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论文

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论文

6

2025-04-03 14:30:2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针刺结合小续命汤用于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更好恢复,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程度改善。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面部残疾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y评分升高,研究组May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功能评分(FDIS)、躯体功能评分(FDIP)均升高,研究组FDIS、FDIP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部感觉、眼睛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面部运动、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面部感觉、眼睛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面部运动、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小续命汤用于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更好恢复,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程度改善。


  【关键词】急性周围性面瘫,针刺,小续命汤,面部神经功能


  急性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面部表情肌突然无力或瘫痪,通常是由面神经炎症或受压所致[1]。面瘫不仅对患者的外观造成影响,还可能伴随着言语、饮食困难等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2]。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加速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中医治疗,特别是针刺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且在临床上显示出一定的疗效[3-4]。小续命汤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复方,也在治疗面瘫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然而,关于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有效性及对面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相对较少,具体作用尚未明确[5]。现有文献已证实针刺对于改善面瘫患者症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机制和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明确[6]。小续命汤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但其与针刺联合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7]。此外,目前关于面瘫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单一疗法上,对于多种治疗方式的协同效应研究不足。基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方案用于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时,二者的协同效应,以期为面瘫的综合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支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实用神经病学》[8]中急性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中风寒型面瘫的相关诊断标准[9];单侧面瘫;病程在1周内,且未接受其他特殊治疗。排除标准:由于脑卒中、颅脑外伤等其他原因导致的面瘫;合并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已接受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对针刺或中药汤剂过敏或存在相关禁忌证;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7.83±4.26)岁;平均病程(2.16±0.07)d。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7.68±4.33)岁;平均病程(2.20±0.1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配合研究。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服用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卡马西平等抗神经痛药物;使用电磁波谱治疗仪(佛山市凌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照射患侧的面部。


  参照组给予针刺治疗。主要参照《针灸治疗学》[10]中提及的相关标准选穴实施针刺治疗。选取穴位具体为患侧的阳白穴、颧髎穴、四白穴、风池穴、颊车穴、地仓穴、牵正穴、翳风穴及两侧的足三里穴、合谷穴等。先对选取的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性消毒,然后使用规格为0.25 mm×40 mm的汉医牌毫针(北京汉医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对选取的相关穴位进行浅刺,运针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时间为0.5 h,1次/d。


  研究组给予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针刺疗法与参照组相同。小续命汤的组方为党参15 g,炙麻黄、防风、制附子、桂枝、白芍、川芎、防己、杏仁各10 g,甘草6 g,蜈蚣3条。中药由医院中药房统一煎煮。患者口服药汁400 mL/d,2次/d,早晚各服200 mL。


  两组针刺治疗均持续6 d为1个疗程,各疗程之间间隔1 d休息,持续治疗4个疗程。研究组口服小续命汤7 d为1个治疗疗程,持续服药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患者相关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面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没有或仅有轻度连带运动,判定为显效;患者相关症状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面部静息状态下面部恢复良好对称性,无歪斜现象,判定为有效;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相关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面部静息状态下明显不对称,眼睑无法闭合,判定为无效[11]。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面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采用May氏记分法(May积分)评估患者面神经功能状况,包括能否露齿微笑、眨眼力度、眼睛用力是否闭合、面部静止时是否对称等,总分为100分,总分数高提示面神经功能好[12]。(3)面部残疾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情况。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价,主要包含社会功能评分(FDIS)、躯体功能评分(FDIP)2个部分。FDIS包含5个项目,各项目计分为1~6分,得分越高表明社会生活能力越好;FDIP中有5个项目,各项目计分为1~5分,分数越高表明躯体功能障碍程度越轻[13]。(4)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采用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E)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共包含眼睛感觉、面部感觉、面部运动、口腔功能、泪液分泌、社会功能6个维度,各维度评分均为0~100分,得分高提示生活质量好[14]。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M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y评分升高,研究组May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FDIS、FDI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DIS、FDIP均升高,研究组FDIS、FDIP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面部感觉、眼睛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面部运动、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部感觉、眼睛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面部运动、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面部感觉、眼睛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面部运动、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面瘫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单纯西医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且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中医治疗面瘫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和中药治疗均是其中的重要手段。针刺治疗被认为可以调节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而中药则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平衡,促进神经恢复。小续命汤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经典方剂,目前常用于中风、面瘫等症的治疗。现有研究表明,针刺或中药单独应用于面瘫治疗均能取得一定效果[15]。但关于针刺联合小续命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临床有效性及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系统评价。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析针刺联合小续命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为该病中医治疗的现代化和标准化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在中医学中,急性周围性面瘫被纳入“歪嘴巴”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劳作过度,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再加上风热或风寒侵入面部经络,或者头面部外伤引起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进而筋肉失于约束,最终导致面瘫的发生[16]。因此,从中医学角度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应坚持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平衡阴阳等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40例研究组患者针刺+小续命汤治疗后,与仅接受针刺治疗的参照组相比较,该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且面神经功能May积分也显著更高。这表明,针刺与小续命汤联合用于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且能够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得到更好恢复。分析原因可能是,针刺可刺激穴位,通过神经-血管反射机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面部的血流量,为面部神经的修复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刘海永等[17]指出,针刺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肌肉的异常紧张状态,有助于恢复面部表情肌的功能。研究中的小续命汤,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药物成分中,桂枝、炙麻黄、甘草、杏仁组成麻黄汤,添加生姜、防风发挥良好开表泄闭、祛邪外出功效;川芎、桂枝具有温通血脉功效,防己具有疏散风邪,促进气血津液流通,调理脏腑功能功效;附子、党参具有温阳益气功效;甘草、芍药有柔肝缓急作用。上述诸药联合应用共奏扶正祛邪、温经通阳等功效。有文献[18]指出,针刺和中药成分(如防风、制附子等)均具有抗炎作用,可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水肿,从而有助于面神经更好恢复。针刺可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加速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小续命汤中的川芎、白芍等,也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修复的作用。符茂东等[19]研究发现,小续命汤中的党参、甘草等,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减少自身免疫反应对神经造成的损害,从而有助于面神经恢复。针刺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不适感,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整体健康。小续命汤中杏仁可通肺平喘,炙麻黄则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各种药材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和机制,共同促进面神经的恢复。因此,针刺与小续命汤联合用于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抗炎、促进神经修复、调节免疫反应、缓解肌肉痉挛等多种机制,协同作用以提高临床有效性,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更好恢复,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好改善。本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DIS、FDIP均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参照组;治疗后,两组面部感觉、眼睛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面部运动、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面部感觉、眼睛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面部运动、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这进一步证实了针刺、小续命汤联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及预后,与Kim等[2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选取的样本及观察指标均相对较少,且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结果及结论可能存在一点偏倚。因此仍需要今后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数据来进一步验证该种治疗方案实际应用的效果及作用途径。


  综上所述,针刺结合小续命汤的治疗策略通过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可综合改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部功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JANČIĆJ,ZEKOVIĆJ,ĆETKOVIĆM,et al.Acute peripheral facial nerve pals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linical aspects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J].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2022,6(31):90-91.


  [2]车依檀,高新迪.温针灸对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FDI评分及面部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9):1594-1596.


  [3]孙增春,马腾,黄夏莲,等.大秦艽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及对面神经肌电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5):877-879.


  [4]王庆梅.针灸联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3):3814-3815.


  [5]马文明,潘猛.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7):159-162.


  [6]郑肖,吉海春,李素红,等.毛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11):2017-2020.


  [7]熊兴江.古代“中风”内涵及《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治疗脑梗死、脑出血体会[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2):2725-2734.


  [8]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3-104.


  [9]张嫄媛,张欢,李永峰.针灸联合川芎茶调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证)[J].世界中医药,2020,15(10):1475-1479.


  [10]杜元灏,董勤.针灸治疗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3-104.


  [11]王庆梅.针灸联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3):3814-3815.


  [12]章海风,宣逸尘,黄建华,等.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990-5992.


  [13]BARRY P,MANCINI J,ALSHUKRY A,et al.Validation of french versions of 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 and the 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 scal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 for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patients[J].Clin Otolaryngol,2019,44(3):313-322.


  [14]PADILHA J M,MACHADO P P,RIBEIRO A,et al.Clinical virtu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L].J Med Internet Res,2019,21(3):e11529.


  [15]唐南淋,史佳,冯琦钒,等.巨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8):1324-1326.


  [16]苏维维,陈柏淳,蔡焕昭,等.桂枝加葛根汤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1):2011-2013.


  [17]刘海永,王然,金光明,等.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8):151-153,161.


  [18]陈坤飞,周天梅.千金小续命汤治疗面肌痉挛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1):64-68.


  [19]符茂东,张雯,蔡定芳.加减小续命汤治疗急性脑梗死风中脑络血瘀型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8):1507-1509.


  [20]KIM S J,LEE H Y.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lsy:recent guidelines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L].J Korean Med Sci,2020,35(30):e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