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产钳术与剖宫产术在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论文

2025-04-11 15:46:4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低位产钳术应用于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妇可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产时和产后出血量,以及降低新生儿酸中毒、头皮血肿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剖宫产术。
【摘要】目的:比较低位产钳术与剖宫产术在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该院行阴道试产且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的11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组(n=62)和低位产钳组(n=54),比较两组围产期指标(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水平和住院时间,新生儿体质量和脐带血pH,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低位产钳组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剖宫产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脐带血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产钳组新生儿酸中毒和头皮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产钳术应用于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妇可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产时和产后出血量,以及降低新生儿酸中毒、头皮血肿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剖宫产术。
【关键词】低位产钳术;剖宫产术;第二产程;延长;停滞;新生儿结局
阴道分娩时引发产妇转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为第二产程的延长或停滞,第二产程的延长或停滞可能导致产妇或胎儿的生命受到威胁[1]。剖宫产术、低位产钳术均为临床常用的终止第二产程的术式[2]。剖宫产具有一定手术损伤、产后出血、子宫瘢痕、子宫破裂等并发症[3]。产钳助产分为高、中、低位3种形式,低位产钳术具有对胎头的损伤轻、有助于产妇快速分娩等特点[4-5]。本文比较低位产钳术与剖宫产术在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行阴道试产且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的11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的诊断标准[6];足月;单胎;头位;符合低位产钳或剖宫产术指征。排除标准:多胎;合并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头盆不称;非头先露。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组(n=62)和低位产钳组(n=54)。剖宫产组:年龄21~40岁,平均(26.85±4.17)岁;孕周38~41周,平均(39.07±1.02)周;第二产程延长44例,停滞18例。低位产钳组:年龄21~40岁,平均(26.77±4.20)岁;孕周38~41周,平均(39.05±1.00)周;第二产程延长34例,停滞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剖宫产组产妇行剖宫产术。产妇出现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妇失去阴道分娩耐心或明显衰竭等情况下及时转剖宫产术。常规硬膜外联合腰硬麻醉,在耻骨联合上方20~30 mm处作一横向切口,依次剥离脂肪层、腹直肌前鞘、腹膜,切开腹膜,暴露子宫下段。在子宫下段作一小切口,刺破胎膜,继续作10 cm左右切口,伸手进入宫腔缓慢取出胎儿,清理宫腔后进行缝合。随后逐层缝合腹部切口,术后连续3 d给予预防性抗感染药物。
低位产钳组产妇行低位产钳术。产妇取膀胱截石位,会阴部阻滞麻醉,术前再次确认胎头的骨质部分低于棘下2 cm,行侧切,左手握产钳,右手食指与中指探入产妇阴道并探查处于阴道壁和胎儿头部,先将左叶产钳缓慢行至胎儿头部左侧顶颞部,相同手法放置右叶产钳,确认产钳位置放置无误后扣合产钳手柄,配合产妇发力,宫缩时沿产妇骨盆轴向牵引产钳,使得胎儿前额完全娩出,处理胎儿口鼻黏液,脱产钳。叮嘱产妇均匀发力,继续娩出胎儿。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围产期指标和住院时间,围产期指标包括第二产程时间、胎儿头部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2)比较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和脐带血pH。于胎儿娩出后采集脐带血,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pH。(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4)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产期指标水平和住院时间比较低位产钳组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剖宫产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和脐带血pH比较两组新生儿体质量、脐带血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低位产钳组新生儿酸中毒和头皮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和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第二产程的延长或停滞可使子宫持续收缩,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且长时间的分娩可能会造成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7-8]。剖宫产术、低位产钳术属于临床常用的终止第二产程的术式,其中剖宫术多可迅速结束分娩,抢救母婴生命,但可能增加术后子宫瘢痕、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发生风险[9-10]。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低位产钳组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剖宫产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剖宫产组。分析原因为产妇出现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时,胎头的骨质部位已在坐骨棘平面之下,子宫下段被拉长,较之前更薄,此时行剖宫产术会增加腹部切口的难度,不利于胎儿的娩出,且会增加产时出血风险[11-12];低位产钳术的着力点在胎头的骨质部,将产钳置于胎头的两侧,可使受力较为均衡,有助于胎儿的快速娩出,保护胎儿头部[13-14]。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低位产钳组新生儿酸中毒和头皮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剖宫产组;两组新生儿体质量、脐带血pH水平及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和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低位产钳术能帮助快速娩出胎儿,减少胎儿在产道中受压时间,降低因缺氧导致的酸中毒风险;且低位产钳术通过辅助牵引,可减少胎儿头部在产道中的压迫时间,从而降低头皮血肿的发生率[15-16]。
综上所述,低位产钳术应用于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产妇可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产时和产后出血量,以及降低新生儿酸中毒、头皮血肿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剖宫产术。
参考文献
[1]魏婧,董晓超,刘蓉,等.产时超声在第二产程延长中对分娩方式的指导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14):1798-1803.
[2]宋惠萍,庄海颜,蓝面如.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中转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3):2114-2115.
[3]Tempest N,Lane S,Hapangama D.Babies in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require an emergency cesarean birth compared with babies in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20,99(4):537-545.
[4]黄巧如,李子琳,周倩珺,等.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中应用低位产钳术与剖宫产术产妇围产期指标及新生儿预后的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5):529-532.
[5]沈伟卫,孟迪云,方嵘,等.无创低位产钳术对母婴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脑血流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1):59-61.
[6]刘红艳.新产程标准实行对因产程延长和产程停滞所致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24):56-57.
[7]朱碧琳,彭琼.导乐分娩镇痛在改善剖宫产瘢痕部位再次妊娠产妇妊娠结局中的应用及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4):3200-3202.
[8]代艳,王吉云.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4):524-527.
[9]杨淑芳,沈冬梅,朱伟.新产程标准实施后对产程中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11(1):66-69.
[10]夏金丝.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进行阴道试产及剖宫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新疆医学,2018,48(12):1327-1329.
[11]刘海会.改良式低位产钳术结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4):262.
[12]吴凤珍,邓淑兰,刘欢,等.改良式低位产钳术对产妇产后感染和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19):37-39.
[13]张伟.新产程标准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5):345-346.
[14]王杨,张锦阳.阴道试产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行低位产钳术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57-58.
[15]刘慧琴,杨艳.阴道试产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行低位产钳术的可行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9):137-138.
[16]张彦会.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对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4):5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