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展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的效果论文

2025-04-03 14:22:3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改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
【摘要】目的:分析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展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8例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比较两组无创呼吸机治疗遵医行为依从率、治疗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无创呼吸机治疗遵医行为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改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医护一体化,血气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COPD因属于慢性病范畴,其给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而若随着病情进展,其将发展至呼吸衰竭的结局,因此,及早介入无创呼吸机开展治疗,对患者病情向着积极且正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临床上,还有一类患者的处理相对棘手,即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这类患者的病死率极高,因此,更需要医疗护理的全方位介入[3]。虽然无创呼吸机能规避患者因接受人工气道所致的身心创伤,这对患者病情改善以及医疗花费的降低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常见的诊疗方案[4]。但是,因大多数患者出于对该医疗设备认知的欠缺,其极易发生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消极情感,甚至影响各项医疗介入手段的顺利开展[5]。在开展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同时,患者可能出现胃部胀气、面部疼痛等躯体不适感知,严重人群可危及个体的生命安全[6]。因此,在该背景下,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或可强化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而改善临床照护效果。本研究分析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展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8例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经各项肺功能指标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再结合症状体征,确诊为COPD,诊断依据参照第8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意识相对清晰,具备基本的言语对话与交流能力;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排除标准:心脏、肝脏与肾脏等实质性器官功能伴有衰竭或者异常;存在全身自身免疫系统疾患;伴有颅脑血管破裂史;曾接受过手术治疗;伴有恶性肿瘤。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呼吸衰竭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流程及内容知悉,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性扩张支气管、肺部炎症感染控制、强化营养支持等对症方案。此外,均接受无创性呼吸机治疗,选取经口鼻面罩治疗。参数设置:呼吸频率12~20次/min,吸气压力初始值设定为6~8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压初始值设定为2~3 cmH2O。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案,护士密切监护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一旦察觉异样及时告知医生以开展管理;动态监测呼吸机参数,一旦察觉异常,及时协助患者佩戴面罩;告知患者需开展全身肌肉放松练习,以疏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观察组患者开展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1)构建护理专项团队:由3名具备2年及以上临床经验的一线护士及1名医生组成专项团队。从团队中遴选出1名担任团长,负责各项任务的统筹与分配。经团队各成员共同研讨,根据当前科室业态及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疾病特征来拟订具体的工作程序。由团长对各组员共同展开多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性知识、医疗技术水平考核两方面,以促进医生与护士对该项干预方案达成共识,并构建系统化且标准化的医疗知识体系。(2)一体化接待:患者到院后,由1名医生及1名护士共同对患者各项基础性背景展开了解,与陪护者深层次对话,以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医生与护士分别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病史问询,以全方位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对患者当前已存在或者潜在的各类心理问题剖析,针对其精神情感状况落实针对性干预策略,以强化战胜疾病的自信心。(3)一体化健康指导:待患者步入医院后,由医护人员按照患者当前的疾病史、年龄情况来共同研讨具体的健康宣教策略,帮助患者内化COPD及Ⅱ型呼吸衰竭的系统化知识体系。医护人员共同组队,向患者及其陪护者讲授有关吸烟的危害。由医生告知患者当前的治疗计划,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护士则耐心地指导患者如何适应呼吸机,并告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负面事件及有效的应对策略。(4)一体化交接班:在呼吸机应用进程中,医生与护士每日开展交接班,对患者当前的病情动态进展展开多维度评估,了解治疗方案及达成的干预成效。医生对护士的工作进行风险把控,并给出动态性建设性意见。护士则严格落实医嘱计划,对患者当前的病情状况展开监护,并真实且完整地进行书面文件记录,将患者当前的状况及时告知医生,以此增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交互性,按照患者当前的具体状况开展个案化治疗与护理方案的设定。(5)一体化病情转归商讨:医生与护士每周定期针对患者当前病情转归展开商讨,护士按照不理解或者存有困顿的情况向医生进行请教,以增进自身的业务素养,以便更专业地对病情展开多元化评估及观察,医生也可相对准确且及时地了解病情转归,以落实各项治疗与护理方案。(6)一体化呼吸机撤除教育:在撤除呼吸机前,由医生结合患者动态数据展开多元化评估,告知呼吸机撤除的原因及撤机过程中重要事宜,并告知开展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护士指导及监督患者开展腹式呼吸锻炼,囊括膈肌呼吸、缩唇式呼吸等。医生与护士共同落实撤机工作流程,护士及时为患者落实情感支持与言语慰藉,并密切关注患者各项基础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准备好再次上机操作。对需二次上机或者病情恶化无法撤机的患者,医生与护士共同向患者及其照护者讲解有关因素,并开展情感支持工作,以免加增精神负担。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干预7 d后,借助无创呼吸机治疗遵医行为问卷对两组患者的依从行为展开调研。该问卷涉及6项条目,总分为0~100分,90~100分为非常依从,80~89分为一般依从,<80分为不依从。依从率=1-不依从率。(2)干预7 d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评价。根据患者躯体症状改善及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改善情况自拟评价表,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干预前及干预7 d后,记录两组患者的PaO2、PaCO2、血氧饱和度(SaO2)。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无创呼吸机治疗遵医行为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无创呼吸机治疗遵医行为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干预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前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大气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近年来呼吸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中COPD的收治率也逐年递增,这与医疗检查普及及体检意识的提升有所关联[7]。COPD患者伴有气道受阻的表现,且在病理表现上常存在肺泡弹性纤维受损的情况,而肺泡壁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8]。当这类患者伴发呼吸肌疲乏时,极易诱发呼吸功能衰竭的表现。针对这类患者,及时开展无创呼吸机治疗是该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面罩将呼吸机与呼吸道相连,再借助正压支持通气的手段来实现肺通气与肺换气,改善疲乏的呼吸肌使其恢复一定活力[9]。该项治疗方案因具有无创、疼痛感轻微及使用便捷等优势而备受医护人员与患者的青睐。但是,目前临床上就这类患者的治疗认知相对有所欠缺,患者较易发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感,且部分患者因面罩不适应而出现生理不适感,甚至发生口干舌燥等不良事件,这将明显削弱个体的遵医行为与治疗效果[10-12]。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观察组无创呼吸机治疗遵医行为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证实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能改善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是医护人员相互协同的具体呈现模式,要求具备一定临床经验与知识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患者救治,以有效为患者构建一个相对温馨与舒适的护理环境,以此快速促进个体的疾病康复与转归[13-14]。通过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介入,医生与护士共同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展开多元化监护,以此第一时间获悉病情进展并动态调整个性化诊疗方案,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病程。在医疗实际工作进程中,由医生拟订个性化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医嘱内容,医生与护士双方各司其职,但也导致医疗与护理出现物理性分割的局面[15-16]。在该背景下,由于护士未与医生共同查房,未对患者的身心状况展开全方位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亦未得到妥善解答,不利于各项工作顺利推进[17]。COPD属于慢性病范畴,病程进展周期相对较长,若并发呼吸衰竭将对患者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削弱个体治疗疾病的自信心[18]。因此,本次调研引入医生护士一体化照护方案,更注重医生人员的参与,以此协同推进病情管理,使医生与护士共同把握患者病情状况,针对患者及其照护者所提出的困惑予以解答[19]。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能感受到被重视,可有效增进护患及医患之间的关系,促进个体主动配合诊疗的意识,最终可提高患者参与医疗救治的依从性[20]。
随着医生与护士一体化配合力度的增进,能为患者提供基于医疗与护理层面的双重照护,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而改善治疗效果。因此,本次调研又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加以验证,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表明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能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照护方案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治疗效果,改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
参考文献
[1]王芳,蔡英华,许正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1,35(3):411-416.
[2]周红艳,程云,陈徐,等.临床护理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质量评价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3):1779-1784.
[3]陶丽君.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手机APP辅助式延续运动方案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7):949-953.
[4]肖洁晨茗,邓秋兰.歌唱疗法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21,28(8):8-12.
[5]宋慧敏,曹利华,吴玉辉.健康教练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2):1656-1660.
[6]葛吉徽,曹燕华,李美兰,等.肺康复干预方案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上海护理,2021,21(4):42-45.
[7]曾一琼,黄燕,李福秀.四级联合榜样教育对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状态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21,21(7):468-473.
[8]虞萍,姜秀峰.站姿八段锦锻炼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中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3):493-496.
[9]陈冬,逄冬,邰春玲,等.健康教练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4):1116-1120.
[10]霍少娟,申希平,包海荣,等.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杂志,2020,35(9):69-71.
[11]耿蓄芳,邓芳.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在COPD稳定期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6):934-937.
[12]陈静,李淑杏,陈长香,等.综合穴位按摩对改善COPD病人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4):660-662.
[13]沈莉,刘茗,冯敏,等.肺康复护理路径对COPD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3):98-100.
[14]陈苏.MoCA和MMSE评估量表对COP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的临床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7):69-70.
[15]周莹,曾婷,吴瑞明,等.多学科协同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4.
[16]王岩,张儒,张清.社区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者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2):41-44.
[17]袁靖,陈芳.团队化心理干预对COPD住院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J].上海护理,2020,20(8):40-42.
[18]汤婷,刘扣英,窦蓓,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2):233-238.
[19]贾小辉,白红云,许晓霞,等.组合式渐进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21,20(2):18-20.
[20]窦泽燕,郝建玲,李爱英.多维度健康教育联合正念训练对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747-2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