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脑脊液生化指标联合检验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效能分析论文

脑脊液生化指标联合检验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效能分析论文

3

2025-06-20 16:14:2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检验中采取脑脊液生化指标联合检验效能。方法非随机选取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于2023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47例经脑脊液生化检验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受检者为观察组,50名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检验中采取脑脊液生化指标联合检验效能。方法非随机选取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于2023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47例经脑脊液生化检验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受检者为观察组,50名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样本进行生化检验,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检验指标(腺苷脱氨酶、蛋白、葡萄糖和氯化物)的单一指标与联合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指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葡萄糖、氯化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指标检测的敏感度为98.48%、特异度为94.27%、曲线下面积为0.993,均高于单一指标蛋白的93.62%、91.55%、0.984,葡萄糖的44.81%、83.80%、0.628,氯化物的71.24%、58.40%、0.641及腺苷脱氨酶的80.85%、81.00%、0.851。结论脑脊液生化指标中联合指标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检验效能,腺苷脱氨酶,氯化物,葡萄糖


  结核性脑膜炎是指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蛛网膜下腔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性的疾病,多以蛛网膜或软脑膜为受累区域[1-2]。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3],全球范围内新发结核病患者人数近5年呈升高趋势,因结核性脑膜炎出现死亡事件患者人数亦有所增加。且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流动性扩大等诸多因素,可能导致结核性脑膜炎未来发病比例进一步提升[4]。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疾病进展,是现阶段医疗机构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5]。由于该疾病进展相对较快,因此快速诊断及治疗是降低结核性脑膜炎恶化的关键途径[6]。早期针对此类患者采取的检验方式多以脑脊液抗酸杆菌涂片镜检、脑脊液培养为主,其中镜检操作相对便捷但敏感度较差,难以有效确保检验效能[7]。脑脊液培养的特异性极高,但培养流程需要2周左右,严重影响后续诊治工作开展[8]。相关研究表明,脑脊液中蛋白、葡萄糖、氯化物及腺苷脱氨酶等常见生化检验指标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重要指标[9]。本研究旨在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检验中采取脑脊液生化指标联合检验效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于2023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47例经脑脊液生化检验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受检者为观察组,50名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40~60岁,平均(51.62±6.83)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0~60岁,平均(51.36±6.2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临审第(54)号]。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2019中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疗指南》对结核性脑膜炎疾病诊断标准[10];患者主诉存在不同程度头疼、发热症状;脑脊液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呈阴性;CT或MRI检查发现存在脑基底池渗出、脑积水表现;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认知功能正常且可配合检查工作开展;临床资料完整度≥95%。


  观察组排除标准:①脑出血者、颅内肿瘤者、颅内器质性病变者;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④脑脊液检查发现存在寄生虫和真菌者;⑤预计生存期<90 d。


  1.3方法


  排除腰椎穿刺禁忌证后在无菌环境下行腰椎穿刺术,调整患者体位为侧卧位,要求其头部朝向胸部屈曲并将双手抱膝紧贴腹部,躯体呈弓形。将患者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汇处作为穿刺点,0.1%碘伏溶液行皮肤消毒。持腰椎穿刺针沿腰椎间隙进针4~6 cm,当感到阻力消失时提示针头进入脊膜腔。拔出针芯后要求患者放松全身并调节呼吸频率,将双下肢和头部缓慢伸展。接入压力管后观察液面,达到目标平面后进行读数。脑脊液留取完毕后插入针芯并拔出穿刺针,0.1%碘伏溶液消毒后持续压迫穿刺点位3 min,随后采用胶布固定。调整体位为俯卧位,注意将枕头去除避免低颅压头痛。


  1.4观察指标


  脑脊液生化指标检测: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国械注进20192220238;型号:Atellica)处理,脑脊液生化指标包括蛋白、葡萄糖、氯化物及腺苷脱氨酶。其中正常脑脊液中蛋白含量150~400 mg/L、葡萄糖含量2.5~4.4 mmol/L、氯化物含量120~132 mmol/L、腺苷脱氨酶含量≤8 U/L。


  检验效能:ROC曲线分析包括蛋白、葡萄糖、氯化物及腺苷脱氨酶单一指标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AUC等指标。敏感度、特异度、AUC数值越高,提示检验效能越高。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脑脊液生化指标),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ROC曲线分析脑脊液生化指标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价值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人群脑脊液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指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葡萄糖、氯化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单一指标与联合指标检验的诊断价值分析


  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8.48%、特异度为94.27%、AUC为0.993,均高于单一指标,包括蛋白(93.62%、91.55%、0.984)、葡萄糖(44.81%、83.80%、0.628)、氯化物(71.24%、58.40%、0.641)及腺苷脱氨酶(80.85%、81.00%、0.851)。见表2、图1。

  3讨论


  作为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结核性脑膜炎严重损害患者神经功能[11]。该疾病进展迅速且预后较差,即便在有效时间内接受治疗也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多种神经受损症状出现[12]。为遏制该疾病发生与进展,一方面需要重视新兴治疗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开展[13]。蛋白、葡萄糖、氯化物为人体脑脊液中常见组分,表达水平可能与发生结核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相关性[14]。腺苷脱氨酶是参与嘌呤核苷酸代谢的酶,相关研究表明腺苷脱氨酶可作为间接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因子[15]。上述检验指标可能存在潜在检验价值,探究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指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葡萄糖、氯化物低于对照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8.48%、特异度为94.27%、AUC为0.993,均高于蛋白、葡萄糖、氯化物和腺苷脱氨酶单一指标检测效能。结果与石家云等[16]研究一致: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418.53±0.55)mg/L及腺苷脱氨酶各指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葡萄糖、氯化物低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原因如下:正常生理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依托血-脑脊液屏障能够有效将脑脊液封闭在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患者血液中葡萄糖、氯化物及蛋白质等常见组分会选择性透过屏障进入脑脊液中,整体维持动态平衡状态。一旦机体受结核分枝杆菌影响导致血-脑脊液屏障受损,将提高屏障通透性从而增加上述物质在脑脊液中表达水平。结核性脑膜炎疾病发展初期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氯化物及蛋白质均呈现高表达,便于临床检测。腺苷脱氨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该物质与T淋巴细胞显著相关,其活性取决于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化速度[17]。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系统侵入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将破坏血脑屏障结构,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被感染,引发脑组织多种免疫反应,此时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分化并释放各种炎性因子,导致腺苷脱氨酶表达水平显著提高。


  本研究发现上述单一指标检验效能相比于联合检验较低,其原因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或检验步骤不规范相关。如合并恶性肿瘤或高出血倾向患者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同样会升高,糖尿病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相比非糖尿病患者显著升高等。若未及时送检可导致脑脊液细胞破坏变形,或细胞包裹于纤维蛋白凝块中影响检验效率。联合检测可有效规避单一指标检验弊端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检验效能。


  综上所述,结核性脑膜炎检验中采取脑脊液生化指标联合检验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1]王亚丽,崇丽宁,王婷婷,等.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中鉴别价值[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4,24(3):265-270.


  [2]贾斐,刘云.利奈唑胺在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脊液中NSE、ADA、AST、S100β水平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4,48(3):363-365.


  [3]王起,袁甜,方喆,等.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比值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2024,19(2):207-211.


  [4]张佳源,谭杰,黄啟铧,等.结核性脑膜炎的伪装者: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型细胞病[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6):7-10.


  [5]徐小汝,陈路明,王姗姗,等.脑脊液mNGS与传统培养在不同病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差异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23):3532-3536.


  [6]王鑫,买尔旦·阿不来,蔺益红,等.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J].中国防痨杂志,2022,44(1):78-82.


  [7]范层层,李依明,屠淑敏,等.脑脊液IGF-Ⅱ、VE-cadherin、IL-27表达水平及其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24):3721-3725.


  [8]汤明,刘代祥,易桃源,等.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筛选用于预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生物标志物[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39(10):1622-1628.


  [9]刘建,王淑霞,张晓童,等.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外周血补体因子H、载脂蛋白A1和淀粉样蛋白A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2,29(5):422-426.


  [10]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性脑膜炎专业委员会.2019中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38(7):400-408.


  [11]马琼,严琴琴,石秀东,等.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与结核性脑膜炎多重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2,49(4):499-506.


  [12]石亚玮,李鑫,武国德,等.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2,62(18):108-111.


  [13]葛敏娜,魏林琳,易萍,等.脑脊液LTC4、LTB4、LXA4水平与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9):1401-1405.


  [14]王敏,张丽娜,邓美霞,等.1例妊娠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继发脑梗死和下丘脑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J].山东医药,2022,62(9):69-72.


  [15]谌蒙蒙,董静,孙琦,等.基于基因芯片的miRNA表达差异在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防痨杂志,2022,44(3):264-272.


  [16]石家云,王曼知,周海依,等.神经损伤标志物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动态变化特征及意义[J].中国防痨杂志,2022,44(12):1338-1344.


  [17]陈文,姚利,陈康,等.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脑脊液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21,43(10):1066-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