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新时代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解析论文

新时代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解析论文

5

2025-04-28 10:34:3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当前,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敬老、孝老、养老政策服务体系,使社会环境得到优化,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实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可加快我国的老龄事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全新时代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运用,对推行此模式的重要性加以介绍,指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困境,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当前,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敬老、孝老、养老政策服务体系,使社会环境得到优化,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实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可加快我国的老龄事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全新时代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运用,对推行此模式的重要性加以介绍,指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困境,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应用对策

  0引言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将医疗与养老作为主要的服务内容,因此在实际运用此模式时,除了要悉心照料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以外,还应为其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护理保健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更好地落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1我国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1.1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正在持续增长。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加1000万左右,2025年将达到3亿,2033年达到4亿,2050年达到4.8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应充分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为其提供长期的照护服务,以此来解决老年人的健康照护问题。

  1.2养老机构无法满足入住老年人的医护需求

  当前,我国部分养老机构的内部医疗卫生设施还相对缺乏,通常仅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些比较简单的生活服务,但缺乏医疗服务。如果老年人长期卧病在床或患上慢性疾病,这些养老机构无法为其提供具体的养老照护[1]。

  1.3中小型医疗机构资源闲置

  大型医院的床位使用通常比较紧张,会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而一些中小型医疗机构往往闲置着大量医疗资源。对于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在床位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其利用率有所不同,对于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床位利用率分别为63.9%、92.2%、104.2%。

  2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困境

  2.1内置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

  采用内置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可以有效优化机构的内部资源,并对养老机构进行设置,但也处于以下困境。

  首先,缺乏机构内部的护理人员和专业设施设备。部分内置型医养结合养老院虽然设置了卫生室以及相关医疗机构,但其医疗设备的配备还不够完善。因此,养老院能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还较低。同时,一些养老院的收费水平较低,从而降低了医疗人员的薪酬水平,这也导致养老机构缺乏足够的资金完善医疗服务工作,无法打造出高素质的专业医疗团队[2]。

  其次,从医疗服务方面来看,内置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在服务对象上不够多样,而且在医疗方面缺乏良好的预防理念。在实际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时,该模式通常将患有疾病的老人作为服务对象,同时还包括一些身体不适的老人,主要负责照料老人生活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但由于服务对象还不够丰富且医疗预防理念不够先进,因此未能充分预防相关疾病[3]。

  最后,从三级医院层面展开分析,在开设此类养老机构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动力,进而导致相关机构的设立不完善。在具体运用医养结合模式时,部分三级医院因未能充分配备相关医疗设备,导致医疗资源不够丰富、为病人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完善,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因而无法在内部设立有效的养老机构。

  2.2联动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

  联动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加强各机构间的配合与协作,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但也处于以下困境。

  首先,长期照护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该模式下的相关医护人员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服务时,由于医疗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的匮乏,往往只能进行检查服务。通过此模式虽然可以缓解老人的医护需求,但无法有效解决老年人长期的照护问题。

  其次,医疗机构和相关的养老机构存在严重的层次分化现象。此模式的有效运行通常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以确保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充分联合。因此,针对基层医疗和养老机构,需要充分引进相关设备,以此来有效提升医疗养护水平。虽然目前已逐渐加强了二者间的合作,但对老年人的吸引力还较低[4]。大型医疗机构以及部分高端养老机构,因其数量较少,所以容易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进而加重了二者之间的分化。

  2.3辐射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

  辐射型医养结合模式需要科学合理地优化养老服务工作,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服务网络,确保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以提升老年人的满意度,但也处于以下困境。

  首先,未能在医养结合方面有效筹集资金,且未科学制定相关支付标准。在应用此模式时,需要在社区合理构建居家养老模式,并深入分析各地发展的不同,以此来统一资金的筹集工作并完善相关的支付标准。例如,在筹集资金时,部分城市往往采用护理保险的筹资方式[5]。具体支付时,由于不同的制度,处于同一年龄段的老年人享受到的待遇也存在差异,部分老年人通常要支付较高的护理费用,这也导致老人要承担巨大的养老压力。

  其次,社区医养结合资源比较有限,服务质量较低,地区分布差异较大,而且还普遍缺乏素质较高的医养结合养老护理人员[6]。

  最后,未建立统一化的失能等级评估体系。现如今,辐射型医养结合模式还不够完善,由于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无法准确进行评估,进而无法充分评估失智以及失能老人,导致其服务标准存在明显的趋同化,缺少有效且丰富的服务手段。失能老年人有着不同等级,不仅要充分照料其生活,而且还需要加强医疗护理并合理补贴资金,但有时为了保证补贴的平均化,进而降低了服务效率,无法有效优化与丰富服务项目。

image.png

  3新时代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对策

  3.1发挥政府在医养结合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需要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通过有效建立和执行此制度,可以为我国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打下良好基础。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此来构建我国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合理构建此制度,不仅可以使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依赖度得到降低,而且可以为其提供长期照护保险,并报销部分具体的服务费用,以大幅降低养老成本。

  其次,需要构建多种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在财政投入方面健全相关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充分利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合理增添资金来源并创新筹资方法,以在医养结合资金中充分纳入投资预算,对慈善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给予有效引导、支持与鼓励,确保政府部门能够筹集足够的专项资金,从而构建医养机构。

  再次,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政府部门应做好具体的审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简化审批流程、健全监管流程,以此来有效维护市场秩序,进而大力查处相关非法机构,保障我国养老行业健康发展。

  最后,需要健全市场机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同时对养老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养老机构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并做好具体的护理工作。政府部门应充分转变职能,融入市场竞争理念并创新公共治理模式。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合理引导社会力量并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其也能够参与到养老服务行业当中,有效引入社会资源,补充民间资本并简化流程,以此来降低交易成本[7]。

  3.2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

  首先,需要充分鼓励我国医疗行业发展,并加强老年康复医院的建设工作,促进医院转型。对医疗与养老服务有效结合,需要相关三级医院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重视。在此过程中,需要有效运用医疗设备,以此使三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提升。这样一来,可以使患者的信任度得到提升,但同时会使三级医院的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加,又导致医院空间被大量占用,无法有效设置养老服务中心。一级和二级医院虽然也投入了资金并引入了医疗资源,但与三级医院相比,高床位利用率较低。因此,当医院自身实力满足相关要求后,应增设养老病床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以此来提供更好的康复和养老服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缓解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压力,而且还能充分利用一级与二级医院的资源,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

  其次,需要在养老机构中配置和完善具体的医疗资源。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少数养老机构配备了医疗设备,多数养老机构的配备还不够齐全,由于其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因此未能有效完善相关医疗条件。三级医院具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对部分医疗器械进行更新换代时,可以考虑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其向小型养老机构转移。

  3.3发挥社区在医养结合中的基础性作用

  应根据社区服务发展现状和老年人的需求来展开分析,完善与优化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让社区作用在医养结合过程中得到有效发挥。社区居委会需要结合小区规模,科学合理地设立居家护理站,并积极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包括公共卫生、医疗等方面,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等服务。

image.png

  3.4发挥人才在医养结合中的推动作用

  已建立的医疗养老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相关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且缺少专业人员,特别是缺乏养老护理人员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大阻碍。为了解决护理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全面加强人才建设,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落实。相关部门需要做好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8]。

  4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的现状和优势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公办养老机构,其数量明显增多。为了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需要在城乡地区合理设立养老机构。在最初阶段,养老机构主要为公办机构。例如,农村地区建立的敬老院能够集中化供养五保户;城市当中则设立社会福利院以供养三无老人。设立公办养老机构可以发挥重要优势,一方面可以为特殊老人提供救济,另一方面还可以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充分体现社会救济。公办养老机构具有较高的地位且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在老人救济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公办养老机构也不断完善并逐渐向社会开放,老年人可以采取自费入住的方式获得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养老服务,从而提高了我国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在此情况下,社会救济的服务变得更加丰富,包括供养、护理、康复等。公办养老机构在供养三无、五保老人的同时,为了可以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其加强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从服务内容角度展开分析,除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以外,还可以提供康复保健以及医疗护理等服务,并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使养老服务更具人性化,这也使机构养老被更多人接受。以我国G市公办养老机构为例,该机构采用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并面向全社会开放,接收了许多老年人,而且还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医护和养老服务,这使G市公办养老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进而提升了机构内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满意度;同时G市公办养老机构已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格局,连接了相关的养老服务机构,因此提高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此外,G市共有接近4.1万的平安通用户,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24个、居家养老服务部146个、星光老年之家1460个,可以为社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日间托老、文娱活动以及配餐等服务。

  5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动员社会力量,以此来实现社会化养老,且需要充分整合医疗卫生以及养老服务等资源。所以,目前我国需要推广与运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对养老生活的满意度。

  [1]冯玉莹."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2):66-75.

  [2]李俊红,张丽.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2,27(4):52-55.

  [3]郭婧,李芳婷,靳家宝,等.新时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5):47-50.

  [4]李卫平,米明,易凌云,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实践探索:以岳阳市某老年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5(3):96-99.

  [5]赵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10):73-76.

  [6]高占,李义良.新时代农村养老关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9):109-112.

  [7]简雪萍."互联网+"视域下医养文相结合养老新模式的发展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0,10(2):317-319,324.

  [8]王刚军,李晓红,王伯超.社区“体医结合+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