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论文

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论文

1

2025-04-30 14:10:5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CHD经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获得较高价值,不仅能够调节血脂水平,还可有效降低炎症指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冠心病(CH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7月收治的89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参照组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分析两组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及硬度。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症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内皮素-1(ET-1)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经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获得较高价值,不仅能够调节血脂水平,还可有效降低炎症指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冠心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又称为冠心病,其死亡率已占据城乡居民死亡因素的高位。2020年我国心血管健康疾病报道显示,心血管患病人数已达到3.30亿人,其中以CHD患者最为多见,已达到1 139万人,且今后数年心血管疾病仍呈高发趋势,直接加重我国临床保健工作压力[1]。相关研究发现[2],CHD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器官病变,使管腔阻塞,诱发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属于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此外,CHD进展与饮食、环境、高血压、糖尿病存在密切联系,且血脂代谢功能降低、吸烟等均属于该疾病的关键诱因[3]。CHD起始于内皮细胞损害,伴随着病情恶化,脂蛋白水平也随之递增,对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构成严重影响,加之内膜内层增殖,而造成动脉壁增厚,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减弱,血管变窄,直接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系数。


  目前,临床以药物为CHD常用治疗方案,其中以他汀类药物最为多见。桑喜梅[4]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治疗CHD能够对血脂进行有效调节,且在抑制炎症反应方面也发挥关键作用。但临床研究发现,单一使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效果欠佳,故在此基础上配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具有关键作用[5]。田瑞兆等[6]研究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CHD患者中具有较好疗效,该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可充分发挥脑啡肽抑制剂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方面均取得较高疗效,凭借着扩血管、抗增殖、安全性高等优势,已获得诸多医师青睐,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逆转心室重构。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CHD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病情恢复,并为临床实践奠定一定基础,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7月收治的89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参照组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纳入标准:(1)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南》[7]中关于CHD相关标准,(2)经心脏彩超、心电图确诊,(3)临床资料完整,(4)符合相关药物适应证。排除标准:(1)用药过程中失联,(2)存在先天性心脏病,(3)存在精神障碍,(4)合并恶性肿瘤,(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遵医嘱卧床休息,并予以规范性吸氧、降压治疗。参照组给予他汀类药物,经口服阿托伐他汀[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43,规格:10 mg],剂量:5 mg/次,1 d/次,最高剂量为20 mg,通过评估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规范性调整。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90002,规格:100 mg)治疗,2次/d,剂量:0.1 g/次,口服,用药2~4周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依据其自身状况可将药物剂量调整为0.2 g/次。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采集患者桡动脉血5 mL,经美国Medica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记录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


  (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采集患者血液,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均选择7600型全自动分化仪,由日本公司生产,操作流程均严格依据说明书执行。


  (3)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硬度,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进行检测,随后采集患者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内皮素-1(ET-1)水平,试剂盒选择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后通过全自动动脉硬化监测仪评估患者踝臂指数(ABI)。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经过变量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DL-C、TG、TC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HDL-C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硬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D高于参照组,ET-1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据统计,201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明显上升,人口比例已达到22.1%,说明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导致CHD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随之递增[8]。CHD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对人类健康可构成严重威胁。依据2013年相关数据预测,至2023年,CHD发病率可达到18%,且在死亡率中占居首位,故加强治疗及抑制病情发展已成为临床医师研究热点[9]。


  Wiacek等[10]对CHD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CHD的发展与血脂水平存在密切联系。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1],血清LDL-C降低至1 mmol/L,心血管发生率也可随之降低,且下降率可达到10%~20%。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研究组TC、TG、LDL-C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HDL-C明显高于参照组,提示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D,在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中发挥关键作用,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陈俊俊等[12]研究发现,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CHD可取得较高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水平;徐静等[13]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D,能够对患者血脂水平进行有效调节,且联合应用具有较高安全性,上述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是由于两种药结合治疗,经不同的药理机制,对机体充分发挥疗效,避免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降低肾素-醛固酮过度渗出,促进血管进一步扩张,利于心室重构,进而调节血脂水平。同时阿托伐他汀属于临床常见降脂药物,其能够可有效稳定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规范性调节,全面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合理调节血脂水平。


  Hou等[14]研究发现,hs-CRP已被临床归纳为独立预测因子,也是介导的慢性炎症,能够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针对性评估,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程度进行有效判断。而IL-6在CHD患者血栓形成期间产生重要作用,TNF-α则介入了心血管疾病及病情恶化的过程。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研究组炎症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提示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CHD具有较高价值,不仅能够调节血脂水平,还有效降低炎症反应。于忠秀等[15]学者开展相似研究,发现通过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于参照组;孟雅杰等[16]研究发现,经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治疗CHD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炎症指标,上述结论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因他汀类药物可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活性进行隔绝,防止基质金属蛋白酶发生,进而规避炎症细胞在冠状动脉斑块内发展,有助于控制病情恶化,促进病情恢复。同时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该药物能够与脑啡肽、缬沙坦抑制剂相互影响,可对脑啡肽进行针对性控制,促进心血管舒展,进而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减少心肌缺血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研究组FMD高于参照组,且ET-1低于参照组,提示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有助于血管内皮功能恢复,进一步促进病情康复。许云树等[17]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其发现通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CHD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硬化,促进疾病恢复。白雪蕾[18]研究发现,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CHD,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脂水平,还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还有学者发现[19],动脉粥样硬化与CHD病变程度存在密切联系,而血管内皮损伤属于造成动脉硬化的关键因素,患者血管内功能异常,可直接降低心血管张力调节,使动脉血管壁重塑,进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加剧。而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针对性抑制,使血管扩张,避免小血管压力上升,有利于改善心脏前负荷,降低血管损伤程度,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此外,该药物可通过胃肠道、肾脏进行排泄,经口服给药,具有良好的代谢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而阿托伐他汀药物在改善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也起到一定作用,一般与控制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关联,达到最佳抗氧化效果,进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上升。


  综上所述,通过他汀类药物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D,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炎症指标表达水平,且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观察时间较短,病例数较少,这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后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大规模、广泛性的临床观察,同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得到更为客观可信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滑世轩,代淑阳,李冰洁,等.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检验医学,2023,38(1):66-68.


  [2]靳广甫,黄震,韩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2):156-159.


  [3]王成立,黄涛,梁哲勇.嘌呤受体P2X配体门控离子通道7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9):905-908.


  [4]桑喜梅.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16(1):9-11,15.


  [5]赵星星,贾永平,范春雨,等.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590-592.


  [6]田瑞兆,张春林,杨鹏,等.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sST2、AngⅡ、IGFBP7水平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1):59-62.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工作组.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5-16.


  [8]侯柯卉.益气活血、通阻养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4):694-697.


  [9]张亭,智晓文,左军.冠心宁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室重构、hs-CRP、CysC以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22):2862-2865.


  [10]WIACEK M,TRABKA B,TOMASIUK R,et al.Changes in health-related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sport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drugs[J].Int J Sports Med,2023,44(3):206-214.


  [11]谢晓莉,王山斌,王玉静,等.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血清KLK1 TIMP-1水平及近期预后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23,29(4):652-657.


  [12]陈俊俊,王耀振,卢泽原,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7):1546-1549.


  [13]徐静,苏火财.阿托伐他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30):1-4,8.


  [14]HOU J,JIN H,ZHANG Y,et al.Hybrid model of CT-fractional flow reserve,pericoronary fat attenuation index and radiomics for predicting the progression of WMH:a dual-center pilot study[J].Front Cardiovasc Med,2023,10:1282768.


  [15]于忠秀,丁永成,赵怀东.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3,8(10):186-189,193.


  [16]孟雅杰,陈嘉怡,李敬超,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5):621-624.


  [17]许云树,司马祎鋆,莫裕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患者血管硬化和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3,46(5):385-390.


  [18]白雪蕾.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5):1803-1807.


  [19]刘洁,丁玲,夏春勇,等.TCF7L2基因多态性、HbA1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11):1144-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