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论文

2025-04-24 16:56:2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对于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采取洛铂与5-FU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5-FU)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胃肠道肿瘤伴有肝脏转移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5-FU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应用洛铂与5-FU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癌观察组的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采取洛铂与5-FU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洛铂,顺铂,氟尿嘧啶,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价值
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癌和结直肠癌,时常发生。鉴于这些器官的血液流经门静脉,癌细胞有时会利用这一路径侵入肝脏,导致肝转移。肝脏成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目标[1]。当这类患者出现肝转移时,通常意味着肿瘤已进入局部晚期,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2]。因此,临床实践中倾向于采用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策略。肝转移的干预栓塞疗法被视为一种关键的治疗策略,其核心是通过向肝部转移病灶的靶向动脉注入化疗药物,以诱导肿瘤的退化。常见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和氟尿嘧啶(5-FU)[3-4]。本研究探讨胃肠道肿瘤伴有肝脏转移患者采用洛铂与顺铂联合5-FU治疗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地分析了各自接受这两种不同化疗方案介入栓塞治疗的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胃肠道肿瘤伴有肝脏转移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胃肠道肿瘤类型:胃体癌7例,结肠癌7例,直肠癌5例,贲门癌11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8±6.7)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胃肠道肿瘤类型:胃体癌8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5例,贲门癌12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7.5±6.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行股动脉穿刺插管,采用4F-RH导管,经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干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病变位置、染色程度及相邻组织状态;明确肿瘤染色供血动脉后,行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洛铂与5-FU联合治疗,将1 000 mg 5-FU溶于生理盐水并注入,随后稀释并灌注洛铂。对照组采用1 000 mg 5-FU结合80 mg顺铂,5-FU与顺铂溶于1 00 mL、9%生理盐水灌注。碘油的用量会依据病人的肿瘤尺寸和血液流动状况个体化调整。在手术期间,会持续密切监控病人的生理状态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所有患者均接受了1至5次的治疗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血清肿瘤指标、癌症疼痛评分、疲劳症状、不良反应及生存率(在一年的随访期内,记录六个月和一年的生存率)、生活质量。评价方法如下,(1)临床痊愈(CR):肿瘤组织完全消失;(2)部分改善(PR):肿瘤缩减>50%;(3)稳定(SD):病灶变化在25%以内,无论是缩小还是扩张;(4)恶化(PD):肿瘤增长超出25%,或者新病灶显现。治疗反应评估通过疾病控制比例计算,即CR、PR和SD的总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采用高效发光技术进行。对于癌性相关症状的评估,研究依据特定标准进行量化:癌症引发的疼痛利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衡量,其范围0~10分,数值越高代表疼痛加剧;疲劳症状则通过简明疲劳量表进行评价,同样分数区间为0至10,数值越高表示疲劳程度越深。生活质量评估:在六个月和一年的随访期间,研究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WHOQOL-BREF量表来评价幸存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了四个领域,分别是身体、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每个领域的分数范围0~100分,较高的分数代表更高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肿瘤标志物检测值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癌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癌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1年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目前,我国普遍面临的主要恶性肿瘤类别中,胃肠道癌症位居前列,特别是胃癌和结直肠癌尤为突出。这些癌症在初期往往缺乏独特的病症,导致早期确诊率不高。因此,许多患者在初次诊断时,疾病已经进展到局部晚期,并伴有肿瘤扩散。肝脏是胃肠癌最早可能遭遇转移的器官之一[5]。一旦发生肝转移,患者的病情将显著恶化,生存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和延长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有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是治疗的关键挑战。肝动脉化疗栓塞(HAIC)作为精准医疗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部恶性病变的前沿疗法中[6]。其独特操作流程涉及细致的血管内技术,即通过微创途径植入导管,随后将高效药物如紫杉醇和聚乙烯醇脂质体碘油定向推送至肝动脉区域。这种策略旨在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诱导肝部病灶收缩,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那些胃肠道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的患者,化疗方案通常包括5-FU和铂类药物。尽管5-FU在抗癌领域显示出卓越的功效,但关于铂类药物的具体选择,临床实践中尚存在多元化观点,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7]。这表明临床医生们正在积极探索最适宜的个性化治疗路径。在抗肿瘤药物领域,铂类家族的成员如顺铂和洛铂各具特色。顺铂作为第一代铂类药物,虽然具有显著的抗癌效果,但其显著的肾毒性却制约了临床应用,可能影响化疗的整体疗效。相比之下,洛铂作为第三代铂类代表,它精准地定位于肿瘤细胞的DNA,抑制肿瘤复制和转录,扰乱细胞周期,抗癌效能良好[8]。本研究比较顺铂联合5-FU与洛铂联手5-FU在治疗中的实际效益和安全性,旨在寻找更为优化的治疗策略。这种对比分析可以提供关于这两种治疗方案之间优劣的深入理解。研究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疾病控制方面表现出显著优越性。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血清CEA、CA125、CA153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癌症相关疼痛和疲劳评估分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生存率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洛铂联合5-FU的治疗方案短期疗效优于顺铂联合5-FU,可抑制肿瘤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血小板减少及血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洛铂对患者肾脏和造血系统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洛铂联合5-FU治疗更利于控制肿瘤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李敏,山雪华.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3,35(2):131-135.
[2]许洪勋,张巍,宋太民.洛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21):53-56,60.
[3]姜芃蕾.洛铂联合雷替曲塞介入治疗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2022,42(11):97-99.
[4]徐玉良.经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替吉奥治疗胃癌肝转移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20,28(3):212-217.
[5]汪亦君,夏丽敏.SNAT1、SNAT2和SNAT4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3,29(1):11-13.
[6]张梦,张华倩,马晓雯,等.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23,15(4):396-403.
[7]顾一帆,吴茜,汪夏云,等.早期床上抗阻运动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2):1462-1468.
[8]黄子菁,王颖,朱丽,等.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口服营养补充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3,38(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