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对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

2025-05-16 16:31:4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对肿瘤化疗患者疲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1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比较两组疲乏症状、生活质量及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癌因性疲乏得分和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评分和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满意度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穴位敷贴,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
化疗作为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式,在许多肿瘤的治疗中都取得显著效果。然而,由于肿瘤抵抗致化疗效果不佳、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容易引起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等症状,这些不适感不仅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会引发心理上的困扰,对其整体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1-2]。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性的医疗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以患者为中心,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3];穴位敷贴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压力或贴敷草药等方式,以调整机体,促进身体自愈[4]。研究[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以及穴位敷贴这两种治疗手段在肿瘤患者身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效果,对于疲乏等症状的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肿瘤化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的干预研究鲜少报道。故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对肿瘤化疗患者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在减轻治疗副作用、提高患者整体健康水平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5—1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本研究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70岁之间,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且正在化疗期间;(2)病情相对稳定;(3)具备沟通和认知能力。
排除标准:(1)存在明显的认知障碍,(2)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有急性病,(3)对穴位敷贴材料过敏。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对症护理、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组建干预教育小组,包括1名护士长,1名主治医师,4名护士,1名康复师。穴位敷贴:在患者住院期间,鉴于不同患者的气血症状,选取合适的敷贴组方,取适量柴胡、红花、丹参等中草药,经过研磨处理成膏状。清洁患者的穴位后,选取神阙穴及涌泉穴敷贴。1次/d,每次持续2~4 h。出院时教导患者正确掌握穴位贴敷方法。综合护理干预:(1)认知管理。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由干预小组深入了解患者对肿瘤和化疗的认知情况,并根据其需求提供相关资料和讲解。有助于确保患者对疾病的起因、病程和治疗有清晰的认知,为其建立积极的治疗态度。(2)药物管理。与患者详细沟通,了解用药史、过敏情况以及个体差异,为患者定制独特的用药计划,包括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服用药物,正确掌握药物剂量以及根据医嘱进行其他相关药物管理措施以及注意不良反应,最大程度地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3)症状管理。鼓励患者定期记录症状的变化,提供相应的记录工具及相应的缓解方法。干预小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适度的有氧运动和肌力训练,以提高身体机能和心肺耐力。(4)日常生活管理。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指导,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口味偏好和药物耐受性鼓励、患者选择健康的饮食,以满足化疗期间的营养需求。生活方式指导包括提供良好的睡眠建议,帮助患者调整作息和情绪,以全面保障患者的健康。(5)共同参与。倡导社群互助与自我管理。通过建立微信群等社交平台,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有关疾病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为患者和家属解答疑惑,使其更全面地了解治疗方案、用药注意事项、穴位选择等内容。同时鼓励患者在群内分享自己的治疗心得和体会,以促进患者之间的经验交流。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癌因性疲乏评价量表:Piper疲乏量表[6],包括情感、躯体、认知、行为疲乏共4个维度,22个条目,各条目0~10分,疲乏得分为0~220分,得分越高,疲乏越重。(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7],共有30个条目,包括5个功能量表(躯体、角色、社会、情感和认知功能)和3个症状量表(疼痛、疲劳、恶心/呕吐),6个单项条目(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便秘、腹泻和经济压力)1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条目1~28采用4级评分法,分值1~4分;条目29~30采用7级评分法,分值1~7分。本研究使用5个功能量表和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将得到的总分转化为0~100分的标准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工作满意度:评估干预后患者对整个住院期间的工作满意程度,包括流程管理、住院环境、护理服务、诊疗服务、医患关系5个方面,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4)资料收集方法:在化疗入院的第1 d对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进行评分,符合纳入标准则填写生活质量量表。干预1个月后,第2个化疗周期开始时再次向患者发放相关问卷,并且当场回收,以此评价干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
对照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工作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工作满意度得分为(95.40±3.02)分,低于观察组的(96.66±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对肿瘤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症状具有显著的缓解效果。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了一条创新而有效的护理途径[8-9]。在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的结合下,这种综合护理干预将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层面的治疗,还涵盖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为肿瘤患者创造了更为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癌因性疲乏是肿瘤化疗患者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其心理负担[10-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对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观察组在干预后呈现出显著的生活质量提升,凸显了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联合穴位敷贴的有效性。综合护理干预模式首先通过提供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和讲解,增强了患者对肿瘤的认知,这一认知提升在减少焦虑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关键作用[12]。患者对肿瘤相关知识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和管理,从而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改善了整体生活的满意度[13]。其次,在综合护理的干预阶段,干预小组通过药物管理、症状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等措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症状,改善身体功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而穴位敷贴则为缓解疲乏、改善睡眠等症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穴位敷贴不仅有助于舒缓身体的不适感,还在精神层面上带来了宁静和放松,提高整体生活的幸福感[14-15]。在出院后,通过社交平台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支持,同样强调了穴位敷贴的延续性作用,帮助患者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不仅在缓解患者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较好成果,同时也提升肿瘤患者对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通过个性化关怀、信息共享以及舒缓治疗带来的身心压力,肿瘤患者对医护团队表现出更高程度的信任和满意,从而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敷贴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可以缓解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并提升住院满意度。通过联合运用这两种手段,不仅可以在生理上减轻患者的症状,还能在心理上为其带来更多的安慰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欢,宋敏,于静,等.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3,30(24):1513-1518.
[2]郭光辉,郑岚,杨俊姝,等.益气扶正消积方辅助化疗对气滞血瘀型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副作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0):109-112,121.
[3]陈巧郁,刘丽芬.综合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清创缝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3,42(26):183-185,190.
[4]高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1):137-140.
[5]孟永丽,马芳,陈祖琨.逍遥散穴位贴敷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疲乏的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5):21-27.
[6]CLRRK P C,ASHFORD S,BURT R,et al.Factor analysis of the 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 in a caregiver sample[J].J Nurs Meas,2006,14(2):71-78.
[7]万崇华,陈明清,张灿珍,等.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介[J].实用肿瘤杂志,2005,(4):353-355.
[8]李傲梅,吴怡,李娟,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晚期前列腺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3,29(1):71-75.
[9]高岩,张继红,韩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纵隔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增刊2):94.
[10]姒怡冰.个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和护理质量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增刊1):206-207.
[11]王冰花,刘莉,汪晖,等.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2,37(22):44-48.
[12]陈付蓉,欧美军,肖芷蕊,等.初诊癌症患者死亡焦虑的剖面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3,38(22):1-5.
[13]石秀换,邢舴,曹冉华,等.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情绪问题及康复策略[J].科技导报,2023,41(23):72-78.
[14]潘琳,刘英华,邓露双.穴位敷贴联合太极拳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3,37(22):4123-4125.
[15]刘晓燕,张邢炜,虞力,等.吴茱萸粉穴位敷贴改善PCI术后焦虑、睡眠质量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8):921-925,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