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患儿发热实施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患儿发热实施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4

2025-04-18 17:25:1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对患儿发热进行治疗时,布洛芬混悬液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表现出更高的总有效率,并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上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发热患儿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布洛芬混悬液对患儿发热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完成发热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完成发热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用药效果、不良反应、退热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参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4,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30 min退热情况、1 h退热情况、2 h退热情况相比,研究组体温降低程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对患儿发热进行治疗时,布洛芬混悬液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表现出更高的总有效率,并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上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发热患儿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患儿发热;布洛芬混悬液;用药效果;不良反应


  患儿发热属于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在健康状态下,人体腋下表现为36~37℃温度[1]。如体温在37℃以上,则出现发热。对于患儿而言,自身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饮食状况因素、衣物饱和程度因素、年龄因素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等系列因素影响下,均会呈现出体温波动现象[2-3]。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患儿体温水平有所升高,但并不代表呈现出病理性改变现象。如发热期间,患儿呈现出系列症状,例如精神状态异常等系列变化,则证明处于病理性状态[4-6]。对短期发热因素加以分析,主要以感染为主,通常短期发热持续时间在14 d以下,但如患儿呈现出呼吸系统感染或者呈现出全身性感染等现象,则往往会呈现出超过14 d发热现象,即表现出长期发热的情况。发热会对患儿造成显著影响,主要体现为中枢系统方面,从而导致机体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所以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展开对应治疗[7-8]。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布洛芬混悬液对患儿发热患者展开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具体进行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4年1月80例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11岁,平均(5.59±0.13)岁;病程3~5 d,平均(4.49±0.22)d。研究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11岁,平均(5.62±0.15)岁;病程4~6 d,平均(4.41±0.2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发热患儿通过血常规检查、体温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发热疾病获得明确证实;②患儿就诊时体温水平均在38.5℃以上。


  排除标准:①对非甾体抗炎药物过敏者;②呈现出肝功能异常情况或者患有肝脏疾病者;③存在其他疾病史者。


  1.3方法


  1.3.1参照组选择患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国药准字Z20050154;规格:每袋装2 g:每袋装4 g)完成疾病治疗。用药剂量为2~4 g/次,用药频率为3次/d。


  1.3.2研究组选择布洛芬混悬液(国药准字H20234456;规格:100 mL∶2 g)完成疾病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主要依据患儿的体重情况,合理控制对应的用药剂量。控制用药剂量为6~8 mg/(kg·次)。在治疗过程中,不采用其他降温方法,并且不选择其他降温药物展开疾病治疗。


  1.4观察指标


  1.4.1两组用药效果比较显效:同治疗前展开比较,治疗后体温表现出>1℃的降低;有效:同治疗前展开比较,治疗后体温表现出0.5~1℃的降低;无效:同治疗前展开比较,治疗后体温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主要包括皮疹症状、呕吐症状以及腹痛症状。


  1.4.3两组退热情况比较分别在治疗后30 min、治疗后1 h以及治疗后2 h,对两组患者的退热情况展开对比。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退热情况为计量资料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药效果、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用药效果比较


  与参照组用药效果比较,研究组发热患儿用药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与参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研究组发热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退热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30 min、治疗后1 h以及治疗后2h的退热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3讨论


  发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患儿疾病,其特征体现为体温升高。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以及不同环境等条件下,人体体温水平均会呈现出一定程度差异。而在受到病毒感染或者支原体感染后,则发热症状发生率较高[9-10]。通常在体温水平达到37℃以上,则称之为发热。在发热情形下,自身免疫力会呈现出一定程度提升,以有效清除体内病原体、细菌。通过多饮热水等系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体温水平,从而将机体不适减轻[11-13]。如体温在38.5℃以上,采用常规方法完成降温处理,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在此种情形下,需要通过物理降温以及药物降温等获得对应效果。并且如体温水平在39.5℃以上,则表现出头晕以及休克等概率较高,而且脑细胞此时会受到一定程度损伤,甚至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展开患儿发热疾病针对性治疗[14]。


  认真分析此次研究结果,研究组用药后,患儿发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同吴丽娜[15]的研究结论一致,此文中与常规组用药效果(81.67%)比较,联合组发热患儿总有效率(96.67%)提升程度明显(P<0.05),就此种结果原因展开分析,以往常用患儿豉翘清热颗粒,其在咽红肿痛以及发热咳嗽方面获得效果较好。但此种药物在应用后,会导致一些患儿有不良反应的出现,例如皮疹,在此种情况下需要确定更为有效退热药物展开及时退热治疗。布洛芬混悬液属于一种非处方药物,其在患儿感冒发热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明显,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布洛芬混悬液属于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具体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后,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前列腺素E2的合成,减少TNF-α的释放,从而发挥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此外,该药物还能减缓患儿的新陈代谢,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加快汗液排出,达到降温的目的。与豉翘清热颗粒相比,布洛芬混悬液具有更强的抗炎效果,能够有效抑制体内病毒,维持炎症反应的平衡,促进患儿症状的快速恢复,带来理想的退热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对患儿发热患者在治疗期间,布洛芬混悬液的科学应用,可将用药情况、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将睡眠质量有效改善,促进体温的快速降低。

 [参考文献]


  [1]刘兴林,欧阳福连,谢桃香.中药塌渍联合布洛芬混悬液对于小儿顽固性发热的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22,31(3):1-2.


  [2]何炽勇,邓杰,钟美雄.基于序贯给药模式下羚羊角颗粒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对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5):57-59.


  [3]黄霞.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发热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药店周刊,2021,30(31):23.


  [4]Statelova M,Holm R,Fotaki N,et al.Usefulness of the beagle model in the evaluation of paracetamol and ibu⁃profen exposur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to pediatric populations:An exploratory study[J].Molecular Pharma⁃ceutics,2023,20(6):2836-2852.


  [5]朱楠秋.布洛芬混悬液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效果比较[J].北方药学,2019,16(4):84-85.


  [6]张雪.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13-14,17.


  [7]王英.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学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20,49(7):66-68.


  [8]Bandarkar F,Masocha W,Nada A.Pharmacodynamic/pharmacokinetic correlation of optimized ibuprofen nano⁃suspensions having enhanced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J].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2022,74(3):387-396.


  [9]袁桂芳.人性化护理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2):3793-3795.


  [10]童芳.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保健文汇,2023,24(34):25-28.


  [11]卢雪勇.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2406-2407.


  [12]高伟峰.布洛芬混悬液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饮食保健,2019,6(14):65-66.


  [13]李茂花.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药研究,2023,2(2):12-14.


  [14]陈杰.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发热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2,19(10):55-56.


  [15]吴丽娜.常规疗法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