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

2025-04-24 17:49:3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给予中晚期NSCLC患者免疫联合化疗治疗能有效抑制肿瘤进展,改善免疫反应,减轻病情,加强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58例中晚期NSCLC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行单一化疗,观察组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D4+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CD3+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典型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中晚期NSCLC患者免疫联合化疗治疗能有效抑制肿瘤进展,改善免疫反应,减轻病情,加强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免疫治疗;化疗;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因子
0引言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 CLC)是临床多发肺癌之一,疾病早期常选取手术疗法,发展到中晚期,因出现肿瘤远处转移,进而会丧失最适宜手术时机,所以临床多予以化疗、放疗。最近,NS CLC治疗技术、药物持续发展,各种新兴疗法出现,包括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项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具有突出优势[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因自身免疫系统产生负性异常,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普遍减弱,会对患者的免疫监视、防御等产生影响,大量肿瘤细胞表现出免疫逃逸,导致病情进展。采取免疫疗法,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尽快恢复机体免疫监视作用,并协助放化疗,加强干预效果。另外,该疗法不易产生副作用,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化疗等疗法联用能加强疗效[2]。但目前关于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研究不多,基于此,本次研究以中晚期NSCLC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NSCLC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58例中晚期NSCLC患者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年龄(45.62±2.16)岁;观察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为31~73岁,平均年龄(45.59±2.27)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NSCLC诊断标准[3];②生存期高于6个月;③TNM分期处于Ⅲ或Ⅳ期[4];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原发肿瘤者;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针对化疗药物,不能耐受、存在禁忌证者;④资料不完整者;⑤中途死亡者;⑥血常规、心电图检查出现异常者。
本研究获得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一化疗方式(TP方案或DP方案)。化疗前,为患者提供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617;规格1mL∶20mg)及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065;规格2mL∶4mg),防范不良反应,例如皮疹、胃肠道反应等。
(1)TP方案:①于首日,将175mg/m2的紫杉醇注射液(无锡紫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345;规格5mL∶30mg)溶入500mL生理盐水中,予以静滴;完成输注后,等待60min,给予注射用冻干型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461;规格20mg);②1~3d,选取45mg/m2顺铂,将其溶入生理盐水500mL,予以静滴;③采取紫杉醇前12h,先选取地塞米松(西安瑞丰制药;国药准字:H20053754)8mg,令患者口服,化疗时提供常规水化,1疗程为治疗3周。
(2)DP方案:①于次日,将60mg/m2多西他赛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规格0.5mL∶20mg)溶入500mL生理盐水,予以静滴,1~3d;②选取75mg/m2顺铂,溶入500mL生理盐水,予以静滴;③提供多西他赛和地塞米松,用法同上,采取常规水化,1疗程为治疗3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免疫治疗:①化疗前1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制备出CIK细胞;②次日起实施化疗,方式同上,完成化疗后,提供免疫治疗;③化疗前,采集150mL外周血,随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将离心机转速设置为2000r/min,时间为15min,将上清液分离出,最终获取CIK细胞;④先选取磷酸盐缓冲液对离心沉积细胞进行洗涤,共2遍,每次洗涤后,取适量磷酸盐缓冲液进行重悬处理;⑤将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采取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洗涤,并调整细胞浓度,使其处于约1.5×107/mL的状态,随后借助无血清培养基,重选,将其在孔板内接种好,限制每孔含量为2mL,开展体外培养以实现细胞大量扩增;⑥第1疗程化疗结束后,即可选取CIK细胞为患者回输,每次静脉回输前,先取适量苯海拉明,实施肌肉注射,避免过敏;⑦1疗程为回输4次,1疗程结束后,进行下个疗程的化疗,共进行2个疗程,严格控制回输细胞数量,令其处于约1.0×1010/mL的状态。
1.3观察指标
(1)评价免疫功能[5]:选取流式细胞仪检验CD8+、CD4+和CD3+含量。
(2)评价肿瘤标志物:采集患者血清检验CA125、CEA、SCC-Ag和CYFRA211。
(3)评价典型症状积分:包括气促、乏力、胸痛、咳嗽、发热和血痰,均为0~3分。
(4)评价治疗效果[6]:CR为气促、乏力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免疫指标有所恢复;PR为症状有所改善,免疫指标明显改善;SD为疾病大体稳定;PD为病情未好转,进一步恶化。对比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CD4+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8+百分率和CD3+百分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后,两组CA125、CEA、SCC-Ag和CYFRA211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典型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的气促、乏力、胸痛、咳嗽、发热和血痰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NSCLC发展到中晚期,会错过手术的最适宜时机,此时患者主要行放化疗,这尽管能抑制疾病进展,但常伴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组织,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不耐受而自行放弃治疗。张雨珊等[7]认为,长时间化疗并不能大幅提升远期的生存率,且难以改善预后,患者总体治愈率低于20%,疗效有限。刘建清等[8]认为,中晚期患者常因不耐受化疗从而产生放弃心理,就算早期检出该病并实施手术治疗,6~24个月内的患者依然有较高复发率。由此可见,放疗、手术均不能延长远期生存时间,故而探讨生物疗法有积极意义。
当下,常见生物疗法有肿瘤疫苗治疗及免疫治疗,前者存在致癌性,应用局限较大,且NSCLC尚无有效抗原疫苗,处于试验、理论阶段;后者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以CIK、DC为途径,将肿瘤细胞杀灭,两种细胞培养技术完善,且DC能发挥出显著抗原递呈效应,可以将T淋巴细胞激活,加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CIK本身即能将肿瘤细胞杀灭[9]。就免疫治疗和化疗而言,二者表面上相互矛盾,但联合使用能起到协同作用。有学者提出,给予中晚期癌症者联合治疗,能促使远期生存率提高,减轻长时间化疗对患者机体及免疫功能产生的损伤,防范不良反应。采取该疗法能激发机体进一步形成抗肿瘤应答。尽管NSCLC不是免疫原性恶性的肿瘤,具有非典型性,但其依然存在免疫应答,且强度越高,预后越好。CD4+能作用于B细胞,协助其形成更多抗体,并可以对CD8+和CD3+产生抑制,减轻细胞毒作用,一旦免疫功能减弱,患者体内CD8+和CD3+均会呈现出增加趋势且CD4+明显降低,临床可应用上述指标评价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更高,CD8+百分率和CD3+百分率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提示联合免疫疗法,能有效改善机体免疫能力,减轻化疗损伤;观察组的CA125、CEA、SCC-Ag和CYFRA211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表示联合疗法可降低肿瘤因子,抑制NSCLC进展。观察组的气促、乏力、胸痛、咳嗽、发热和血痰积分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表明联合治疗可快速解除各种NSCLC表现,提高生命质量;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代表联合治疗效果更明确。李浩洋等[10]围绕癌症患者展开研究,一组行单一化疗,另一组联用免疫疗法,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DCR和RR均更高,证实了本结果。说明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加强中晚期NSCLC疗效,能减轻疾病。
综上所述,给予中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能有效抑制肿瘤进展,改善免疫反应,减轻病情并加强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楠,薛国亮,徐静雯,等.微波消融在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进展期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3,30(14):865-870.
[2]王玲玲,仲几春.免疫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评估[J].智慧健康,2023,9(16):224-227,236.
[3]李大伟,夏世辉.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23,31(7):626-629.
[4]林梅英,刘益峰,邹奇锋,等.华蟾素注射液联合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20):58-62.
[5]闫相涛,王慧娟,李鹏,等.免疫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继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回顾性分析[J].肿瘤学杂志,2021,27(3):186-190.
[6]周世杰,郝学峰,于大平,等.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疗效评估[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6):420-425.
[7]张雨珊,韩毅,车南颖,等.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刊,2022,57(9):1016-1020.
[8]刘建清,骆华春,沈志勇,等.PLR和NLR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及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5):763-768.
[9]陈丹,曾凡.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3):48-51.
[10]李浩洋,秦娜,俞孟军,等.PD-L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纯免疫治疗与免疫联合化疗疗效比较[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3):161-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