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对比论文

2025-03-28 16:24:4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替诺福韦酯治疗CHB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可更好抑制HBV复制,加快HBV-DNA转阴,以减轻肝脏损伤,保护肝功能,安全可靠。
【摘要】目的:比较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CHB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口服替诺福韦酯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生活质量、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低于对照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及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治疗CHB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可更好抑制HBV复制,加快HBV-DNA转阴,以减轻肝脏损伤,保护肝功能,安全可靠。
【关键词】慢性乙肝,替诺福韦酯,恩替卡韦,肝功能,炎症指标
慢性乙肝(CHB)在我国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其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所致,在病情进展中可出现肝区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且肝脏持续损害可出现广泛坏死、纤维化等病理变化,增加肝硬化或肝癌风险[1-2]。目前,CHB的治疗多以抗病毒为主,尽早开展抗HBV治疗,可减轻肝脏细胞损害,以保护肝功能,并可预防肝硬化等发生[3-4]。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均为抗病毒的重要药物,其中恩替卡韦为核苷类药物,具有起效快、抗病毒活性强特点,在持续用药过程中可对HBV产生强效抑制作用,利于清除肝脏部位HBV,以减轻肝脏损伤[5]。替诺福韦酯为核苷酸类药物,亦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可抑制HBV的复制,实现HBV的清除,从而控制CHB病情,减轻疾病对生活的影响[6]。但关于两者治疗CHB何种疗效更佳仍存在一定争议。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比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CHB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CHB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7]中诊断;(2)病程≥6个月;(3)精神正常;(4)年龄≥18岁。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衰竭;(2)免疫缺陷;(3)对本研究用药过敏;(4)伴药物性肝损伤等。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2.62±4.19)岁;体重指数(BMI)18~27 kg/m2,平均BMI(22.68±1.37)kg/m2;CHB家族史:有20例,无21例;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52±1.13)年;肝功能分级:A级30例,B级1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2.49±4.15)岁;BMI 18~27 kg/m2,平均BMI(22.71±1.39)kg/m2;CHB家族史:有18例,无23例;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55±1.17)年;肝功能分级:A级31例,B级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03225,规格:0.5 mg/片),0.5 mg/次,1次/d。观察组口服替诺福韦酯(生产厂家: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53090,规格:300 mg/片),300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肝区疼痛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肝区疼痛等症状好转,肝功能改善50%以上;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肝功能指标: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后),两组均采血测定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3)炎症指标: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后),两组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4)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后),两组采血测定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5)生活质量: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后),两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共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领域,评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越好[8]。(6)HBV-DNA转阴率:治疗6个月后,两组采血检测HBV-DNA水平,低于1 000 copies/mL为阴性。(7)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乏力、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GGT、AST及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7及IL-2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Ⅳ-C、L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两组HBV-DNA转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HBV是一种嗜肝性病毒,其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对紫外线、热、低温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可耐受,该特性决定其存在强大的生存能力。同时。HBV传播途径广,可经血液、体液、母婴等多种途径传播,一方面生存能力强,另一方面传播途径广泛,故HBV传染性强。而当HBV经上述途径进入患者体内后,其具体感染情况与免疫功能存在关系,若机体处于免疫良好状态,则会清除侵入的HBV,抑制其增殖,故患者无感染表现。若患者免疫力低下,则HBV可大量复制,持续损伤肝脏细胞,从而引起肝区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且肝脏在HBV的持续损伤-修复的循环下,还可出现纤维化、广泛坏死等,增加肝硬化风险,甚至可出现癌性变化,导致肝癌的发生[9-10]。因此,还需做好HBV清除,以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抗病毒治疗是CHB患者的首选也是基础治疗方案,通过抑制HBV的持续复制,可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功能减退,从而降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并阻断HBV的传播。但不同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还需选取更合适的药物治疗,以保障患者疗效。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IL-17、TNF-α、IL-22、HA、Ⅳ-C、LN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安全性相当。提示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CHB均可加快病情好转,但替诺福韦酯疗效更佳,对HBV抑制效果更强,利于减轻肝功能损害。分析原因为,恩替卡韦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较高选择性,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作用于HBV-DNA复制的多个阶段,降低HBV多聚酶活性,阻止HBV-DNA正链的合成,以抑制HBV-DNA复制,减轻病毒对肝脏细胞的损害[11-12]。同时,恩替卡韦不仅可良好抑制野生株,对YMDD变异株亦具有良好抑制效果,长期使用利于持久阻断病毒转录,保护患者肝功能,并预防肝硬化或肝癌发生。但恩替卡韦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出现耐药情况,会降低抗病毒效果,使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而替诺福韦酯则是新一代核苷酸类药物,给药后可直接竞争性结合天然脱氧核糖底物,强效抑制病毒聚合酶,并可插入DNA终止链,阻断DNA链的延长,以达到抗病毒目的,实现肝脏损伤的控制[13-15]。相比之下,替诺福韦酯具有高耐药屏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耐药性,故可长期维持强效的抗病毒效果,阻止HBV复制,以保护肝脏细胞。但替诺福韦酯的价格较恩替卡韦高,临床使用过程中还需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予以最合适的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替诺福韦酯治疗CHB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可更好地抑制HBV复制,加快HBV-DNA转阴,以减轻肝脏损伤,保护肝功能,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邹东花,秘建威,李玉苓,等.阿德福韦酯分别联合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rtA181 V/T单位点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初步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3):331-334.
[2]YIN X R,LIU Z H,LIU J,et al.First line nucleos(t)ide analog monotherapy is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combination strategies in hepatitis B e antigen-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n China[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9,132(19):2315-2324.
[3]周培,于淙,渠淑云.替诺福韦对比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rtA181V/T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J].肝脏,2020,25(11):1231-1233.
[4]张磊,刘传苗.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干扰素-λ3的水平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6):743-747.
[5]周珲堃,江建宁,苏明华,等.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3):532-536.
[6]李君,邓旭平,王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7):928-931.
[7]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2):938-961.
[8]都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
[9]程海林,胡旭东,夏冰,等.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3):537-540.
[10]刘娜,张绍峰.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对老年慢性乙肝病人的抗病毒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3):246-249.
[11]张要栋,徐尧江,宋伟泉.替诺福韦酯挽救性治疗恩替卡韦疗效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7):650-652.
[12]李敏.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在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效果差异[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4):890.
[13]吴娜,苏汝开,张建秋,等.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及炎性反应影响[J].疑难病杂志,2023,22(12):1302-1306,1317.
[14]贺宇峰,钟晓妮,黄建溶,等.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2):200-203.
[15]刘红,徐瑞芳.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肝对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IL-35表达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8):980-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