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血流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

2025-06-27 15:27:5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冠脉血流及心率变异性。
【摘要】目的:探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血流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6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冠脉血流指标、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收缩期峰流速(SPV)、舒张期峰流速(DPV)及时间速度积分(CTV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SPV、DPV及CTV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两组SPV、DPV及CTV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的RR间期差值>50 ms者占分析总心搏数量的百分比(PNN50)及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SDNN、SDANN、PNN50、RMSS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两组SDNN、SDANN、PNN50、RMSS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低频功率(LF)及高频功率(H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LF、H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两组LF、H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冠脉血流及心率变异性。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冠心病心绞痛,冠脉血流,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及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其诊治需求较高。与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的研究显示,本病患者的冠脉血流状态较差,可表现为收缩期峰流速(SPV)、舒张期峰流速(DPV)及时间速度积分(CTVI)等冠脉血流指标的异常降低,同时,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也相对失衡,且与病情的变化转归密切相关,是冠脉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1-2]。临床中关于麝香保心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多见,多数研究认为本药对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对于患者冠脉血流及心率变异性的改善作用研究相对匮乏[3-5]。故本研究现探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血流及心率变异性等的影响,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6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纳入标准:20~75岁;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排除标准:1周内进行相关治疗;脑梗及心梗病史;心脏瓣膜或其他心脏疾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慢性病疾病发作期;妊娠或哺乳等特殊阶段。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3.16±7.91)岁;病程1.1~8.6年,平均病程(3.73±0.75)年;NYHA分级:Ⅰ级33例,Ⅱ级22例;合并症:高血压31例,糖尿病2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63.09±7.79)岁;病程1.0~9.0年,平均病程(3.75±0.79)年;NYHA分级:Ⅰ级32例,Ⅱ级23例;合并症:高血压31例,糖尿病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主要给予患者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控制血脂及其他对
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068,规格:每丸重22.5 mg)。口服,2丸/次,3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后的心绞痛症状消失,次数减少80%以上为显效;治疗后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次数减少50%~80%为有效;治疗后的心绞痛改善情况未达到上述有效的程度为无效[6]。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部不适、恶心、嘴唇麻木等。(3)冠脉血流指标:将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探头频率为6 MHz,检测项目为SPV、DPV及CTVI。(4)心率变异性: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检测,并采用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分析检测结果,统计及比较项目包括时域指标[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的RR间期差值>50 ms者占分析总心搏数量的百分比(PNN50)及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及高频功率(HF)]。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冠脉血流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SPV、DPV及CTVI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SPV、DPV及CTV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SPV、DPV及CTV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两组SPV、DPV及CTV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时域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SDNN、SDANN、PNN50、RMSS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SDNN、SDANN、PNN50、RMS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SDNN、SDANN、PNN50、RMSS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两组SDNN、SDANN、PNN50、RMSS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治疗前后频域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LF、H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LF、H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两组LF、H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危害较大,与本病相关的各方面研究均多见,其中冠脉血流状态的变化研究是重点。SPV、DPV及CTVI作为冠脉血流中研究较多的指标,其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普遍呈现较低的状态,冠脉血流较差,导致心肌血供及氧供不能有效满足,因此上述冠脉血流指标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重点监测方面[7-8]。同时也是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估项目。再者,心率变异性也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显著异常的方面,其中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相对于健康同龄者,均呈现失衡的状态,与本类患者存在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9-10]。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呈现相对低下的状态,表现出上述心率变异性指标的低下,且其变化波动与疾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措施选择的参考依据[11-12]。临床中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不断增多,且多为对其疗效的肯定性进行研究[13-15]。但是其研究面仍有待进一步扩宽,如对上述冠脉血流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作用研究仍极为匮乏,故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仍极为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麝香保心丸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相对更高,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则未见显著升高,说明其在保证用药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治疗后的冠脉血流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改善幅度均相对更大,说明其在改善患者的心肌血供及调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分析原因,麝香保心丸的开窍止痛及活血化瘀等作用是有效改善循环的重要基础,冠脉血流作为循环中的重要部位,其也得到有效改善,故心肌血供及氧供改善更为显著,这也为心脏各方面状态的改善提供了基础[16-17]。其中心脏自主神经调控效果得到提升,心率变异性即随之得到改善,故认为麝香保心丸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综合应用优势较为突出[18-20]。
综上所述,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冠脉血流及心率变异性。
参考文献
[1]邵*键,谭添兴.美托洛尔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北方药学,2021,18(7):6-10.
[2]袁慧婵,沈晓旭,张夏天,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2):218-256.
[3]牛怀文.倍他乐克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研究,2021,29(10):93-94.
[4]贾石磊.益气滋阴补肾汤辅助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7):1038-1040.
[5]陆燕云,陈颖.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5):71-72.
[6]谭昕,太加斌,方袁媛,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6(9):316-318.
[7]徐翔,郑奇斌.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5(2):129-131.
[8]郑盈盈,刘洋,王梅,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1,21(2):199-203.
[9]吕虎,范从华,左文.胺碘酮注射液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压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329-1333.
[10]王卫平,侯雨蒙,陈旸,等.麝香保心丸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胱抑素C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3,45(5):756-759.
[11]WEUNSTEIN G,LUTSKI M,GOLDBOURT U,et al.Midlife resting heart rate,but not its visit-to-visit variability,is associated with late-life frailty status in me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ging Male,2020,23(5):1052-1058.
[12]郭瑞霞,冯永萌,姚文哲,等.麝香保心丸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1):81-85.
[13]夏哲林,章欣,金礼通,等.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1,43(7):1772-1774.
[14]杨倩,李洁白,赵静,等.麝香保心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1):3633-3639.
[15]岳慧娟,杨盼盼,王昆阳.静脉注射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肌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11):1383-1389.
[16]MIN J W,CHANG J Y,LEE H,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for the monitoring of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J].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2021,31(7):2089-2098.
[17]王宪英,张慧玲,王晓丽,等.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与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3,23(2):230-233.
[18]艾丽婷,倪慧敏,万艺.麝香保心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5):683-685.
[19]ROTKOPF L T,FROELICH M,RIFFEL P,et al.Influence of heart rate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on the feasibility of ultra-fast,high-pitch coronary photon-counting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23,39(5):1065-1073.
[20]延学学,郝丽梅.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西药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2):129-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