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论文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论文

3

2025-04-28 10:50:3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淄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应激指标、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淄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应激指标、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术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NSCLC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创伤,保护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安全可靠。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功能并发症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常见肺癌类型,特点在于显微镜下可见核异形、胞浆丰富、细胞较大,早期常无典型症状,进展过程中伴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但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患者忽略,一旦进展至晚期,则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整体病死率高[1-2]。早期NSCLC的预后相对较好,确诊后及时开展手术治疗,通过切除病灶避免肿瘤进展及扩散,以获得良好预后。胸腔镜手术在早期NSCLC中应用广泛,其具备创伤小、出血少特点,在胸腔镜的视野下可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并可于镜下完成精细化切除操作,实现微创的前提下根治疾病[3-4]。在早期NSCLC治疗方面,存在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两种胸腔镜术式,一种仅切除病灶所在的肺段,另一种需切除病灶所在的肺叶,两者均可实现肿瘤清除,提高患者远期预后。但关于何种术式效果更佳仍需深入探究[5-6]。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在老年早期NSCLC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淄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6.85±5.32)岁;肿瘤位置:25例左肺,15例右肺;肿瘤大小0.7~2.0 cm,平均肿瘤大小(1.19±0.22)cm;体重指数(BMI)18~26 kg/m2,平均BMI(22.89±1.35)kg/m2。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6.88±5.34)岁;肿瘤位置:23例左肺,17例右肺;肿瘤大小0.7~2.0 cm,平均肿瘤大小(1.22±0.24)cm;BMI 18~26 kg/m2,平均BMI(22.92±1.3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病理检查确诊NSCLC,疾病分期为ⅠA期,均行手术治疗;凝血功能正常;认知良好,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肝肾衰竭,病灶直径&gt;2 cm,术前行放化疗,伴重症感染,存在急性心脑病,中转开腹患者,免疫系统障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取健侧折刀卧位,术中行健侧单肺通气,常规四孔法开展手术;患侧肺充分萎陷,病灶位于外周楔形切除;病灶接近肺门直接切除肺叶,游离显露肺门,处理肺动静脉后,解剖性分离并离断肺门结构,同时行第10、12及部分11组的淋巴结清扫,肺叶切除后,顺支气管树行第13、14组淋巴结清除,并及时送检,之后清扫纵膈淋巴结。观察组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准备及腹腔镜穿刺等同对照组,术前借助影像学手段定位病灶,术中再观察胸腔内情况,准确定位病灶位置;游离解剖段门区,使靶段动脉暴露,沿叶间肺动脉游离并离断靶段肺动脉分支,自肺静脉向远端游离,暴露并处理段内静脉,段间静脉保留;行患肺纯氧通气,充分膨胀10~15 min后,依据靶段及周围肺组织颜色区别做好段间平面标记;明确段平面后,电凝标记,并在中央处沿段间静脉分离,切除靶段,术中及时送检病变组织及肺切缘、哨兵淋巴结等,若存在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等,则扩大切除,最后清扫纵膈淋巴结。

  1.3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2)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两组均术前及术后1个月以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并比较组间差异。(3)应激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采血测定,并比较组间差异。(4)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血测定,并比较组间差异。(5)并发症:记录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漏气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术后FVC、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术后NE、COR、ACTH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免疫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术后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image.png

  2.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5。

image.png

  3讨论

  NSCLC发病相对复杂,环境因素常为始动因素,并可涉及遗传、免疫、肺部炎症等多个方面,多因素相互影响下,会引起机体代谢异常,致体内致癌物难以被代谢酶及时溶解,从而出现基因突变[7-9]。而基因突变造成细胞增殖与凋亡周期紊乱,导致增殖信号过强,最终出现不可控增殖现象,形成肿瘤组织。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特殊,发病后肿瘤可迅速增长,并在该过程中持续侵袭及转移,一旦累及相应器官功能,则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10-12]。手术为目前早期NSCLC的首选方案,在手术切除过程中,可将肿瘤病灶清除,降低其转移或扩散风险,以获得良好预后。既往多以开放式手术为主,虽具有良好疗效,但其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术后机体恢复。而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加之医学水平的提高,胸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因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逐渐成为治疗早期NSCLC的重要选择。胸腔镜手术存在多种术式,还需尽可能选择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手术方式,以更好满足当前微创需求。

  肺叶切除术在胸腔镜术式中应用广泛,在胸腔镜视野下可精准明确病灶所在位置及与周围关系,之后镜下直接切除肿瘤所在肺叶,可更好清除肿瘤组织,降低其转移或扩散风险[13-14]。但长期应用发现,肺叶整体切除对机体创伤大,术中易引起强烈应激反应,尤其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肺叶的切除会影响肺功能的恢复,降低生活质量[15-16]。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FVC、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术后NE、COR、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相比无差异;提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NSCLC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免疫功能障碍,保护肺功能,安全可靠。肺段切除术为更精准的切除手术,与肺叶切除术相比,仅需切除肿瘤所在肺段,可最大限度保留该肺叶上的正常肺组织,术中清除肿瘤的同时能更好地减轻肺组织损害,手术创伤更小[17-18]。同时,通过对病灶肺段的精准确认,可提高目标段切除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减轻对正常肺组织的干扰,促进术后肺功能的良好恢复。

  综上所述,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NSCLC效果更佳,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制,更好地保护肺功能,更具有安全性。

  [1]曹小庆,刘志东,于大平,等.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因子、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刊,2019,55(12):1358-1361.

  [2]SU C C,WU J,NEAL J,et al.MA05.08 impact of low-dose CT screening for primary lung cancer on subsequent risk of brain metastasis:secondary analysis of NLST[J].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2021,16(3):S149-S150.

  [3]钱海荣,殷东明,冒楷.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96-99.

  [4]王建平,高杰,薛恒川,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4(11):97-100.

  [5]张亚年,张璐,范心庭.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LDH、ProGRP、NSE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1(19):2062-2066.

  [6]卢宏俊.VATS下微创肺段切除术在NSCLC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4):33-35.

  [7]李田,王高祥,徐世斌,等.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0,56(11):1816-1819.

  [8]邓丽萍,王华,陈蓓.呼吸训练器在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6):687-690.

  [9]张智强,丁彦光,夏宏伟,等.Vitaworks软件CT影像三维重建及手术规划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22,62(32):71-74.

  [10]车强,汪林宝,王孝彬,等.电视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癌症进展,2020,18(23):2424-2426,2438.

  [11]王永富,吴远林,解少强,等.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22,30(8):731-734.

  [12]魏周斌,赵亮,张俣,等.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5):919-922.

  [13]黄晓锋,虞桂平,糜烨东,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T1b 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2,29(10):1296-1302.

  [14]曾敏,徐利强.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20):3560-3564.

  [15]邵长卿,崔育慧,李新,等.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对直径≤2 cm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及中远期预后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2(14):2791-2795.

  [16]潘闪,林铿强,代祖建,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9):27-29.

  [17]殷勇,石维超.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J].贵州医药,2022,46(9):1358-1359.

  [18]何勇,唐亚川,蔡聪,等.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0,24(5):69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