fraktur des tibiakopfs bei zementfreier medialer schlittenprothese:Winkelsta⁃bile plattenosteosynthese[Implant-associated fracture of the tibial plateau in cementless medial unicondylar knee prosthesis:Locking plate osteosynthesis][J].Oper Orthop Traumatol,2023,35(6):397-402.


  [2]潘存锋,周武忠,邹而标.锁定解剖型钢板固定术在锁骨中段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0,33(4):914-915.


  [3]马忠杰,沈凤萍.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和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20(17):220,225.


  [4]郝子越.顺皮纹小切口与传统横行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对比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23.


  [5]曹发奇,刘梦非,周武,等.2023美国骨科医师学会临床实践指南:锁骨骨折的治疗概要[J].临床外科杂志,2024,32(1):52-54.


  [6]刘海兵,唐丹,曹海燕,等.温哥华瘢痕量表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40-242.


  [7]毕胜,Christina Hui-Chan.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标准效度和评定者内部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12):1084-1086.


  [8]朱柯,姚敏,杨龙,等.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中文版介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4):615-618.


  [9]李翔,俞君,吴晓亚,等.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上肢离断再植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1,35(3):379-381.


  [10]李伟康,蔡进奎,李漌涼,等.双棒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24,27(1):56-60.


  [11]邱卫华,王剑玮,黄磊,等.经皮项链弧形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24,27(2):219-222.


  [12]马天勇,王德伟.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29):4599-4606.


  [13]郑上团,胡旭,赵恩哲.传统切开与微创钢板接骨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25):1897-1902.


  [14]揭强,练志平,王建嗣,等.经皮钳持下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完全性骨折[J].中医正骨,2023,35(10):75-77,80.


  [15]王怀波,殷常瑜,张锦祥,等.锁骨解剖型接骨板微创复位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效果观察[J].微创医学,2023,18(4):454-458,493.


  [16]倪志豪.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RobinsonIIB型)的疗效比较[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20.


  [17]李金兴,宁文付.适度预弯锁骨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折枝样"骨折合并喙突骨折、肩锁韧带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4,39(3):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