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L形切口钢板固定与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对比研究论文

2025-05-23 11:57:0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治疗固定治疗对比优势显著,出血更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缩短,加速骨折愈合,促进术后康复,安全性高,并发症风险低于传统术式,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对比传统L形切口钢板固定与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钢板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5,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治疗固定治疗对比优势显著,出血更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缩短,加速骨折愈合,促进术后康复,安全性高,并发症风险低于传统术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传统L形切口;跟骨骨折;功能康复;钢板固定;经跗骨窦切口
跟骨骨折作为临床骨科常见病症,典型症状为足跟部显著疼痛、肿胀及瘀斑,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构成直接影响。跟骨骨折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可能面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这将增加后续临床治疗的难度。跟骨骨折患者多因意外事故、高处坠落等因素致伤,且以SandersⅡ、Ⅲ型为主,针对此类患者,必须实施手术治疗[1-2]。常规的L形切口结合钢板固定是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时常采用的手术方法,可基本恢复患者的足部功能,但因人体跟骨结构较为复杂、特殊,手术剥离范围较大,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皮缘坏死或骨皮瓣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不利于术后康复。目前,微创治疗已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普及,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治疗已成为外科治疗跟骨骨折的首选方案[3]。本研究旨在探究传统L形切口钢板固定与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的足部功能及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6例;年龄18~76岁,平均(35.13±2.13)岁。观察组中男32例,女7例;年龄18~77岁,平均(34.56±2.1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1第73号)。患者及其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过影像学诊断确认为新鲜跟骨关节内骨折,且Sanders分型为Ⅱ或Ⅲ型[4];具备手术适应征,为初次外科治疗者;不存在意识障碍,可与外界正常沟通。
排除标准:存在重大器官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存在其他部位骨折或为二次骨折者。
1.3方法
术前为两组患者进行冰敷消肿处理,待肿胀消退后方可实施手术。在手术前,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钢板固定术。麻醉生效后,于跟骨外踝下方处,沿纵下方开出一个L形的手术切口,对骨折病灶处的皮肤进行剥离处理,充分暴露骨折部位、跟骰及跟距。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处理,若发现患者骨折处压缩问题严重,则需进行骨缺损填充处理。复位完毕后,将事先准备的钢板置入,钢板需紧贴患者跟骨外侧,确定置入成功后方可螺钉固定。固定完毕可留置负压引流管,对伤口进行清理及缝合处理。
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术。麻醉生效后起自外踝下方约1 cm处跗骨窦水平,向前切开约6 cm的弧形切口,平行于腓骨长短肌腱,分离组织与皮肤,使得骨韧带与腓骨肌腱鞘充分暴露,止于跟骨外侧壁,暴露骨折位置,对淤血组织进行清除,复位骨折部位。复位后需在C形臂机下观察复位效果,复位成功后方可用小型薄钢板进行固定处理,通过固定来恢复患者的跟骨高度,改善内翻问题,用螺钉进行连接,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处理,无需留置引流管。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总时长、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在术后的第12个月进行评估,优: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90分,可正常行走且无疼痛感;良: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75~<90分,行走基本正常但有轻微疼痛感;可: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50~<75分,行走时出现轻度跛行且疼痛感明显;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50分,行走时跛行严重且疼痛剧烈。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缘坏死、切口开裂、切口感染、肌腱腱鞘炎,计算总发生率。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围术期相关指标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开裂、切口感染、皮缘坏死、肌腱腱鞘炎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当前存在多种外科手术方案可供选择,然而,究竟哪一种手术方式能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在医学实践中仍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话题[5-6]。跟骨骨折治疗传统采用L形切口钢板固定,优点为暴露充分、复位准确。但此术式剥离创口较大,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包括切口裂开、感染、皮缘坏死,甚至可能引发肌腱腱鞘炎,影响机体功能恢复。得益于微创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已可为跟骨骨折患者应用创口更小、影响更少的经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此术式对患者的软组织伤害小,可充分暴露骨折部位,便于主刀医生在直视状态下为患者进行复位处理,治疗效果理想[7-8]。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治疗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总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足部功能恢复恢复情况相似(P>0.05)。这意味着尽管围术期指标观察组表现更好,但从长期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来看,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相似[9]。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切口开裂、切口感染、皮缘坏死、肌腱腱鞘炎)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方法可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更为有效。分析原因:①经跗骨窦切口可能相对较小,且在解剖上更加精确,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10]。②不同的手术入路可能对于手术操作的便利性和精确性有影响,经跗骨窦切口提供了更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使得钢板的固定更为精确。③传统的L形切口会更多地损伤跟骨的血供,从而影响组织的愈合过程,导致并发症的风险更高[11-14]。④L形切口会增加对周围肌腱和软组织的损伤风险,导致肌腱腱鞘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尽管足部功能恢复相似,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在减少围术期风险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这与高峰等[15]研究结果相符,虽然在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并无显著差异,但考虑到观察组在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更好,能够改善围术期指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相比,经跗骨窦切口钢板固定治疗更具有优势,手术中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加快骨折愈合,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不会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潘国强.经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对比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6):92-94.
[2]邓雄伟,陶阳,陈德旺,等.改良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6(12):1333-1334.
[3]吴毛,胡钢,严松鹤,等.手法复位结合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2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1,29(12):54-56,60.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6-38.
[5]Wang Y,Ye G,Zhang Y.Effectiveness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and medial supporting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via tarsal sinus approach for Sanders typeⅡandⅢcalcaneal fractures[J].Zhongguo Xiu Fu Chong Jian Wai Ke Za Zhi.2022,36(12):1471-1478.
[6]Cemil K,Fırat O,Taşkın A,et al.Efficacy of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ing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anders type II and III calcaneal fractures using screw fixation with sinus tarsi approach[J].Acta Orthopaedica et Trau⁃matologica Turcica,2021,55(3):265-270.
[7]Didier VF,Gabriel C,Philien L,et al.Primary or second⁃ary subtalar arthrodesis and revision of calcaneal non⁃union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rigid internal nai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J].Clinics in Podiatric Medicine and Surgery,2019,36(2):295-306.
[8]杨永豪.跗骨窦"八"字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2):51-53.
[9]吴建顺.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6):1-2,5.
[10]李孔健,黄芳.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空心钉治疗与传统L型切口钢板治疗的对比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6):598-599,613.
[11]付明辉.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与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J].系统医学,2020,5(21):113-115.
[12]Pitts CC,Almaguer A,Wilson T J,et al.Radiographic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plate versus screw con⁃structs i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calca⁃neus fractures via the sinus tarsi[J].Foot Ankle Interna⁃tional,2019,40(8):929-935.
[13]贺银川,许俊岭,张丽,等.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J].双足与保健,2019,28(23):158-159.
[14]陈学谦,王德成,贺志亮,等.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6):172-175.
[15]高峰,王秀会,周小小,等.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8):822-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