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4

2025-04-24 17:39:3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慢性中耳炎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后可有效改善耳鸣严重程度,咽鼓管鼓口病变、应用电钻、锤骨柄不完整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是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析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鼓室成形术治疗的10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同时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表,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对10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术后为期6个月随访,随访完成100例,期间失访6人,失访率为5.66%;1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中,有41例患者伴有耳鸣,发生率占比41.00%(41/100),慢性中耳炎伴耳鸣患者术后严重程度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改善组咽鼓管鼓口病变、应用电钻、锤骨柄不完整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占比高于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咽鼓管鼓口病变、应用电钻、锤骨柄不完整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是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慢性中耳炎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后可有效改善耳鸣严重程度,咽鼓管鼓口病变、应用电钻、锤骨柄不完整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是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慢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耳鸣,咽鼓管鼓口


  慢性中耳炎可导致患者长期性或间歇性听力下降,并且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约有33.0%~47.6%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伴发耳鸣,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主张以外科手术治疗该病,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利于患者听力恢复,临床疗效确切[2]。然而有研究指出,鼓室成形术的耳后切口可影响患者神经末梢,增加耳部的迟钝感,不利于术后恢复[3]。另外,回顾既往文献发现,关于鼓室成形术后患者的研究仍较少,难以为临床制定预见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变化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详情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诊断依据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九版)》[5]中对慢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2)符合鼓室成形术适应证,均行手术治疗;(3)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4)依从性良好,均配合完成研究随访。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头部创伤史或耳部手术史;(2)存在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3)意识障碍,不具备基础的听说和理解能力;(4)存在凝血机制障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随访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于鼓室成形术后1个月行初次复诊,后每2个月复诊1次,研究随访终点为2023年6月。


  1.2.2耳鸣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评估所有患者术前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参照相关文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九版)》[5]对伴有有耳鸣症状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Ⅰ级:耳鸣若有若无。Ⅱ级:存在耳鸣但不影响工作及生活。Ⅲ级:听到声音,但未对工作及生活造成明显干扰。Ⅳ级: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听到耳鸣,轻度干扰工作。Ⅴ级:耳鸣很响,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术后耳鸣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若患者耳鸣级别降低1级或以上,或耳鸣基本消失为有效,反之为无效。将改善患者纳入改善组,反之纳入无效组。


  1.2.3基线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人员自行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邀请外科医生、护士长等进行审阅、补充及修改,形成最终的基线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病程(≥6个月、<6个月)、病变侧别(左、右)、咽鼓管鼓口(正常、病变)、长期吸烟(是、否;评估标准:吸烟≥1支/d,持续1年以上)、长期饮酒(是、否;评估标准:啤酒量≥200 g/次或白酒量≥50g/次,且≥2次/周,持续1年以上)、应用电钻(有、无)、锤骨柄完整(是、否)、上呼吸道感染(有、无)。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


  2结果


  2.1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随访完成情况


  对10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术后为期6个月随访,随访完成100例,期间失访6人,失访率为5.66%,患者失访原因包括:(1)患者自觉耳部恢复,随访途中要求退出;(2)持续2周电话无法拨通。


  2.2两组鼓室成形术前后耳鸣改善情况比较


  1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中,有41例患者伴有耳鸣,发生率占比41.00%(41/100),慢性中耳炎伴耳鸣患者术后严重程度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单因素分析


  未改善组咽鼓管鼓口病变、应用电钻、锤骨柄不完整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占比高于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多因素分析


  将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发生耳鸣状态改善情况作为因变量(未改善赋值为“1”,改善赋值为“0”),将咽鼓管鼓口病变、应用电钻、锤骨柄不完整以及上呼吸道感染作为自变量并赋值,如表3所示,后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咽鼓管鼓口病变、应用电钻、锤骨柄不完整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是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P<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主要病因是感染病毒、细菌等导致耳部毛细胞受损,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耳鸣,而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其中借助显微镜技术的鼓室成形术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常用术式,有助于促进听力恢复[6-7]。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中耳炎伴耳鸣患者术后严重程度优于术前,这一结果与贺星华等[8]研究结果相一致,均提示鼓室成形术可改善慢性中耳炎患者耳鸣严重程度,临床疗效确切。分析原因在于,鼓室成形术能够完整地切除病灶,修复鼓膜,恢复中耳的传音功能,可有效恢复慢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此外,有研究证实,鼓室成形术还可增加听觉通路适宜的听觉刺激,钝化神经中枢对耳鸣的敏感反应,恢复听觉系统,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的目的[9]。


  本研究后进一步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咽鼓管鼓口病变、应用电钻、锤骨柄不完整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是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在于,(1)咽鼓管鼓口病变:咽鼓管功能正常与否与耳鸣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而合并咽鼓管鼓口病变的患者,其咽鼓管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耳鸣的释放系统,造成耳鸣的发生和代偿不良,正常生理功能衰退,引发黏膜纤维化,而鼓室成形术难以逆转患者咽鼓管鼓口病变,影响患者手术治疗获益,从而影响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10-11]。(2)应用电钻:既往研究指出,高强度噪音可损伤听觉毛细胞,影响患者听力,而术中应用电钻的患者长时间接触高强度噪音,导致听力严重受损,不仅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还可进一步加重耳鸣严重程度,影响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12-13]。(3)锤骨柄不完整:锤骨柄的支撑可牵住移植筋膜,促使成形的鼓膜易形成锥状,是维持患者正常听觉系统的关节部位,而锤骨柄不完整的患者不仅其听觉系统受到影响,在行手术治疗时对患者的耳部功能影响也较大,影响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14]。(4)上呼吸道感染: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可导致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渗出和咽鼓管的异常开放,病原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患者中耳引发感染,此外炎症刺激还会引发咽鼓管的机械阻塞和功能紊乱,影响耳鸣的释放系统,影响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15]。


  对上述相关因素的建议:(1)建议临床应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术前采用影像学方法检测患者鼓管鼓口、锤骨柄情况,并由医院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详细分析患者病情,掌握患者的耳部结构以及病变情况,针对出现咽鼓管鼓口病变、锤骨柄功能不完整等情况的患者,应尽早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术后耳鸣状态。(2)临床可完善对患者个人检查项目,掌握患者一般资料,对于存在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需于术前采取抗感染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有助于提高鼓室成形术治疗效果。最后,临床医师可于术前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手术方案,优化手术步骤,尽可能减少术中对电钻的应用,或基于患者病情采取合适的手术术式。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本研究选取的样本均来自同一家医院,得出的实验结论可能不适用于其他地区医院,并且本研究为小样本研究,得出的统计学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倚,也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论。另外,本研究所观察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少,可能存在其他有可能的因素未被纳入,未来可扩大样本量的选取范围及选取量,以进一步明确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


  综上,慢性中耳炎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后可有效改善耳鸣严重程度,咽鼓管鼓口病变、应用电钻、锤骨柄不完整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是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状态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制订预见性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谷长宏,王升举.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104-107.


  [2]张帅刚,贺松坡,王海涛,等.微创及传统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比较[J].广东医学,2021,42(7):819-823.


  [3]赵存尧,冯世斌,徐克素,等.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及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8):3549-3553.


  [4]王瑢,张少杰.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与术后耳鸣改善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10):67-71.


  [5]张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九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3-57.


  [6]IMMORDINO A,SIRECI F,LORUSSO F,et al.The role of cartilage-perichondrium tympan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tympanic membrane retractions: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 Arch Otorhinolaryngo,2022,26(3):e499-e504.


  [7]解卫品,郝中平,王成,等.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行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5):106-109.


  [8]贺星华,李静波,王俊杰,等.改良开放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病变患者听力改善效果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3,30(1):51-53.


  [9]蒋劲松,黄辉,周明朗,等.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薄软骨复合体在Ⅰ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23,29(2):76-81.


  [10]张娟.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听力变化及耳鸣改善影响因素[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8):124-127.


  [11]何珍,张滟,张晶,等.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听力变化及影响耳鸣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2):1588-1594.


  [12]宋勇莉,黄立桂,温立婷,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27(1):38-41.


  [13]代谢,方国军,谢畅,等.耳内镜下内外植法与夹层法Ⅰ型鼓室成形术对比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2,30(6):646-648.


  [14]陆达锴,张祥宝.耳内镜下应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对干湿耳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2,29(6):378-381.


  [15]吴波,于澄,吴子明,等.长春市社区居民耳鸣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1,19(3):46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