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研究论文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研究论文

5

2025-04-24 16:41:5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HCH患者相比,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可进一步优化围术期指标,降低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害,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更轻微,更有助于提升预后。

  【摘要】目的:对比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62例H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组和B组,每组各31例。A组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B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评分、应激反应[丙二醛(MDA)、P物质(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相较于B组更短,术中失血量相较于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NIHSS、mRS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组血清MDA、SP、CRP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血清SOD水平相较于B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HCH患者相比,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可进一步优化围术期指标,降低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害,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更轻微,更有助于提升预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骨瓣


  高血压脑出血(HCH)是高血压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头痛和呕吐等[1-2]。由于其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现已成为我国人口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3]。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手术是临床治疗HCH常用术式,尽管该手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其存在术中出血量高、术后恢复慢等不足,预后效果并不理想[4]。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近年来,其凭借操作便捷、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治疗HCH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探究上述两种术式对HCH患者机体神经功能损害、应激反应等影响,本研究回顾性收集62例HCH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62例H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组和B组,每组各31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HCH诊断标准[5],并经CT检查证实;原发性高血压;首次发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有脑出血病史,免疫缺陷疾病,脑内动脉瘤,严重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外伤因素引发的脑出血,合并血管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A组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取仰卧位,局部麻醉,头部CT扫描精确定位血肿,选择距离颅骨最近、血肿最大层面的中心作为穿刺点,电钻接骨锥进行钻孔穿刺,完成后将骨锥拔出,插入穿刺硅胶管,拔出针芯,待血肿内积血吸出后予以引流,清除残留血肿。B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头颅CT扫描下,以简易颅脑定位器描绘头皮血肿体表投影,测算血肿与皮层距离,并取3~4 cm手术切口,血肿同侧扩大点入路,借助电钻、铣刀小骨瓣开颅,骨瓣直径2 cm;以脑压板、牵开器,牵开至血肿内腔,显微镜下穿刺血肿腔,待血肿充分清除后,电凝止血,放置引流管,清除残留血肿,修补硬脑膜,闭合创口。


  1.3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包括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及术中失血量。(2)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其中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6],该量表分值区间为0~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评估[7],该量表分值区间为0~5分,分值越低,表示预后越好;两组评估时间均为术前、术后3个月。(3)应激反应情况:取两组术前、术后3 d静脉血3 mL,3 000r/min离心10 min(r=8 cm),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指标包括丙二醛(MDA)、P物质(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4)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脑积水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相较于B组更短,术中失血量相较于B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NIHSS、mRS评分相较于术前均降低,A组术后3个月NIHSS、mRS评分相较于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应激反应情况比较


  术后3 d,两组血清MDA、SP、CRP水平相较于术前均升高,血清SOD水平相较于术前均降低,A组血清MDA、SP、CRP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血清SOD水平相较于B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HCH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6]。该疾病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导致认知、语言和肢体等方面的障碍,同时还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HCH临床治疗中,外科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手段,其主要目的不仅是解除患者血肿占位,更重要的是纠正缺血状态,重建局部微循环,促进受压神经元的恢复,遏制病情进展,减少出血后的继发性病理变化[7]。目前,国内治疗HCH主要依赖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其中,前者能够迅速清除血肿并降低颅内压,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但这种手术方式也存在一些明显缺陷,如手术用时长、术中需将脑组织暴露等,且对脑组织牵拉较重,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从而影响预后[8-9]。而后者穿刺针的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且该术式无需进行切皮钻骨,仅通过液化血肿经引流将其排出,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这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10]。本研究显示,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HCH患者在优化围术期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升预后方面更具优势。分析原因在于,该术式采用创新微创技术,无需进行皮肤切开和钻骨操作,创口小、操作简便,继而能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且该术式运用精密穿刺引流技术即可完成手术,能有效避免脑组织的暴露,继而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康复进程。另外,颅脑手术因属于有创性操作,可在短时间内致使机体产生一定程度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损害[11-12]。其中MDA、SOD、CRP、SP为常见应激反应指标,其水平可反映机体应激反应程度。由此证实,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HCH患者,对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及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害更轻微。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该术式能避免切皮钻骨、减少对脑组织显露和牵拉以及保持手术操作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作为后续进行重点研究。


  综上所述,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HCH患者相比,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更有助于优化手术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害、减轻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李元贵,杨燕文,王晓麒,等.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23,39(7):833-837.


  [2]贾敏,梁晓,杜琬晴,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图[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1):26-32,67.


  [3]郑立冲,李民,尹春风,等.小骨窗显微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23,63(14):73-75.


  [4]许真,穆振欣,吴桂美,等.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清MMP-9、TNF-α表达的影响[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19(2):213-216,220.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994-1005.


  [6]张本银,路吾长,杨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22):102-105.


  [7]覃百灵,李通,胡敏婷,等.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5):304-306,310.


  [8]王海波,管义祥,张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2,43(4):402-405.


  [9]裴献光,高芳,许亚宁,等.神经内镜微侵袭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J].中国临床研究,2023,36(8):1157-1161.


  [10]张义,肖燕容.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7):118-119.


  [11]温理军,吴丁娟,肖步云,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经额中回入路透明套管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9):121-124.


  [12]苏俊,陈艾,吴海,等.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3024-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