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7

2025-03-28 15:22:5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孤独症患儿可提高DQ、TAPQOL评分和家长满意度,降低孤独症状评分,效果优于单纯综合康复训练。

  【摘要】目的:观察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2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盘游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孤独症状[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智力发育情况[Gesell发育量表(GDS)]、生命质量[学龄前儿童生命质量表(TAPQOL)]评分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CARS、ATE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发育商(DQ)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TAP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满意度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孤独症患儿可提高DQ、TAPQOL评分和家长满意度,降低孤独症状评分,效果优于单纯综合康复训练。


  【关键词】沙盘游戏;综合康复训练;孤独症;发育商;生命质量;满意度


  孤独症是较为常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多在3岁之前发病,以刻板行为、语言沟通障碍和社交障碍为主要表现,随着病程的延长,若不及时控制,可导致语言退化,甚至消失[1]。目前,药物治疗虽能控制疾病进展,但无法治愈。综合康复训练以前庭、触觉、感觉等训练为主,能对患儿孤独症状起到改善作用,纠正异常行为,但该训练方式较为枯燥乏味,不易被患儿接受,康复效果存在局限性[2]。沙盘游戏是以意向创造为依据的疗法,通过指导患儿对沙具进行摆放及演绎,能增强患儿的同理心,且可使患儿与同伴之间进行自然互动,增强其社交能力[3]。本文观察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4];学龄前儿童;听力及肢体活动能力正常;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癫痫、脑瘫等脑部疾病;存在广泛性发育障碍;染色体异常;合并多动症、躁狂症、强迫症等其他精神类疾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1)。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6岁,平均(5.03±0.67)岁;体质量10~26 kg,平均(18.43±3.58)kg。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7岁,平均(5.15±0.71)岁;体质量10~28 kg,平均(19.21±3.64)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1)结构化训练:制订训练表,内容包括训练流程及训练时间,指导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双脚走直线、爬行训练)、精细运动(拍球、吹泡泡、舔嘴唇、弹响舌),5次/周,3 h/次。(2)感觉统合训练:指导患儿进行前庭训练(平衡踩踏车、晃动独木桥、滑梯)、本体感训练(跳床、平衡木)、触觉训练(平衡触觉板、按摩球、触觉刷),5次/周,30 min/次。(3)听觉统合训练:每日为患儿播放舒缓、愉悦的音乐,指导患儿佩戴无线耳机,将初始音量调整为正常的50%,保持左右耳机音量一致,切换到下首曲目时,音量调高到正常的70%,第3首到第10首曲目逐渐调整音量到正常的85%,第11首曲目到曲目播放完毕,将左耳机音量设置为正常的70%,右耳机音量为正常,2次/d,30 min/次,两次间隔时间>3 h。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盘游戏干预。(1)组建小组:选择经验较为丰富的3名康复师、1名心理专家共同组成。(2)情景设置:布置沙盘游戏室,将4个沙架、1台数码照相机或高像素手机置于室内;选用57 cm×72 cm×7 cm大小、原木色及海蓝色拼接的沙盘,沙子为黄沙;将交通工具、植物、动物、人物等沙具置于沙架上。


  (3)游戏实施:①准备期。康复师与患儿进行沟通,为患儿讲解动画故事,并提供小汽车、玩偶等玩具,建立良好关系;调节游戏区域灯光,保持光线柔和。②盘面制作阶段。以冒险、家庭、逃避等作为沙盘主题,摆放车、房子、人、怪兽等沙具,由心理专家引导患儿将双手置于沙子中,感受沙子从手中流下的感觉,对患儿选择材料的偏好进行观察,将患儿喜欢的沙具置于其能够取到的地方,为患儿描述沙具的特征,嘱其自行取放;康复师观察患儿的动作,引导其说出自身需求,摆放沙具过程中,若患儿遇到摆放困难的行为,及时进行指导;对患儿沙盘中的积极表现进行鼓励与赞美,并在沙盘游戏过程中,引导患儿之间相互辅助对方完成沙盘制作;对患儿沙盘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优秀表现进行拍照记录,并实时记录沙盘面变化。③启发诱导阶段。心理专家与患儿共同对沙盘作品进行观赏、体验,引导患儿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给予正向鼓励。④结束期。询问患儿对沙盘游戏的感想,根据患儿对沙盘作品的喜爱程度,与患儿共同将沙盘作品拆除。


  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孤独症状评分。使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与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估[5-6],CARS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总分15~60分;ATEC包括社交、行为、语言、感知觉4个部分,总分0~179分;CARS、ATEC评分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智力发育情况。使用Gesell发育量表(GDS)评估[7],包括适应性行为、精细动作行为、大运动行为、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5个能区,发育商(DQ)=发育年龄/实际年龄×100,DQ≥86为正常,76~85为可疑,55~75为轻度发育迟缓,40~54为中度发育迟缓,25~39为重度发育迟缓,<25为极度发育迟缓。(3)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学龄前儿童生命质量表(TAPQOL)评估[8],包括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4个分量表,共12个维度,将每个分量表评分转换为百分制,评分与生命质量呈正比。(4)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使用自制家长满意度量表评估,总分为10分,8~10分为非常满意,5~7分为满意,<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孤独症状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CARS、ATE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ARS、ATEC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智力发育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DQ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TAP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TAP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家长满意度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02ab52361052a50f0cf8d31202b5bf0.png

  3讨论


  孤独症患儿脑组织中的白质与健康儿童不同,而听力接收是该部位的主要功能,若该部位发生病变,则可导致患儿出现信息接收处理障碍,出现行为动作重复刻板、兴趣狭窄等症状,从而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社交[9]。


  目前,孤独症治疗尚无特效药,主要通过康复训练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帮助其纠正异常行为。综合康复训练包括结构化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等多项内容,能促进患儿平衡能力恢复,但训练方法较为机械化,患儿不易接受,导致效果不佳[10]。沙盘游戏属于象征性游戏疗法,能以三维的形式反映患儿的消极互动状态,且游戏过程中,康复师给予积极鼓励,引导患儿使用沙子与沙具进行玩耍,从中获得游戏带来的乐趣,从而有效帮助患儿保持积极心态,改善异常行为,缓解孤独症状的同时,促进其与他人社交[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CARS、ATE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沙盘游戏通过使用沙子及工具制作沙盘作品,能通过非语言的方式体现患儿内心,且不会使患儿出现抵触心理,康复师在旁指导患儿顺利完成沙盘作品,使患儿在游戏过程中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促进孤独症状缓解[13]。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干预后,研究组DQ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沙盘游戏能为患儿提供友好的游戏环境,通过特定主题促使其表达内心情感,帮助其激发潜在能力,丰富想象力,且能提高其交流欲望和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促进患儿智力发育[1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研究组TAPQOL评分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沙盘游戏通过康复师与患儿、患儿与患儿之间的游戏互动,能使患儿体会到游戏中的快乐,减少患儿对外界事物的抵触与恐惧,逐渐摆脱自我封闭,并逐渐将兴趣转移至日常生活中,恢复正常生活,从而提高患儿生命质量与家长满意度[15]。


  综上所述,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孤独症患儿可提高DQ、TAPQOL评分和家长满意度,降低孤独症状评分,效果优于单纯综合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张雅如,陶洪梅,阳光,等.专业人员指导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执行的家庭康复疗效观察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2):1256-1261.


  [2]许华.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给予小儿智力糖浆及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6):948-949.


  [3]张春林,张国兵,伍业光.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30(6):540-545.


  [4]陶国泰,郑毅,宋维村.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6.


  [5]卢建平,杨志伟,舒明耀,等.儿童孤独症量表评定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3):119-121.


  [6]方慧,任艳玲,李春燕,等.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四川精神卫生,2019,32(6):518-522.


  [7]黄小娜,张悦,冯围围,等.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的信度效度评估[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6):445-450.


  [8]姚学君,李靖欣,金鹏飞,等.学龄前儿童生命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8,29(2):151-153.


  [9]史姗姗,杨文韬,王颖鹏,等.静息态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大脑前额叶的功能连接特征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38(5):651-655.


  [10]许晶莉,李程可,王嫱,等.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游戏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1,31(4):313-315.


  [11]李华.沙盘游戏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8):1284-1286.


  [12]王丹,沈小雨,陈乐为,等.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联合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作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1):101-104.


  [13]李云.孤独症儿童“引导式沙盘游戏治疗”个案游戏兴趣变化研究[J].重庆医学,2022,51(S02):153-155.


  [14]王艳霞,卢国斌,葛品,等.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交叉式团体与个体沙盘干预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4):342-347.


  [15]张春林.朋辈沙盘游戏治疗壮族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9):1601-1605.