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血流感染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 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

2025-06-20 15:52:3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某院BSI患者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较为常见,其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血流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近3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有关。
【摘要】目的:分析某院血流感染(BSI)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7例B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等。结果:667例检测样本中,大肠埃希菌阳性最多,占比40.48%,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15.59%;菌株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医学科,占29.69%,呼吸重症医学科占22.04%,消化内科占14.3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药物较为敏感;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91.5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较为敏感;相较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更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住院时间、近3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结论:某院BSI患者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较为常见,其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血流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近3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有关。
【关键词】血流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危险因素
血流感染(BSI)为全身性感染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等特点,易诱发脓毒症、败血症等,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健康带来巨大威胁[1]。有研究显示,BSI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较为常见[2]。该菌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性较高,给临床控制感染增加较大难度[3]。BSI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与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关系密切,故了解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特点、耐药特征及关于BSI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对临床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意义重大[4-5]。因此,本研究分析某院BSI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以期为该类患者采取适合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7例B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2例,女285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8.92±4.64)岁;大肠埃希菌阳性270例,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04例。纳入标准:(1)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6],诊断符合BSI相关标准;(2)年龄≥18岁;(3)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同一患者重复培养分离的菌株,(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30 d内已参加其它临床研究,(4)临床资料不全。
1.2方法
查询微生物管理系统,收集患者基本资料、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等。对患者予以双侧双瓶无菌采血,血培养采用血培养仪(梅里埃Bact/Alert 3D 360),依据《临床微生物学血培养操作规范》[7]进行操作,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30)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补充药敏试验,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测结果及药敏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新版标准[8]。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BSI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比较
667例检测样本中,大肠埃希菌阳性最多,占40.48%(270/667),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15.59%(104/667);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7.69%(118/667),链球菌属占20.24%(135/667),葡萄球菌属21.59%(144/667),其他占2.85%(19/667)。667例样本的菌株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医学科,占29.69%(198/667),呼吸重症医学科占22.04%(147/667),消化内科占14.39%(96/667),泌尿外科占12.29%(82/667),肾病风湿科占10.04%(67/667),康复医学科占6.75%(45/667),心血管内科占4.80%(32/667)。
2.2 BSI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比较
药敏结果显示,BSI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他啶有高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药物较为敏感。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91.5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较为敏感。相较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更高,见表1。
2.3 BSI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影响因素比较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是否入住ICU、住院时间、手术、侵入性操作、近3个月是否使用三代头孢菌素、近3个月是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住院时间、近3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菌素,见表2、表3。
3讨论
目前,全球发生BSI的病例数量每年可达20万例,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BSI的发生明显增多,且病死率较高,约为20%~50%[9-10]。肠杆菌科细菌是BSI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产ESBLs可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药物,耐药率较高[11]。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和耐药特征是研究热点,对其的防治形势严峻,影响BSI患者采取适合治疗方案及预后[12]。因此,本研究探讨BSI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耐药特征,并分析BSI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检测667例样本,大肠埃希菌阳性最多,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15.59%,与王瑞华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大肠埃希菌是BSI患者的主要致病菌。菌株科室分布前三的有重症医学科、呼吸重症医学科和消化内科,这可能与科室送检量不同和患者身体差异有关,如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大都病情较重,需长期住院,抵抗力差,且暴露在抗菌药的环境下的时间较多,易引发其耐药,大大增加医院感染概率。
本研究药敏结果显示,BSI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药物较为敏感。相较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更高,与方敏等[14]、夏飞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这表明,BSI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等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临床用药需谨慎。分析原因可能与ESBLs的机制有关,细菌通过产生ESBLs,对头孢菌素、青霉素、单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同时还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可通过克隆传播,会导致多重耐药,此时感染选择适合治疗方案有限,推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
本研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住院时间、近3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与张湘湘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较低,受到外界病原菌的侵袭,难以抵抗易被感染;而且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接触的病原菌种类越多,同时接受各种治疗,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几率越大,增加感染率;此外患者若受到感染,还会延长治疗时间,对患者的恢复十分不利;患者近3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可能使细菌耐药性增加,易导致产ESBLs菌株的流行。因此,需加强对年龄较大患者的监测,缩短其住院时间,控制抗菌药的使用,以控制医院BSI的发生。
综上所述,某院BSI患者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且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对患者的年龄因素的关注,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俊,王晖晖,吴本鹤,等.急诊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血清学诊断[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20):3126-3129.
[2]王海如,侯亚彬,李艳芳,等.血流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及同源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2,47(9):962-966.
[3]区静怡,陈万山,陈美君,等.ppk1基因缺失对产ESBLs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8):1238-1245.
[4]AMANATI A,SAJEDIANFARD S,KHAJEH S,et al.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malignancy,epidemiology,microbiology,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J].BMC Infect Dis,2021,21(1):636.
[5]钱超,刘敏,吴炳辰.白血病化疗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和耐药性调查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1,16(11):1338-134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7]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血培养操作规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124-126.
[8]HUMPHRIES R,BOBENCHIK A M,HINDLER J A,et al.Overview of changes to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M100,31st edition[J].J Clin Microbiol,2021,59(12):e0021321.
[9]夏雨,张兵.7781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20,60(3):82-85.
[10]段海燕,赵俊娅,王伟,等.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回归模型构建[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24):3748-3752.
[11]VANCE M K,CRETELLA D A,WARD L M,et al.Risk factors for bloodstream infections due to ESBL-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spp,and Proteus mirabilis[J].Pharmacy(Basel),2023,11(2):74.
[12]郭谦,王鑫炜,陈新月,等.血液病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3,31(5):1556-1562.
[13]王瑞华,冯贺强,王玮,等.血流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12):1262-1267.
[14]方敏,卢滔,彭春仙,等.衢州地区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3):167-170.
[15]夏飞,秦涛,张明伟,等.产ESBL大肠埃希菌致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3):305-309.
[16]张湘湘,陈坤影,苏斌,等.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3):538-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