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5-04-03 15:08:1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rTMS联合AIT应用于孤独症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感觉统合失调评分,降低孤独症状评分,效果优于单纯AIT。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听觉统合训练(AIT)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AI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孤独症状[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分和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自理、交往能力、感觉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等ABC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庭失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学习能力、特殊问题等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AIT应用于孤独症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感觉统合失调评分,降低孤独症状评分,效果优于单纯AIT。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听觉统合训练;儿童;孤独症;感觉统合失调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影响患儿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1]。目前,听觉统合训练(AIT)为广泛应用于孤独症患儿的特殊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利用听觉统合训练仪让患儿聆听经特殊调制的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异常,帮助患儿处理和整合听觉信息,改善其对声音的敏感度,从而提高语言和社交互动能力[2]。但AIT长期疗效不确定,需联合其他干预措施共同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通过磁场刺激大脑区域来改变神经活动[3-4],可纠正孤独症患儿的异常行为,减轻临床症状。本文观察rTMS联合AIT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孤独症诊断标准[5];年龄3~12岁;初诊患儿,入组前未经过正规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合并癫痫及其他脑电图异常疾病;既往有颅内手术史;合并听力、语言障碍;合并认知、学习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号:2020-04-03)。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11岁,平均(8.16±2.26)岁;病程1~5年,平均(2.81±0.84)年。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12岁,平均(7.97±2.33)岁;病程2~6年,平均(2.92±0.9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入组后医师均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药物、营养补充剂(萝卜硫素、亚叶酸等)治疗,并针对性进行社交技能、生活自理及独立生活能力训练,应用行为分析法塑造并改变患儿异常行为。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AIT治疗。采用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北京鸿慈童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DR-3000)。与患儿家长沟通,了解患儿喜欢的音乐类型,准备安静、独立的房间,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让其进行阅读、画画等轻松活动,使其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之后帮助患儿佩戴好耳机,引导其安静聆听音乐,注意调整适宜大小的音量,密切关注患儿变化,30 min/次,2次/d,持续治疗6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患儿取端坐位,采用8字形线圈,线圈与颞部头皮相切,连接磁刺激仪(Tonica Elektronik A/S,国械注进20162261853),频率设置为0~30 Hz,刺激强度为100%运动阈值,每次共400个脉冲,间歇20 s,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不适及时调整参数或暂停治疗,20~30 min/次,3~5次/周,持续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TEC)评估[6],显效:ATEC评分降低≥50%;有效:30%≤ATEC评分降低<50%;无效:ATEC评分降低<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状评分。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估[7],共57个条目,包括生活自理、交往能力、感觉能力、语言能力及运动能力5个维度,每个条目1~4分,分值越高,孤独症状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统合失调评分。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估[8],共58个条目,包括前庭失衡(14个条目)、触觉防御(21个条目)、本体感觉(12个条目)、学习能力(8个条目)及特殊问题(3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分值越高,感觉统合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生活自理、交往能力、感觉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等ABC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自理、交往能力、感觉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等ABC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统合失调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前庭失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学习能力、特殊问题等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庭失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学习能力、特殊问题等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孤独症为儿童较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早期有效干预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改善远期预后[9]。孤独症患儿常合并语言、社交、行为等多种障碍,其对某些声音较敏感,AIT通过让患儿聆听经处理的特殊音乐,可提高患儿对声音的辨别、定位、记忆及理解能力,进而改善患儿语言、学习及社交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自理、交往能力、感觉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等ABC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10]。分析原因为rTMS是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治疗方法,通过对头部特定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磁刺激,可增强大脑皮层神经兴奋,增加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导,促进受损神经恢复,有助于患儿学习新的技能及行为,有效改善临床症状[11]。且rTMS可促进脑内多巴胺释放,利于促进患儿社交互动[12]。rTMS联合AIT治疗可从多方面对患儿进行调节,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感觉刺激难以在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整合,致使机体出现各种行为、运动和情绪问题,是孤独症患儿普遍存在的情况[13]。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前庭失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学习能力、特殊问题等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14]。分析原因为良好的听觉信息处理能力是帮助患儿接收和处理其他感知能力的基础,AIT通过改善患儿听觉功能,可促进视觉、触觉、前庭觉等多种感觉整合,提高感觉统合能力。rTMS通过磁刺激可增强大脑中与感觉统合相关的神经网络连接,进而改善患儿接收、处理及整合信息的能力。
综上所述,rTMS联合AIT应用于孤独症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感觉统合失调评分,降低孤独症状评分,效果优于单纯AIT。
参考文献
[1]石慧峰,张敬旭,张嵘,等.中国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5):798-806.
[2]毛芳慧.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听觉统合训练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康复,2022,37(9):542-545.
[3]杨勇锋,靳雪艳,刘冰,等.精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脑网络特征的变化[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43):3449-3456.
[4]刘惠芬,孙文玉,陈强,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严重程度、社会交往影响的Meta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23,36(6):583-589.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12):890-897.
[6]方慧,任艳玲,李春燕,等.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四川精神卫生,2019,32(6):518-522.
[7]马俊红,郭延庆,贾美香,等.异常行为量表中文版在儿童孤独症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14-19.
[8]刘钊泉,赵珠瑞,冯经彩,等.以前庭功能为主的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多动行为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3,18(6):1-5.
[9]冯健青,贾清政,许丽超.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多感官训练对孤独症患儿感知能力、心理障碍以及社交能力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3):502-507.
[10]林桂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感统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4):688-690.
[11]张冬青,刘莎莎,郭洪科,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认知和执行功能的影响[J].空军医学杂志,2022,38(2):134-138.
[12]卢英,周旺洋,史燕.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地板时光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行为学症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8):3487-3490.
[13]焦公凯,王伟勇,张志珺,等.儿童孤独症与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2):88-90.
[14]贾磊,金冰.儿童自闭症感觉统合障碍干预的新视角:rTMS技术及其理论基础[J].科教导刊,2018(27):159-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