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刺激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论文

2025-06-27 15:43:2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生物反馈刺激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BI评分,降低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康复训练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反馈刺激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刺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活动度(外旋、内旋、前屈、外展、后伸)、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外旋、内旋、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刺激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BI评分,降低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康复训练治疗。
【关键词】运动康复训练;生物反馈刺激;肩周炎;肩关节功能;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
肩周炎多由慢性炎症、糖尿病、长时间肩部固定、内分泌改变等引起,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肩部软组织弹性消失,活动范围缩小[1]。运动康复训练包括伸展训练、活动训练和力量训练,可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的肩部疼痛,但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有限[2-3]。生物反馈刺激可提高肩部肌肉的稳定性,促进肩部肌肉被动收缩,有效改善患者肩部活动受限。本文观察生物反馈刺激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肩周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经X线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单侧发病;近期未进行过相关手术治疗;年龄≥40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肩部骨折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精神病史;合并心、肝、肾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受损;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伴有免疫、造血功能异常。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40-60岁,平均(46.14±3.27)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45±3.94)个月;患病部位:左侧19例,右侧29例。研究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1~59岁,平均(45.24±3.15)岁;病程1~11个月,平均(5.76±4.60)个月;患病部位:左侧20例,右侧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患者站立,双脚与肩部同宽,采用肩关节康复器(浙江科惠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72190697,JKJ-1型)辅助锻炼,将弹力带缓慢向两侧展开,双手向上握紧弹力带,抬举至锁骨上窝。外展并后收双肩,收紧弹力带。患者以肩部为圆心,双臂做顺时针、逆时针交替画圈动作,治疗以患者感到轻微疼痛、肩关节周围组织有牵拉感为度,30min/次,1次/6 d/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刺激。患者放松四肢,将肌电生物反馈仪(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92070465,HB120D型)表面电极置于三角肌处,将电流设定为8~20mA,脉宽为200~220Hs,频率5~10 Hz,治疗师在放松电位时引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后伸、前屈等动作,以患者的反馈及肌电信号为依据进行适当调整。患者每训练5min可休息40s,30min/次,1次/d,5d/周。
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肩部疼痛症状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好转,活动范围显著增大;有效:肩部疼痛症状减轻,肩关节功能好转,活动范围适当增大;无效:肩部疼痛症状未消失甚至加重,肩关节功能不良,未改善活动范围[”。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里表(CMS)评估肩关节功能,包括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肌力和疼痛程度4个维度,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5],总分0~10分,分数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越低。(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肩关节量角器测量肩关节外旋、内旋、前屈、外展、后伸的活动度。(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Berthel.指数(BI)评估,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控制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维度,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较治疗前,两组CMS、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外旋、内旋、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外旋、内旋、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治疗前,两组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肩周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疾病,通常由劳累过度、睡眠时肩部着凉等引起。长期缺乏活动可引发肩部关节僵硬、疼痛等症状,从而发展成肩周炎[11]。临床通过手术松解、口服药物及神经麻醉等方式治疗,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及疗程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单一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并不明显[12]。生物反馈刺激可通过电极激发患者肩部肌肉伸缩运动,从而恢复肩关节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C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患者三角肌肌力降低,导致肩关节不稳。而生物反馈刺激可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三角肌,使其收缩,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因神经粗纤维兴奋性较高,可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入,刺激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减轻疼痛程度。联合肩关节训练可松解组织粘连,从而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13]。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肩关节外旋、内旋、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运动康复训练通过肩关节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可减轻肩关节周围组织间粘连,增大肩关节活动度[14]。生物反馈刺激可将肌电信息转为易于理解的信号,并反馈给患者,增强患者主动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大脑功能重组,激活被封闭的神经通路,建立新的神经网络,从而恢复肩关节功能,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日常活动能力[15]。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刺激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BI评分,降低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康复训练治疗。
参考文献
[1]Gupta GK,Shekhar S,Haque ZU,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Platelet-Rich Plasma(PRP)and Local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in Periarthritis Shoulder:A Prospective,Randomized,Open,Blinded End-Point(PROBE)Study[J].Cureus,2022,14(9):e29253.
[2]张月兰,高玉芳,王笑林,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肩袖损伤患者经手法松解术治疗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4,46(1):47-49.
[3]陈建新,田心宇,张键.等速离心训练对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2):1485-1490.
[4]Kondo K,Noonan KM,Freeman M,et al.Efficacy of Biofeedback for Medical Conditions:an Evidence Map[J].J Gen Intern Med,2019,34(12):2883-2893.
[5]Richardson KM,Saleh AA,Jospe MR,et al.Using Biological Feedback to Promote Health Behavior Change in Adults:Protocol for aScoping Review[J].JMIR Res Protoc,2022,11(1):e32579.
[6]李承球.肩周炎的分类诊断和治疗[J].颈腰痛杂志,2004,25(3):144-150.
[7]Somisetty TK,Seenappa H,Das S,et al.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icular Platelet-Rich Plasma and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Frozen Should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ureus,2023,15(5):e39728.
[8]桂树虹,蔡燕,秦庆广,等.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火针针刺激痛点及“肩三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7):150-156.
[9]Duc Nguyen M,Van Tran T,Vinh Nguyen Q,et al.Effectiveness of bee venom acupuncture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J].J Tradit Chin Med,2023,43(4):795-800.
[10]吴毅,胡永善,杨晓冰,等.功能综合评定量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36-2037.
[11]Gao M,Cong H,Li C,et al.Comparis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therapies for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A protocol for 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J].Medicine(Baltimore),2021,100(18):e25769.
[12]Tang L,Chen K,Ma Y,et al.Scapular stabilization exercise based on the type of scapular dyskinesis versus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the shoulder: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21,22(1):713.
[13]龚嘉玉,张翠文,王华军,等.常规康复附加胸椎灵活性训练在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23,39(11):1022-1028.
[14]谢尚能,赖剑萍,李征,等.电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肩袖修补术患者疼痛和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8):4403-4406.
[15]黄英华.分阶段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肩关节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4):159-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