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喉返神经保护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喉返神经保护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3

2025-06-27 16:48:3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喉返神经探查时间,降低嗓音障碍评分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提高吞咽功能评分,效果优于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

  【摘要】目的:观察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喉返神经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喉返神经保护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观察组术中采用神经监测技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探查时间)水平、术后3个月嗓音障碍[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分、术后不同时间(术后1、3个月)吞咽功能[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分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探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功能、生理、情感等VH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MDA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9.0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喉返神经探查时间,降低嗓音障碍评分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提高吞咽功能评分,效果优于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


  【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喉返神经保护;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嗓音障碍;吞咽功能;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腺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癌的常用术式,但术后患者易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喉返神经损伤表现,降低生命质量[1-2]。因此,甲状腺癌根治术中采取有效的喉返神经保护措施尤为重要。既往,临床多采用显露喉返神经的方式进行保护,虽能保持神经解剖结构的连续性,但无法保证神经功能的完整性[3]。神经监测技术可通过电刺激喉返神经获得肌电信号,根据肌电信号变化了解有无神经损伤,从而保护喉返神经功能的完整性[4]。本文观察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喉返神经保护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甲状腺癌诊断标准[5];经甲状腺功能、超声等检查确诊;符合甲状腺癌根治术指征;单侧病变;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术中喉返神经保护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观察组男9例,女23例;年龄35~57岁,平均(46.84±5.73)岁;体质量指数16~28 kg/m2,平均(22.98±2.69)kg/m2;肿瘤位置:左侧18例,右侧14例;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10例;病理类型:乳头状癌27例,滤泡状癌3例,髓样癌2例;病灶最大直径1~3 cm,平均(1.86±0.45)cm。对照组男7例,女24例;年龄36~58岁,平均(46.94±5.68)岁;体质量指数16~28 kg/m2,平均(22.84±2.71)kg/m2;肿瘤位置:左侧17例,右侧14例;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11例;病理类型:乳头状癌25例,滤泡状癌4例,髓样癌2例;病灶最大直径1~3 cm,平均(1.93±0.52)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完善术前常规检查,确定病灶范围。嘱患者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固定患者头部,于胸骨切迹上2横指位置作3~5cm的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剪开颈白线,充分暴露病变甲状腺。


  对照组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游离甲状腺叶,结扎并离断甲状腺中静脉,紧贴腺体离断甲状腺悬韧带,并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提起甲状腺下极,钝性分离甲状腺后包膜,在气管食管沟内仔细分离白色条索状喉返神经,并注意其分支与走行,沿喉返神经向上巡至环甲关节外下方,找到喉返神经入喉处。之后常规切除甲状腺腺体,并进行中央颈区淋巴结清扫,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开喉返神经走行,止血后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


  观察组术中采用神经监测技术。术前采用纤维喉镜记录患者声带运动情况,连接肌电诱发电位监测仪(湖南安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湘械注准20202071473,型号:BN-JCY-100),将皮下回路电极和接地电极置于患者双肩,连接电极并测试神经监测系统是否正常。术中采用“十字交叉法”解剖喉返神经,于甲状腺下极水平,使用探针给予迷走神经刺激,观察其肌电图变化来确定喉返神经起始位置,并在垂直于气管的方向施加电流,进一步确定喉返神经的具体走行。初步定位后,以1 mA电流刺激迷走神经并记录其肌电信号,在肌电信号最强处分离组织,显露喉返神经,以1 mA电流刺激喉返神经,记录其肌电信号。之后常规切除甲状腺腺体,并进行中央颈区淋巴结清扫,操作过程中持续监测肌电信号,当探针刺激喉返神经的肌电图振幅较前下降50%时,提示喉返神经可能受损。全部操作结束后,再次以1 mA电流分别刺激喉返神经和迷走神经,复测肌电信号。止血后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探查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嗓音障碍评分。术后3个月,采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估,包括功能(0~40分)、生理(0~40分)、情感(0~40分)3个维度,总分0~120分,评分越高表明嗓音障碍越严重。(3)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吞咽功能评分。术后1、3个月,采用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估,共20个条目,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好。(4)比较两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判定标准[8]:术后3个月,采用电子喉镜检查患者声带情况,若出现声带麻痹则诊断为喉返神经损伤。术后6个月复查,若声带麻痹仍未恢复,则判定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若声带麻痹消失,则判定为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探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3个月嗓音障碍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观察组功能、生理、情感等VH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术后1、3个月,观察组MDA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9.0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11d8124775dc769900fd8056985f3a.png

  3讨论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单侧喉返神经损伤会导致声音嘶哑,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可使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和窒息[6-7]。


  术中神经监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肌电信号,判定术中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可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风险[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探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两组均采用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因此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相当。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多依赖术者经验,且需仔细剥离神经周围组织,并明确神经走形,因此手术时间和喉返神经探查时间较长[9]。而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利用电生理原理,通过电刺激喉返神经形成肌电信号,便于术者快速、准确判断喉返神经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完好性,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和喉返神经探查时间[10]。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术后3个月功能、生理、情感等VHI各维度评分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3个月MDA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有效识别喉返神经,便于术者切除甲状腺腺体时有效避开神经区域,从而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改善术后嗓音功能和吞咽功能[11-12]。


  综上所述,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喉返神经探查时间,降低嗓音障碍评分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提高吞咽功能评分,效果优于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


参考文献


  [1]林鸿国,刘大晟,黄学阳,等.喉返神经导向内侧入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2,25(12):928-932.


  [2]胡勇,吴国辉,章锐.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不同入路探查喉返神经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110-113.


  [3]王敏,周翰宗,马晓飞,等.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不同途径显露喉返神经的应用效果评价[J].癌症进展,2021,19(4):380-383.


  [4]冯雯,高磊,黄野,等.喉返神经实时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与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20):67-69.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等.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10):779-797.


  [6]Fundakowski CE,Hales NW,Agrawal N,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 thyroidectomy:american head and neck society consensus statement[J].Head Neck,2018,40(4):663-675.


  [7]闫军.全甲状腺切除术对双侧甲状腺癌患者应激反应、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7):831-834.


  [8]刘佳,袁栩昕,郑惊雷.不同喉返神经保护方法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再次手术中的效果[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31(6):532-536.


  [9]李宁磊,刘初钦,金一怡,等.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中喉返神经及旁腺保护措施与解剖基础[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2,40(5):615-618.


  [10]高一飞,宋立军,储建,等.神经探测技术在Miccoli腔镜辅助复杂甲状腺术中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J].临床外科杂志,2022,30(10):963-966.


  [11]龙克艰,杨超,吴强,等.甲状腺术中喉不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神经监测的使用[J].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0):927-931.


  [12]王程,隋成秋,赵紫涵,等.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2,16(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