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论文

2025-05-16 16:56:5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颈动脉狭窄程度联合斑块稳定性对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高于二者单项预测。
【摘要】目的:观察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5例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1年,记录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按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1年,125例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86例,发生率为68.80%(86/125);发生组斑块厚度,斑块形态为不规则型或溃疡型占比,易损斑块占比,以及狭窄程度中重度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易损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均为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联合斑块稳定性对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934]高于二者单项预测(AUC=0.905、0.702)。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联合斑块稳定性对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高于二者单项预测。
【关键词】超声;特征;颈动脉斑块;缺血性卒中;卒中高危人群
缺血性卒中具有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1]。颈动脉斑块为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2]。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可测定颈动脉斑块大小、形态、位置等特征[3]。本文观察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5例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4];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1)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吸烟,(3)血脂异常或未知,(4)房颤和心瓣膜病,(5)糖尿病,(6)体质量指数≥26 kg/m2,(7)有卒中家族史,(8)体育锻炼未达标(达标标准是每周≥3次、每次≥30 min),以上因素具有3项及以上则判定为卒中高危人群];年龄>40岁。排除标准:既往有卒中史;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编号:SY180026)。研究对象中,男72例,女53例;年龄41~91岁,平均(72.36±10.82)岁。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接受1年随访。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检查仪器:东芝APLIO 300 TUS-A300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检查方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躺在检查床上,先检查颈部左侧再检查右侧,检查左侧时需让患者面部偏向右侧,反之,检查右侧时需让患者面部偏向左侧,为更好地暴露颈部,可在颈部下面增垫一个小软枕。检查体位准备结束后涂适量耦合剂,应用高频线阵变频探头和凸阵探头相结合检查,探头频率在5~10 MHz。两侧都先应用二维灰阶显像的方式获取颈动脉横切面和纵切面的超声图像,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像对颈动脉血流情况进行探查,探查是否存在斑块,斑块形态,是否易损斑块,以及合并颈动脉狭窄情况。(3)斑块诊断相关标准:①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探查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5 mm,凸出血管腔内,或大于周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50%及以上,则表示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形成。②斑块形态。探查斑块呈扁平形且表面纤维帽完整则为规则形斑块;探查斑块表面不光滑,表面纤维化显示不完整,且斑块所在位置的管腔血流充盈不全,则为不规则形斑块;探查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不连续,呈“火山口”征且长度与深度均≥2 mm,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像显示血流往斑块内灌注,则为溃疡型斑块。③斑块稳定性。存在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活动性炎症、薄纤维帽、大体积(斑块体积40%以上)脂质核心或斑块内新生血管等因素的为易损斑块。④颈动脉狭窄情况。轻度狭窄为颈动脉斑块段内径较周围正常段缩小<50%;中度狭窄为颈动脉斑块段内径较周围正常段缩小50%~69%;重度狭窄为颈动脉斑块段内径较周围正常段缩小70%~99%;完全闭塞为>99%。
1.3观察指标(1)随访1年,观察125例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按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2)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取值0.5~1.0,AUC越大,预测价值越高。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分析采用ROC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缺血性卒中发生率随访1年,125例卒中符合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86例,发生率为68.80%(86/125)。8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82块;39例未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共检出颈动脉斑块71块。
2.2两组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比较发生组斑块厚度,斑块形态为不规则型或溃疡型占比,易损斑块占比,以及狭窄程度为中重度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缺血性卒中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易损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均为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3。
2.4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对缺血性卒中预测价值的ROC曲线分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联合斑块稳定性对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AUC=0.934)高于二者单项预测价值(AUC=0.905、0.702)。见表4、图1。
3讨论
缺血性卒中具有起病急且进展快的特点[5-6]。已知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7-8]。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年,125例病理学特征包括巨噬细胞浸润、薄纤维帽、大脂质核心、斑块内有新生血管生成及斑块内出血等,具有不稳定性,更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9-10]。
综上所述,颈动脉狭窄程度联合斑块稳定性对符合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高于二者单项预测。
参考文献
[1]邓利群,王茜,张冬花,等.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8):850-853.
[2]昝芹,陈晓荣,杨文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23,32(1):105-112.
[3]张莉,李安洋,郭磊,等.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颈部CTA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8):1477-1480.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8):572-578.
[5]任静,吐尔逊纳依·纳孜尔.超声造影评估卒中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33(7):704-707.
[6]谢晓红,马苏亚,张靖靓,等.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超声规范化检查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0,36(10):886-890.
[7]代山山,方开峰,韩路.颈动脉超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22,35(12):72-76.
[8]魏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J].医疗装备,2019,32(16):12-14.
[9]师媛,王晓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关系及对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4):454-457.
[10]易荣琦,李挺,顾敏,等.易损颈动脉斑块影像学征象及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2,38(6):949-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