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论文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论文

1

2025-04-15 11:00:4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96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生命质量[卒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96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生命质量[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和上肢运动功能、生命质量评分,降低疼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刺络放血疗法治疗。

  【关键词】卒中;肩手综合征;镜像神经元理论;康复训练;刺络放血;上肢运动功能;疼痛

  肩手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患者表现为患侧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2]。刺络放血属于中医传统针刺疗法,通过刺破特定穴位并放出少量血液,可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3]。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可通过视觉反馈刺激大脑皮质的电活动及兴奋性,促进脑功能重塑,从而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4-5]。本文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6];有卒中病史;单侧病变;意识清醒,无认知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颅脑外伤或颅内占位;软组织拉伤、肩关节半脱位等引起的肩痛;卒中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J20210315246)。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8~60岁,平均(55.30±3.05)岁;病程32~42 d,平均(38.14±2.48)d;卒中类型:脑出血10例,脑梗死38例;患侧:左侧21例,右侧2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7~61岁,平均(55.**±3.14)岁;病程31~43 d,平均(37.98±2.57)d;卒中类型:脑出血12例,脑梗死36例;患侧:左侧18例,右侧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扩张脑血管、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并进行伸肘上举、抓握、伸展等常规康复训练。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选取关冲、商阳、少冲、少商、少泽、中冲穴位,先搓揉上述穴位各1 min,用酒精消毒后,采用三棱针(固始县臻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豫械注准20232200175)进行穴位点刺,每个穴位挤出5~10滴血,3次/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治疗。将全身镜放置于患者面前,嘱患者做擦桌子动作,根据完成情况,适当增加精细动作(如双臂前伸与肩水平,左右手交叉紧扣,吸气的同时双臂上举,维持15~20 s),之后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外展、内收、外旋,腕关节屈伸,以及手指抓握等动作,待患者肌力逐渐恢复后,鼓励其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捡豆子、拧瓶盖等。训练过程中嘱患者注视镜子中健侧上肢的影像,使患侧模仿健侧做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5次,2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评估,显效:患者肩关节疼痛、僵硬感等临床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有效:患者肩关节疼痛、僵硬感等临床症状减轻,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效:患者肩关节疼痛、僵硬感等临床症状无变化,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分,分值与疼痛呈正比。(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选取上肢部分,总分0~66分,评分越高表明上肢运动功能越好。(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估,共49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49~245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涉及中枢神经损伤、交感神经紊乱、神经源性炎症等多方面,需采取有效手段恢复患侧肩关节功能。刺络放血疗法具有调血理气、疏通经络的功效,但单用该方法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7]。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通过想象、观察动作,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从而增大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肩手综合征症状[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刺络放血疗法中针刺关冲穴可清热开窍、活血通络,针刺商阳穴可清热通络、开窍醒神,针刺少冲、中冲穴可清心泻热、醒脑开窍,针刺少商、少泽穴可泻热醒神,通过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放血,可有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9-10]。而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可增强患侧肢体的运动记忆和模仿能力,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MA、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通过视觉刺激,可诱导大脑运动冲动信息传出,加快侧支循环建立,促进大脑皮质功能重组,从而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命质量[11]。

  综上所述,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和上肢运动功能、生命质量评分,降低疼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刺络放血疗法治疗。

  [1]刘侠,李晶.“阴阳双调、综合一体”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9):1457-1459.

  [2]陈杰夫,徐嘉辉,邱晓佳.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0,26(10):76-79.

  [3]邵雯,孙晓龙,曹辉,等.活血舒经中药熏蒸法联合经筋刺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5):982-986.

  [4]付新爱,戴燕雪,崔霞.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指导下的步行稳定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0):1539-1544.

  [5]李应平,张振军,陈武泽,等.镜像神经元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病人fMRI功能成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3):519-522.

  [6]李晓宁.神经系统疾病特殊针法临床范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00-101.

  [7]王琴,黎华茂.针刺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综合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4):94-96.

  [8]田建,姜军,王寒明,等.镜像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皮质运动区μ波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3):294-298.

  [9]陈颖,甄玉婷,杨海波,等.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Ⅰ期肩手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22,42(7):854-857.

  [10]柳燕,崔乐乐,马月,等.舌三针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7):3294-3297.

  [11]钱佳岑,陆佳伟,刘敏洁.中医推拿联合镜像神经元理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9):1877-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