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家庭延伸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家庭延伸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

2025-04-15 11:37:2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观察家庭延伸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n=75)与对照组(n=7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延伸护理,比较两组病情严重程度[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智商[中国-韦氏患儿智力量表(C-WISC)]水平、发育情况[格里菲斯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GDS-C)]评分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ABC、CAR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

  【摘要】目的:观察家庭延伸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n=75)与对照组(n=7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延伸护理,比较两组病情严重程度[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智商[中国-韦氏患儿智力量表(C-WISC)]水平、发育情况[格里菲斯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GDS-C)]评分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ABC、CAR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智商、言语智商、全量表智商等C-WIS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视觉表现、粗大运动、实际推理、个人-社会等GDS-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33%(73/75),高于对照组的88.00%(6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家庭延伸护理可提高孤独症患儿C-WISC评分、GDS-C评分和家长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家庭延伸护理;孤独症;智商;发育;护理满意度

  孤独症是由于脑神经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儿易怒、易暴躁,拒绝与他人接触,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1]。因常规护理不注重患儿院外护理,导致护理效果不佳[2]。家庭延伸护理结合医院及家庭资源对患儿实施护理,逐渐提高患儿社交及语言**能力[3]。本文观察家庭延伸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孤独症的相关诊断标准[4];心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听力正常。排除标准: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合并癫痫;合并先天性语言功能障碍。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n=75)与对照组(n=75)。研究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2~10岁,平均(6.25±1.34)岁;病程1~5年,平均(2.87±0.67)年。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2~10岁,平均(6.25±1.34)岁;病程1~5年,平均(2.87±0.6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专业医护人员给予患儿及家长孤独症常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为患儿家长详细介绍患儿病情,指导家长配合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干预。出院归家后叮嘱家长多与患儿**,给予患儿陪伴,由家长指导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延伸护理。(1)成立小组:由1名主治医师及3名护理人员共同组成护理小组,由孤独症相关康复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调配任务:根据患儿不同情况制订护理方案,与患儿家长添加微信,出院后以微信视频会议指导患儿进行康复训练。(3)护理实施。①语言交流练习:叮嘱家长多给予患儿陪伴,与患儿进行玩耍,包括蹦蹦床、滑滑梯、堆积木、沙盘游戏等,以互动的方式使患儿逐渐对游戏产生兴趣,30 min/次,1次/d。叮嘱家长带领患儿出门游玩进行户外活动,每日户外活动2~3次。②语言听力练习:以语言、吹口哨、拍手等方式与患儿进行**,选择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使其感知玩具发出的声音。每次练习约30 min,每日练习不限次数。③反应能力练习:了解患儿喜欢的物品与事情,通过患儿喜好引导患儿进行**与玩耍,30 min/次,3次/d。④日常生活行为练习:指导患儿进行日常活动,每日起床后,指导患儿学习穿衣、洗漱等活动,并使其自行完成。(4)定期回访。护理人员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与患儿家长建立联系,询问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对患儿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适当调整干预方案,1次/周。

  两组均连续护理6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使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5],其中ABC共57个项目,总分0~158分,CARS评分共15个项目,总分15~60分,ABC、CARS评分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智商水平。使用中国-韦氏患儿智力量表(C-WISC)评估[6],包括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全量表智商(FIQ)3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0~100分,得分与智力水平呈正比。(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发育评分。使用格里菲斯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GDS-C)评估[7],包括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视觉表现、粗大运动、实际推理、个人-社会6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0~76分,得分与发育情况呈正比。(4)比较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家长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包括病情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总分为10分,包括非常满意(9~10分)、满意(6~8分)、不满意(≤5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ABC、CA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BC、CAR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护理前后智商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PIQ、VIQ、FIQ等C-WIS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IQ、VIQ、FIQ等C-WIS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护理前后发育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视觉表现、粗大运动、实际推理、个人-社会等GDS-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视觉表现、粗大运动、实际推理、个人-社会等GDS-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33%(73/75),高于对照组的88.00%(6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孤独症患儿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可逐渐丧失与他人交流的能力[8-9]。家庭延伸护理将医院护理方案延伸至院外,将医院与家庭等资源相结合,使护理方案更加系统化、全面化,更切合患儿实际生活,可提高护理效果[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ABC、C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视觉表现、粗大运动、实际推理、个人-社会等GD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家庭延伸护理中通过叮嘱家长带领患儿出门游玩,能增强患儿对外界的好奇心;通过与其他小朋友玩耍,进行信息传达,能够对患儿听觉及视觉同时造成刺激,促进患儿发育;通过对患儿及其家长定期随访,能够充分掌握患儿病情改善情况,及时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纠正,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可促进患儿病情改善[12-13]。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PIQ、VIQ、FIQ等C-W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家庭延伸护理通过指导患儿进行日常生活行为练习,可提高患儿操作能力,使其逐渐恢复至正常生活;通过为患儿提供喜欢的物品,引导患儿做喜欢的游戏等,能够提高患儿主动性及反应能力,促进患儿社交能力,进而提高智商水平[1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家庭延伸护理通过指导患儿在家中熟悉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能增强患儿安全感,还可为患儿及家长提供更多的相处时间,促进患儿病情改善,从而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家庭延伸护理可提高孤独症患儿C-WISC评分、GDS-C评分和家长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1]田真真,徐义勇,黄小英,等.芳香疗法结合心理护理在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中医药,2023,54(8):39-42.

  [2]郭苗.分析康复护理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3):252-253.

  [3]贾瑞杰.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对孤独症患儿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及症状控制效果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4):124-127.

  [4]张道龙.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26.

  [5]Rellini E,Tortolani D,Trillo S,et al.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and 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correspondence and conflicts with DSM-IV criteria in diagnosis of autism[J].J Autism Dev Disord,2004,34(6):703-708.

  [6]王书荃,张绪扬.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9.

  [7]肖运华,曹原,朱棣,等.中文版格里菲斯共情测验父母评定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6):561-5**.

  [8]温芳芳,肖琼.早期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儿童自闭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重庆医学,2022,51(增刊2):383-385.

  [9]陈艳新.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患儿社会交往障碍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3):169-171.

  [10]陈霞玲,孙玉燕,黄春娟.专业人员指导下的个性化家庭康复护理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20):2755-2759.

  [11]杨爱华,姬高丽,张李娜.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9):153-155.

  [12]盛井香,田冬至,顾甜甜,等.家属参与非语言性**联合引导式教育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5):56-59.

  [13]叶丽,周笑,余旭芳,等.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43-147.

  [14]万小红,康小庆,陈顺利,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患儿照顾者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24,23(1):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